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矛与盾》、《郑人置履》《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矛与盾》、《郑人置履》《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懂得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点感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矛与盾,出示图片。询问:有谁知道矛、盾分别是什么吗?来介绍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这两种兵器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试读,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3、组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句子教师指导读通读顺。

  三、精当讲解,读懂课文,明白寓意

  1、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结合想象了解大意。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讨论,当学生汇报到哪句,说出意思后就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列举生活中类似现象。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积累语言。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

  2、课外延展。

  《矛与盾》说课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里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晴之笔蕴含寓意。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重点是指导朗读和背诵,懂得寓言的寓意。

  难点是指导学生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点感想。

  为了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首先创设情境,借用插图,将学生带到两千多年的集市上,教师设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接着组织学生采取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读顺。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结合想象等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明白寓意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最后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积累,把这则有趣的寓言珍藏在脑海里。本次教学,我还注重了以下两方面教学方法:

  一、尝试情境引领,感情朗读的特色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本来要读懂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又要领悟寓言的寓意,两者加在一起就为学生学习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次课,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时,注重情境教学。入课时,借助插图引领学生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到那一群人当中看个究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启发学生以一个小商贩的口吻模拟现场。为了卖掉自己的矛与盾,想想楚人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在集市上吆喝吸引买主,吹虚产品的,然后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说到集市,孩子们都很熟悉,商贩们的嘴脸,更是活灵活现,创设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情境,让他们尽情发挥,让陌生变为熟悉,晦涩变为易懂,遥远变为亲近,学生轻而易举地读懂了文言文,读懂了也就明白了寓意,能背诵了这样重点也就突出了,难点也攻破了。

  二、展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成功教学方法

  自从新课改走进课堂以来,我校一直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课堂模式,颇有成效。本次课,我就向各位老师展示了这一成果。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本次课,无论是初读课文还是精读课文,就连积累语言这一步,我都力图创造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充足时间,与文本充分对话,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