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我们学习《彩色的非洲》(生齐读课题)。课前我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提出了两个预习要求,第一个学习要求是什么?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第二个学习要求是什么?
生: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几个方面分别是用哪几个句子连接起来的?
师:我们先来检查第二个方面,谁来说一说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请你说完整,尽量说完整。
生:有五个方面。
教师:帮助总结概括(板书):
彩 色 的 非 洲
植物世界 动物世界
骄阳蓝天
日常生活 彩色艺术
师:归纳的很好,还有一个问题,这几个方面分别是用哪几个句子连接起来的?在文中画下来了吗?
生: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生读。继续读出剩下的两句。
师:大家同意他的讲法吗?
生:读第4段的第一句。
师:实际上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四个句子,有三个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三个过渡句。
师:谁来告诉大家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一起说(承上启下)请你来说说这三个句子中哪些起到承上的作用,哪些起到启下的作用?
生:分别说出三个句子的承上和启下部分。“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是承上。
师:有没有承上?
生:“也”。
师:“也”这个字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启下,有没有起到承上的作用?有没有?
生:有,没有。
师:所以,过渡句一定是承上启下的吗?不一定。有时候它只启下却不承上,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过渡句有时候只启下而不承上,但是,这样的句子也能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起到过渡的作用,所以也称为过渡句。
师生检查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的预习做的非常充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读了课文之后有何感受?
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非洲花开得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非洲的花之所以多……
师:这就是你感受到的非洲的花之所以多。
师:其他同学还有那些感受?
生:非洲的花很艳,很茂盛。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一颗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还能感受到什么?首先来读读第一个句子。
生读:非洲的花之所以多……
生读:芒果树开的是……
师:同学们的朗读不仅读出了非洲的花多、艳美,还强烈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从哪还能感受到这种美?
生:彩色的长河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彩色的街道
师:彩色的街道让你感受到一种美,仿佛置身花海深处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最后一句,读……我从这里看出来,因为少女是很美的,他把花比作了少女,所以很美。
师:说得很好,把花比作少女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花的美。
生:这句话还能看出题目为什么叫“彩色的非洲”。
师:还有吗?
生:充沛的阳光和雨水……
师:其实整个第4自然段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那繁花似锦、满眼绿色,那到处是花海。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想来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植物世界吗?(欣赏幻灯)
师:看来文中的描写并非是虚传,非洲的植物世界的确是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种让人为之震撼的奇异与美丽。但是,非洲上能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何止植物世界,还有那绚丽的骄阳蓝天,彩色的动物世界,那令人好奇的彩色生活以及绮丽的艺术风采等等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美的享受中。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感受感受这彩色非洲奇异的美丽。
生自学第5、6、7自然段。
师:来说说读了你这几个段落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非洲的动物很多
生:我从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到非洲人很奇特。
生:我从第6段妇女喜欢的衣服的颜色就看出了这也是彩色非洲的一部分。
师:你总是能够围绕着课题来学习,非常好。
生:我从第5段感受到动物也是彩色的。
师:想来看看非洲的动物世界吗?
欣赏幻灯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欣赏图片,我们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非洲的风采,不能亲自体验非洲人的彩色生活,但是,美丽的非洲肯定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果请你当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介绍非洲,你们能做到吗?我只请大家介绍其中一个部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导游稿”的样本,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样本先准备准备,等一会我请同学们来当导游,看看谁将成为五(3)班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最佳导游”。注意,这是评分标准(读出标准),请看仔细了,这直接关系到同学们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班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最佳导游”
学生准备
学生汇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那彩色的非洲大地上游览了几十分钟,我们在骄阳蓝天下,欣赏了红花绿海的非洲植物世界,观赏了奇异的动物世界,走进了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在非洲人的艺术天地里做了一番遨游,高兴吗?满足了吗?还有想看、想听、想问的吗?(有)当然了,历史悠久的非洲岂是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看完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还是发扬这节课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梦想,走进多姿多彩的非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