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拖欠或未支付劳动报酬违法,劳动行政部门应依法处理。工资应在30天内结算,超过即构成拖欠。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
法律分析
违法。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拓展延伸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法律保障与解决途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农民工工资拖欠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当农民工遭遇工资拖欠时,他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问题: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沟通,尽量达成和解;其次,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其进行调解或调查处理;此外,农民工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法律保障和多方合作,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合法权益。
结语
违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应依法处理此类违法行为。工资应在30天内结算,超过即构成拖欠。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严重,我国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可通过协商、投诉、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等途径解决问题。确保农民工获得应有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保障和多方合作。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