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成果;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垄断及垄断组织的基本概念。
2.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和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相对和平”状态,这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产生修正主义思潮的主要根源。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资产阶级思潮也发生了变化,自由主义思想逐步让位给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以及其它反映垄断资本要求的思想潮流。在对外关系上,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在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引起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根源,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课前准备的教学建议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能源、交通、通讯及化学工业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应用情况(图片、文字),这样,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特点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同时也能节约课堂时间,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
重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分析;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点的比较、概括,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而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重点突破方案
学生阅读教材中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文字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四个方面,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这一阶段特征的把握。
难点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和评价垄断及垄断组织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内容一开始没有分析或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垄断及垄断组织的评价也是本节的难点。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角度,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形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突破方案
在学生回忆19世纪中期世界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及对比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树立事物的发展都是沿螺旋式轨道曲线上升的规律性认识。
教师在讲清垄断、垄断组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垄断组织与生产力、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组讨论,谈谈各自对垄断组织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意识。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
难点:如何评价垄断及垄断组织?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归纳的?师生达成共识,资本主义经济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政治条件,经济(市场、资本)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社会发展中对前代已有成果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2、让学生展示或叙述课前查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成果的图片、资料或情况,最后落实到:新能源、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新通讯设备的发明和制造这三个方面。同时,让学生结合现代人类生活,简要谈谈它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文字材料。如:材料中的“以前时代”、“科学时代”分别指什么时期?。材料中的“需要常在发明之先”表明了什么?。19世纪,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什么作用?。
4、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让学生看书,结合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四个方面,思考、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它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2)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3)它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4)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交叉甚至是同时进行。]教师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5、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垄断组织的产生的主要途径,最后指出: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教师在讲清垄断、垄断组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垄断、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与以前私人企业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进而要求学生从垄断组织与生产力、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组讨论,谈谈各自对垄断组织的认识:即垄断、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教学设计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都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学生熟知的或已学的内容,采取教师从思维方法上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与比较。
板书设计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