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坐在马桶上为何更加容易思考人生

坐在马桶上为何更加容易思考人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坐在马桶上为何更加容易思考人生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21期

人们总习惯带着手机或书籍杂志进厕所,在马桶上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分钟,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这种所谓的“马桶情结”,在你身上有发生吗?

中国台湾歌手吴克群,就喜欢在马桶上思考。他曾经在媒体见面会上说:“我坐在桌子前面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东西来的。最大的灵感集散地是厕所,我坐在马桶上就超有灵感,《周星星》就是我在马来西亚一家酒店的厕所里写出来的。” 马桶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马桶出现在公元前1700年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然而,那时候的技术传播非常滞涩,克里特岛的马桶并没有如雨后春笋般在别的地方茁壮成长起来。相反,也许是因为最初的马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导致这种古老的方便工具压根就没有流传下来。 在中国古代,卫生程度要远远高于欧洲。最迟在汉朝,马桶已经出现。据说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

有一次,刘邦上早朝时忽然觉得内急难耐,就叫来一个内侍近臣,拿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方便起来。事后,刘邦干脆下令制造一种老虎形状的陶罐,可以对着老虎张大的嘴小便。这种便器被称做“虎子”,很快成了中国古代流行的卫生器具。

唐朝皇帝的先祖中有一个人叫“李虎”,为了避讳这位皇帝祖先,唐朝的虎子都改叫“馬子”,后来便慢慢变成了“马桶”。

无论是中国的马桶,还是西方的马桶,当时都没有大小便的排泄口,只进不出,还要想办法处理秽物,相当麻烦。轻轻一按便干净无异味的抽水马桶,直到17世纪,才由英国一位名叫约翰·哈林顿的教士设计出来。抽水马桶的发明,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和改善了卫生条件。 同时,人们呆在马桶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如今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35分钟,并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多。42%的人表示喜欢在卫生间里看报纸、书籍;22%的人爱在卫生间打电话、玩手机;还有10.5%的人会在卫生间看电视、听音乐等。在中国也有很多男性表示,在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蹲马桶。 马桶上的思考者

喜欢蹲马桶的人,并不仅限于在家。有不少人在单位工作时,同样喜欢上厕所。不过理由却是五花八门:“工作辛苦了,上个厕所偷懒,就多待一会”、“心情烦躁的时候,去马桶上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儿就舒服多了”、“脑子里很乱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能一下理清思路”等等。难道,坐在马桶上更容易思考人生?

有心理学家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要更喜欢蹲马桶,而这很可能因为男性承受的压力比女性更大,但释放压力的方式却更少。除了蹲马桶能释放压力外,有生物学家发现,当身体弯曲、充满张力时,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而蹲马桶时,差不多就能让人保持这样的姿势。所以不少人觉得在马桶上能获得更丰富的灵感。

媒体就曾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谈及淘宝商城改名“天猫”一事时表示,“天猫”是他坐在马桶上想出来的名字。

当然,也有人单纯地喜欢在马桶上坐着。狭小的厕所空间,人面对着四堵墙,思维能充分地发散,还不必担心有人闯进来打断思路,令人有安全感。 马桶情结与独处心理

除了能释放压力、思维更活跃外,在马桶上的独处时间,能让现代人在自认为安全的、无人打扰的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不被人打扰的时间和空间在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稀缺。马桶可以说是现代人摆脱纷扰杂务的一块净土。

心理学家伊斯特·布霍兹认为独处是个体建构和重构自我功能的一种需要,目的在于增强个体的感知觉、认知组织以及幸福感。蹲马桶是人进行独处行为的一种表现。人选择“独处”时伴有一些积极的目标,比如独处的时间能帮助个体自我认知、独立思考、激发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等。

但对于马桶情结一说,心理学博士骆宏表示并没有听说过。但是这种情况可以解释,洗手间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在里面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环境里,人们在意的私密性得到了保障,人在这种情况下心理也就容易放松。不过,当一个人长期频繁的去厕所释放,未必是一件好事。

“上厕所独处,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但是任何方法都要适当使用,一旦产生依赖就必定会有影响。”骆宏认为这种时候,应该自我意识到问题所在,针对性地去处理,而不是碰到问题都躲进厕所来逃避。(搜狐网 2017.5.16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