专题复习之一:
关注家乡发展
一:新闻分析:感受公交新变化(本题满分为8分)
变化一:“喝气”新公交上路 近期,青岛市更新了756辆全部使用天然气的车辆,这些车辆不仅非常美观,而且实现了尾气零排放或低排放。市民杨先生从隆德路坐上7路公交车后,感觉非常舒适,新更换的汽车座椅后面配备了扶手,乘车更加安全舒适。
变化二:公交车何时到掏手机查一查 2月21日,公交集团研发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目前已初见成效,40条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可在手机上通过上网查询。
变化三:规划 “大公交”串起七区五市 2012年前,青岛的公交线网将有望覆盖七区五市,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满足五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方便生活,同时也将极大地拉动公交沿线的经济发展。
1.阅读变化一二,请结合材料分析回答青岛公交的变化都体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原理?(3方面,6分)
(1)尾气零排放或低排放。体现了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公交车感觉非常舒适,座椅后面配备了扶手,更加安全舒适。说明坚持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3)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可在手机上通过上网查询。说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2.结合变化三,你知道青岛“大公交”的规划体现了怎样的判断标准?(2分)
(1)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满足五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方便生活。体现了有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判断标准。(1分)
(2)拉动公交沿线的经济发展。体现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一判断标准。 二:热点时政分析 (一)、透过数据看发展
2012年4月8日,我市公布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市生产总值达6615.6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2.6亿美元,增长2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66亿元,增长2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567元和12370元,增长14.3%和17.3%。 以上数据让人“喜”又让人“忧”,
1
1、请你总结以上数据,说说“喜”在哪里? (3分) (1)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1分) (2)我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1分) (3)我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分
2、 “忧”在何处?(1分)“忧”反映了我国的什么现状?(1 分) (1)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假如你是青岛市市长,请你针对第2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并提供理论依据。(4分)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和速度。
(2)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帮扶力度,因为维护社会公平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鼓励农村地区的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出台一系列富农政策。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植树造林建家园
3月12日植树节,我市开展党政军民植树活动,拉开全市大规模种树行动帷幕。市南区的500多名志愿者也在田家村东山积极参与植树增绿活动,种植树木约3500余株。
新闻一:今年青岛的植树绿化大行动中,出现了一种具有肥效高、透气好和保水强的特点的新“土壤”。这种“沃土”用建筑垃圾再生制成,对缓解由于沙化、盐碱化带来的土壤资源短缺问题有重要意义。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是由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正友砼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而成,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新闻二: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的30余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北岭山森林公园,开展了“绿色之恋、我与大树有个约定”植绿增绿活动。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置绿色无公害肥料给大树施肥,不仅对环境无污染,而且促进树木生长发育,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提出问题:
1.根据新闻一, 简要说明我市在绿化家园过程中注重了哪些方式?请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说明。(两个方面,4分) (1)重视发展科技。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
(2)重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注重合作。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结合新闻二中大学生的做法,说说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指导意义? (两个方面4分) (1)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配置绿色肥料,启示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做到坚
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这是我们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人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2)大学生争当志愿者,启示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3)启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
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聚焦城乡发展
材料一:过去五年青岛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786.52 6615.60 7477 12370 17856 28567 2007年 2011年 材料二: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帮扶力度。 1.分析材料一,思考图表反映出什么问题?(1分)
图表反映了出过去五年,青岛经济快速发展(或青岛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或城市居民、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发展不平衡(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2.针对表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请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青岛城乡发展,促进青岛城乡平衡发展,实现共
同富裕。 3.结合材料二,为青岛市政府采取的举措提供理论依据。并说说衡量这些举措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4分)
3
(1)抓好节水灌溉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和速度;
(3)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帮扶力度,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
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衡量这些举措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四.活动课任务:让岛城更亮丽宜居(本题满分为8分)
2月29日,我市大干300天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将用300天左右时间,重点进行①植树增绿、背街小巷、绿道建设和城区山头公园、过城河道、居民楼院和建筑立面、城乡接合部、市容秩序、铁路两侧、机动车排气污染、停车秩序等十大领域整治行动,把青岛环境整治得更加亮丽更加宜居,使青岛市民更有幸福感、自豪感。
动员大会后,市政公用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②共出动人员万余人次,清理居民楼院210个,清理卫生死角343处,清理垃圾、杂物1028吨。市政公用局还③在12319热线开通环境卫生整治专线,市民可随时反映问题。
你所在学校将根据动员大会的要求,利用节假日④走出校园,开展“让岛城更亮丽宜居”活动。
1.围绕10大领域,列举你能做好的4件实事。(4)
(1) (2) (3) (4) 2.画线部分分别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什么原理?(4分) ①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 ②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环保原则。 ③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④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
4
适应能力。(或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五.案例分析:故事中的道理(本题满分为9分)
胶州洋河镇大相家村加工红薯粉条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凭借世代相传的老手艺,这里的红薯粉条从不加化学有害原料,有劲道、口感好。村里240多户村民有一多半以加工粉条为生,每年能给每户村民家里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
大相家村村民冷志聪开了一家粉条专卖店,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现在他开始通过网络、QQ进行销售。冷志聪说,他的QQ群里有固定的铁杆 “粉丝”。
如今大相家粉条已经远销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和海外地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里还成立了青岛大相家农产品合作社,对粉条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既提高了粉条的质量,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名气不断提升。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相家村的成功原因。(4个方面,6分)
(1)红薯粉条从不加化学有害原料。说明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
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2)村里240多户村民有一多半以加工粉条为生。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给村民提
供了创业机会和挣钱门路。
(3)冷志聪通过网络、QQ进行销售。说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4)大相家粉条已经远销到了海外地区。说明他通过对外开放“走出去”的途径,利
用国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里还成立了青岛大相家农产品合作社。说明当地政府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 画线部分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未来的择业之路有何启示?(3分)
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1分) 启示:
(1) 我们都应抓住有利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
走上富裕道路。(1分)
(2) 我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应该勇敢地走自主创业的道路。(1分) 六.新闻分析:关注家乡发展(本题满分为9分) 材料一:过去五年青岛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5
2007年 2011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786.52 6615.60 7477 12370 17856 28567 材料二:为进一步推动“三农”,201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的帮扶力度。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图表告诉我们哪些可喜信息?(3分)
过去五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分)
2.材料一中的图表还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请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1)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分) (2)政府应统筹兼顾,推动城乡全面发展。(1分)
3.请你为材料二中青岛市政府采取的三条举措分别提供一条理论依据,并说说衡量这些举措成功与否的标准。(4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1分) (2)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1分)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分)
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分)
※友情提示: 材料分析题审题思路:
1、 细审设问 :参考分值,找得分点,明确设问角度。(字字斟酌) 2、 详审材料:划分层次、找关键词、抓句子中心———分层、找词、抓中 心。(层层深入)
3、 综审答案:回归教材,多角度考虑问题,梳理规范答案。(句句在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