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6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邢栋李文毅杨朝旭魏景超赵庆涛 王起奎(河北省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北 石家庄050051) [摘要] 目的张凯董志杰 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上的效果。方法65岁及以上难愈性创面患者57 例随机分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改良组)28例和负压创面治疗(NPWT)组29例。对比两组创面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手 术次数、治疗费用。结果改良组与NPWT组难愈性创面治疗效果相同,但改良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42)、手术次数组 及治疗费用显著降低(P<0.001)。结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用于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 [关键词]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难愈性创面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8)06·1381-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06.043 难愈性创面主要继发于创伤、压力性溃疡、糖尿病 VSD材料修剪成适合体腔或创面大小,并填充于体腔 足及血管源性等疾病的创面,经正规治疗后超过4— 内或覆盖于创面上并超出边缘3 em,再用生物半透膜 8 W仍未愈合或无愈合倾向 。难愈性创面具有病程 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连接外科无菌负压 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老年患者为难愈性创面高发 吸引管,将压力调节至一6O—一170 mmHg。所有患者 人群,且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组织修复和再 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并积极治疗原 生能力差,导致创面治疗难度增大。负压创面疗法 发疾病。每隔7—10 d重新进行清创,根据肉芽组织 (NPWT)通过负压和彻底引流,可迅速控制感染,促进 生长情况更换VSD材料或行创面封闭、游离植皮或皮 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J。虽然NPWT改变以 瓣转移术。改良组将2根负压引流管头端均修剪出 往的多次换药及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是在临床 2~3个侧孔。如为体腔,则将一根引流管置人体腔内 工作中NPWT仍具有二次手术、治疗费用高等缺点。 并用缝线与皮肤固定,封闭体腔。将另一根引流管用 本研究分析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法对促进老 6层无菌纱布包裹,覆盖于创面上。体腔内引流管于 年患者难愈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皮肤出口处及创面均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封闭,使其成 为一个密闭空间,通过三通装置连接外科无菌负压吸 1资料与方法 引管,将压力调节至一60—一170 mmHg。如仅为体表 1.1临床资料河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 创面,则将无菌纱布包裹侧孑L引流管置于创面上,并用 年1O月收治的65岁及以上难治性创面患者57例随 半透膜封闭,连接外科无菌负压吸引管,将压力调节至 机分为改良持续VSD组(改良组)和负压创面治疗组 。60—一170 mmHg。患者术后均静脉使用抗生素及营 (NPWT组)。28例改良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 养支持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每隔4~5 d进行 年龄65—84岁,平均73.6岁;29例NPWT组中男性 更换体表引流管及纱布,当体腔内引流管引流液体量 18例,女性11例,年龄66—85岁,平均74.6岁。两组 连续3 d日引流量少于5 ml,可拔除体腔内引流管。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对体表创面行创面封闭、游离 1.2材料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引流管套 植皮或皮瓣转移术。 装,型号:VSD.B-2 15×10×1,购自武汉维斯第医用科 1.4创面愈合时间 以创面第一次手术治疗时间为 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200 ml负压引流球(带引流 治疗起始时间,至创面痊愈为止。 管)(改良组使用),购自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 1.5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 手术次数为更换或取出 有限公司。 VSD材料的手术次数和清创手术的次数的总和。治 1.3治疗方法两组均清除体腔和创面,彻底清除感 疗费用包括治疗创面所需的材料费、清创手术费及换 染、坏死、水肿及瘢痕组织,NPWT组将含有引流管的 药费。 1.6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分为痊愈、好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基金(No.20150592) 转、无效。痊愈:创面完全愈合;好转:窦道变浅、肉芽 1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二科 组织长出,创面明显变小,感染溃疡消失;无效:创面无 通信作者:李文毅(1971一),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 缩小,感染溃疡无好转甚至恶化。 要从事骨科研究。 1.7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 第一作者:邢栋(1982-),男,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骨科 Mann.Whitney U检验和 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3月第38卷 2 结果 VSD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效果肯定,常作为临床 治疗难愈性创面的首选NPWT方法。