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 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4、 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近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市内研讨)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提出学习目标(5分钟)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说说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仔细观看插图,找图文相对应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有哪些特点?

  (5)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兵教兵”。)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二)全班内交流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我知道第1自然段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长城比作一条长龙,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师:你看作者为了让我们体会到长城的长用上了比喻和前面说过的列数字的方法,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

  生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长城的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生3、第三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生4: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生5:本文描写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我知道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方法描写的,写长城的“长”是站在远处看到的,而写长城的“高大坚固”是站在近处看到。

  3、我知道第一、二自然段分别写了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4、读完课文,我觉得长城太壮观了。

  5、我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6、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7、我想说,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当时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情感,把最后一自然段读出来。

  师:长城是我们的瑰宝,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旨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看,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介绍长城?(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3、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下节课让我们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再次相约长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板题: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复习: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句话吗?(学生说)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朗读、心得、续写、仿写、课外积累、为长城写导游词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从“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中体会到长城“高在坚固”的特点。

  2、我从“城墙外沿有两为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这句话中,感受到长城“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在第一自然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长城比作长龙,并恰当运用“蜿蜒盘旋”一词,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生动。

  4、“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读者对长城的宽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5、“站在长城长,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从“站、踏、扶”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身临其境来到长城,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受油然而生。

  师: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情读出来吗?

  6、“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中的“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手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7、我从词语“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激情朗读: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总结全文,指出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二)朗读展示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里长城”应当这样读,才能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之情。

  2、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的情感去读。

  师:是啊,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 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导游词。

  5、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描写长城的词语、佳句或片段 。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