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来源于登记管理机关核报登记的事项,具有法律效力,适用于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合法凭证,主要适用于刻制印章等、银行开户与贷款、办理社会保险、税务管理及申请有关优惠、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土地、房产登记管理、有关收费、诉讼公证、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合同契约、其他事宜等方面。

法律分析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我们可以得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来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所载内容主要是经登记管理机关核报登记的事项,标明了该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行为能力,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范围在空间上溯及全国,在时间上以证书的有效期为限。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合法凭证,主要适用于以下方面:

(一)刻制印章等。事业单位须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刻制印章、领取车船牌照;事业单位制作牌匾、印制信封信笺、对外行文的名称必须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所登载的名称完全相同。

(二)银行开户与贷款。事业单位开立基本账户或办理贷款业务,须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三)办理社会保险。事业单位应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向同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四)税务管理及申请有关优惠。事业单位申请税务登记,申请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应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五)工商管理。事业单位兴办企业等,应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登记。

(六)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事业单位办理国有资产登记和统计登记,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明其身份。

(七)土地、房产登记管理。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土地、房产登记事宜,应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八)有关收费。事业单位向同级有关部门申请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明其身份,并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登载的有关内容作为申请收费项目的依据之一。

(九)诉讼公证。事业单位参加诉讼与公证,审判机关和公证机关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所载事项作为确定其行为责任能力、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十)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业单位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宜,应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十一)合同契约。事业单位法人对外签定合同契约,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证明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十二)其他事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其他事宜。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06-27) 第二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06-27)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活动。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06-27)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