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复习课课后反思 在学校通知我们要进行青年教师展示课之后,我万分忐忑,同组的老师们也非常重视,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根据我们的安排我的指导老师刘月梅老师和我商量的最终结果是来复习第三单元,课型来讲属于复习课,在进行本次本次展示课的准备过程中,刘老师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几乎是精确到了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争取把这次的展示课做的更好,但是很不幸运的是公开课那天正当我感冒最严重的时候,脑子一片混乱,不管怎么样,经过刘老师和各组老师的指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展示课告一段落。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在本节公开课后,经过同组各位老师的指导讲评,经过本人的课后反思,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第三单元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难度较低,如何处理这么多知识点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参与,做到把最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每一次基础落实之后针对难点进行突破,设计探究问题,做到设计思路明确,结构明朗,逻辑性
强,条理清晰。
其次,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第三单元讲的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在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时要联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情况,毕竟一定时期的文化与当时的思想状况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讲到文人画特点的时候要联系到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在横向比较的时候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科技进行比较,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中西科技的差异;中西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讲到中国戏曲的发展时,特别是京剧的产生发展时,联系现在现实生活中京剧遇到的困境,设计问题:如何让京剧更好地发挥魅力。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升华。
第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三个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如设计了两个有难度的探究问题:比较中西科技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影响科技和文艺发展的因素。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较多,容量较大,时间紧,在课堂中
我既想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想让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在一节课中如何做到基础的落实和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上就显得节奏十分的紧张,有些问题留给学生的时间就要少一点了,我课后在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些最基础的问题到底需不需要在课堂上再次给学生进行强调,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到底复习课上如何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是直接以习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呢,还是先把最基础的知识检测完之后再以习题的方式进行检测呢?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一定会认真进行反思总
结,汲取教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2014年12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