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考点梳理】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标志: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3.表现: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③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4.影响:①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内忧外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时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5.代表人物::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活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8.积极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势力扩张,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 因: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②西方经济侵略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时 间:十九世纪70年代左右
3、分布地区:广东、上海、天津等东南沿海
4、途 径:①官僚、地主、商人、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代表企业: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②1872年,陈启元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重难点阐释】
1、 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
(1)主要特点: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如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原因:①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②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3)表现:最重要的是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其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转移。
(4)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3)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4)外国资本主义创办的在华企业,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起了带头、示范和准备技术力量的作用。
(5)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对人才的培养及民用企业中对私人资本的吸收,都对稍后产生的民族资本起过促进作用。
【活动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
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课堂练习】
1、(10江苏单科)右图反映了国民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09江苏单科)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初年,飚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3、(08江苏)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4、(10全国文综)下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1885-1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 86187 35.5 17.4 25.7
11 95394 33.4 17.1 25.1
12 88816 35.2 17.2 26.0
a.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5、(08重庆)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必修二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
【考点梳理】
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②西方经济侵略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
短暂春天 初期(一战期间) ①辛亥革民扫清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鼓励
③一战,列强的放松(根)
④兴办实业热潮推动 ①实业团体的涌现
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①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②无产阶级壮大…
曲折
发展 较快发展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1.全国的基本统一
2.国民推出有
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策和措施 1、为防止白银外流:
币制改革;
2、 为巩固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沉重打击 抗战
爆发后 ①战争的破坏
②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③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 官僚资本的膨胀;
民族资本的萎缩
萎缩 抗战
胜利后 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法币带来的影响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工厂纷纷倒闭
【重难点阐释】
1、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 先天不足;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
④战争和不断,政期动荡。
(2)有利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①、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到来和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发展。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活动探究】
1、(15分)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完善为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材料一】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前50年的投资总和。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时期,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国家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钢铁、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讲述了作为一个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在旧中国受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无法实现兴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又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d属于哪种性质的工业?(2分)并简析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①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②影响:经济上,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政治上,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思想文化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利于中国人民思想。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2分)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①不同之处:中国:以轻工业为主;西方国家:重工业为主导
②原 因:社会制度(国情)的不同造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轻重工业的技术、投资、回报等的不同造成的。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和措施?(3分)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一五”计划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 1956年,明确提出,尽快把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课堂练习】
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2、观察《19xx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3、xx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c中外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尔虞我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