VSD材料于首 次创面清理后置入,7—10 d后如创面肉芽组织增生 良好,可清创后直接封闭创面并置入引流管;如创面肉 芽组织增生欠佳,则需再次置人VSD材料,以7~10 d 为一个周期,直到创面肉芽组织及血运良好后行封闭 创面。但VSD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长时间负压吸引 会导致海绵出现板结、硬化损伤创面周围皮肤,或出现 分泌物堵塞海绵空隙致使引流不畅,出现积液等情况。 针对VSD材料缺点和不足,将VSD与VAC技术有效 结合,经过改良方法将创面腔内与表面负压相结合,将 2.1老年患者难治性创面特点57例老年患者难治 性创面存在时间为3个月至1.5年,平均5个月。压 迫性溃疡最为多见,占77.2%(44例),主要分布于骶 尾部、股骨大转子处、足踝;创伤性溃疡占14.0%(8 例),主要分布于小腿;糖尿病足占8.8%(5例)。 2.2治疗疗效改良组与NPWT组性别(U=397, P=0.864)和年龄(U=358,P=0.443)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改良组创面痊愈率为100%;NPWT组93.1% (27例),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于创面明显好转后自动 出院。NPWT组与改良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2)。 2.3创面愈合时间 NPWT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 42 d,平均29.5 d;改良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39 d, 平均26.9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9,P= 0.042)。 2.4手术次数NPWT组均需取出VSD材料,故二 次手术率为100%,需更换VSD材料行3次手术患者 占17.2%(5例);改良组二次手术率为21.4%(6 例),无三次手术患者。改良组二次、三次手术率数显 著少于NPWT组(P<0.001)。 2.5治疗费用改良组平均治疗费用(3 628.7元) 显著低于N 组(6 358.7元; =22.0,P<0.001)。 3讨论 NPWT技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充分引流减 少渗出,减少感染,提供更多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加速 创面愈合 ]。N 技术包括VSD和负压辅助愈合 (VAC)。许多文献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VSD和VAC 虽都运用了负压封闭吸引原理,但二者的选材、方法和 适应证却不同C3 3。VSD指用内含引流管的医用敷料 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 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 接通负压,通过可控负压引流创口过多渗血、渗 液 。VSD能有效地预防伤El积液,加快伤口愈合, 可用于创面和体腔引流,如肝部分切除术后引流、骨科 手术后的大腔隙引流等  ̄61。VAC通过选用内孔隙 相对较大的医用敷料覆盖伤口,类似吸盘装置封闭整 个伤口,通过敷料上的管道行负压吸引治疗,负压直接 作用于创面 J。VAC采用间断循环式或持续式负压 吸引,使负压直接作用于创面,不仅可及时吸出伤口渗 液,防止液体积聚,还可通过负压吸引减少伤口张力, 有利于创面愈合 ' ’引。VAC主要用于治疗体表创面, 特别是慢性创面,如四肢软组织挫裂伤、下肢静脉溃 疡、糖尿病性足溃疡等 。 整个创面完全置于负压封闭环境中,达到了优势互补 的作用。随着创面封闭,引流液逐渐减少,改良持续 VSD法可直接拔除引流管,不需再次手术取出VSD材 料,其治疗效果与使用VSD材料效果相同,但可避免 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疼痛,同时因体腔内未使用VSD 材料,故耗材费用显著降低。 老年患者多存在各种慢性疾病、组织修复和再生 能力差,且常延迟就诊,导致创面长期迁延不愈,使得 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更加棘手。基于老年患者的特殊 性,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手术意愿明显降低,多愿意采取 保守的方法处理创面,而改良持续VSD治疗明显减少 手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且疗效确切,使得患者治疗 依从性提高。 4参考文献 1孙永华.烧伤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0—8. 2 Dumville JC,Land L,Evans D,et a1.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for treeing leg ulcei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14 (7):CD011354. 3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2-5. 4林阳,陈安,李锋,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 缺损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4(4):12. 5 Matsumoto T,Parekh SG.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n closed sursical incision after total ankle arthroplasty[J].Foot Ankle Int, 2015;36(7):787-94. 6 Eneroth M,Van Houtum WH.The value of debridement and vacuum—as— sisted closure(V.A.C.)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baetes foot ul— eels[J].Dibaetes Metlab Res Rev,2008;24(Suppl 1):¥76—80. 7王维平,邓哲,张宪芬,等.波浪床结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延期 减张缝合治疗Ⅳ期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 复杂志,2006;28(2):l19-21. 8 Venturi ML,Attinger CE,Mesbahi AN,et a1.Mechanisms and clinical印- plications of the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device[J].Am J Clin Dermatol,20o5;6(3):l85-94. [2017-01-22修回] (编辑张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