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2-09T13:15:5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 作者: 劳可娟[导读] 急诊科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对病人24h开放的诊疗场所。
劳可娟(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钦州 5354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0-0027-03
【摘要】 急救科环境特殊、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以急、忙、多学科性、感染性、涉及法律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急救中紧急情况的处理、未知的传染源、病人的痛苦表情、家属的不合作、工作环境差等成为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激源,多数护理人员会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易引发护士的心身耗竭,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因此,作为急诊科护士,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急救技能,更需要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状态,以适应急诊室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的特点,更好地应对前来就诊的每位病人。笔者就造成急诊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调适缓解方法做粗浅的探讨,以帮助护士正视并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从而确保其心理及生理的健康。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 工作压力 应对措施
急诊科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对病人24h开放的诊疗场所。急诊科护士要比普通科室的护士承载更多的辛苦和风险。护士工作压力即护士职业压力,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各种身心方面的负荷,从而使其在主观上产生的不适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1]。急诊科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急诊科环境特殊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高,这些都是导致急诊科护士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急诊科工作风险性高、工作任务重、人际关系复杂以及工作条件差等都增加了护士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以致于这种负担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还会导致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要提高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不仅要求护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护理是一项多方位的、非常细致的服务性工作,而且经常面对众多危重病人和紧张杂乱的场面,要求急诊护士处事不惊,沉着稳重。现就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工作压力的因素
1.1高风险、高负荷、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造成的压力应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是疾病的护理,同时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的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给护士造成智能上的压力;病人病情严重,抢救工作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单独操作仪器,外出抢救,独立做出各种护理决定,运送途中病人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护士每天要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应对各种生离死别的场面,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护士人员缺编,护理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造成护士体力的过度支出。这种长期的心理、体力的过度支出,导致护士严重的心身疲劳,行为效率降低,准确性降低,而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2众多的人际冲突的压力
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抢救病人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及对医嘱的执行程度,会出现护士与管理者的冲突、医护冲突、护护冲突、护患冲突等。尤其是护患冲突,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侮骂护士的病人及家属,在原则上也必须忍受委曲,保持冷静,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做出精神妥协,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护士受到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感到丧失自我,这种长时间的情感压抑,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1.3工作负荷大
近年来国内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表明,工作量及时间配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其中工作负荷大是首要的压力源[2]。护士的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向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全面照顾,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人员相对不足、夜班频繁且时间长,致使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病人法律与维权意识的增强,导致很多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从而无形当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医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对护士的要求也日趋严格,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4不良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
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抢救室内多种仪器设备及其发出的警报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车的急促鸣笛声,病人家属的焦躁不安,病人排泄物的污染等,均可对护士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带来的许多不良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因时间紧急而不能有效隔离,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科护土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因急诊科病人病死几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因此,护士需有高度的责任心,常备不懈,随时可以上阵,才能勇挑重担,主动灵活、协调有效地进行医护合作,保证急救有效,濒危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土的直接压力外,还使护士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张感。如果自身调适不当,可能会产生强迫或恐惧心理 ,造成身心压力。 1.5社会地位较低
在我国,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认识不够,虽然护士目前接受了与医师同等的高等教育,但并未根本改变病人及其家属的这一观念,病人痊愈后往往对其主管医师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表示认可和感谢,而护士的工作及付出却得不到认同。调节情绪的方法,管理者应善于解决心理冲突,帮助护士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当管理者发现护士工作状态紧张,超出平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激动现象时,应帮助她们采取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使精神得到放松,缓解压力。
1.6职业能力不强、业务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的压力
急诊科的新护士,由于在实习期间及上岗前均未进行过高强度的业务训练,尤其是抢救技术 ,故工作初期对所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危重病人时精神紧张 ,不但无法分秒必争,反而会手足无措,更加慌乱,有时大脑会出现一片空白,不知该先干什么。在这种状态下,护士可能产生内疚、遗憾、灰心和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使护士情绪更加低沉,影响其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重心理失
衡。
1.7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研究表明,在压力环境下,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多心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人的压力感受较小,社会支持的丧失将会加重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与护士的工作压力呈负相关,其中缺乏管理者、家庭和朋友的支持的护士更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使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增大。 2 应对措施
2.1加强护士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自我放松意识。
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待病人应一视同仁,一切为病人着想。加强急救心理学伦理学学习,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2加强医德修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而急诊病人的到来常无预见性,包括发病时间、病情、病种,而且经常有多位病人同时就诊。急诊病人起病急、病情重,急诊时病人及家属的心情都很急切,表现为焦虑、恐惧、无助、悲观、失望、暴躁等等。他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迅速为病人解除病痛。因此,接诊护士对病人需热情接待,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热情诚恳、耐心解释、认真细致、体贴关怀,时刻为病人的安全和需求着想,把关心、同情、体贴与尊重之情传递给病人,使病人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对于服毒自杀等不合作病人卫生条件差且无无亲属的流浪人员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 2.3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自我调节意识
人格特征对心理应激有很大的影响,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心理应激的能力也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护士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心胸宽广、乐观开放、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凡事不要过分苛求,工作诚然重要,但快乐的生活更重要。要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和交流信息的契机,缩短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心理距离[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陶冶护士情操,在工作中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人格形象影响病人,用旺盛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工作中遇到麻烦或冲突时,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消除心理上的不相容因素,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乐观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护士并创造条件让护士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教学以及学术活动,创造一个团体协作、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良好氛围 最大限度地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使护士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4创造良好的抢救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自信心
急诊科集中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测、治疗仪器,技术要求高,工作繁忙。因此,作为急诊护士必须要有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业务,才能配合医师对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抢救。此外,抢救室的合理布局、救护程序的周密制定、抢救设备的性能良好等,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也是减少垂死及死亡现象。
2.5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和社交环境
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传递各种信息,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冲突,既不能侵害病人的利益,也要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护士与医师的沟通了解,及时发现冲突,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轻松的作环境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理压力。护士长的一言一行要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充分体谅护士工作的艰辛及不规律性,科学安排班次,尽量减少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召开护患关系座谈会,加强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减轻护士因不被病人理解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6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由于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的医疗仪器应用于临床,新的检查、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这也对急诊科护士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压力,否则知识老化,难以胜任临床工作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重视急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建立完整学习网络,以胜任现代急救护理要求。对新业务、新知识整理成册存档,技术操作有章可循。新老搭配排班,高职称护士负责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导。注意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的技巧,加强对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 ,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灵活处事 ,以仁待人 ,减少心理压力。 2.7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护理团体组织应开展一些技能训练,如指导护士减轻心理紧张,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加强心理培训及训练,学会应对压力的必要技巧 ,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以外的活动,如聚会、听音乐能帮助护士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进行自我放松,向护士长和其他护士交谈自我感觉;向关心、信任自己的亲人、朋友诉说以得到渲泄和支持;参加娱乐活动,体育运动,可起到松弛精神,促进健康作用;个人休闲方式,如阅读、散步等也能使压力减少或消除;增加休息睡眠,调整饮食,美化仪容,也起到放松效果。参 考 文 献
[1]刘日红,郭爱敏.ICU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J].护理研究,2006,20 (3上旬版. [2]王艳芝,王智杰.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J].中日友好医院报, 2004,18 (3):157. [3]胡佩诚.医护心理学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