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上海出租行业兴起一款手机打车软件,不出数月,软件打车的风暴席卷全国。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打车软件如此走俏,风靡各地?首先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便捷了。打车软件的使用十分方便,对乘客来说,仅仅需要打开软件,在指定位置输入起始点和目的地,点击叫车就可以了。在乘客等待的时间内,软件会将乘车信息发送给周边的出租司机,司机则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是否抢单。这种全新的调度模式,帮助乘客实现用车需求与出租车供给之间的精准匹配,也使出租车司机不用再漫无目的地“扫街”,更好地利用了以前被虚耗的出租车运力。
其次便是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宣传模式。今年1月2日,快的空投一亿元,首先拉响了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的序幕,随后嘀嘀也不甘示弱,以每单补贴司机和乘客的形式作为回应。在短短两月之间,嘀嘀快的更是数次调整优惠模式,截至3月,其背后金主腾讯和阿里巴巴共累计投入了二十多亿元。这种烧钱行为直接惠及司机和乘客,使用打车软件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如果选择移动支付,司机和乘客双方都能享受十几元甚至免单的优惠补贴。打车软件减少了公众的出行成本却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高额补贴之下,两家公司究竟想要做什么?
经此一役,快的、嘀嘀两款打车软件深入人心。相较于烧钱补贴之前,两家打车软件的用户数量翻了十几倍。而为了拿到打车补贴,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用户也呈数十倍增长。现在,打车软件持续数月的烧钱之争已经接近尾声,最近几天更是由金钱直接补贴换成了购物网站的礼品卷以及电影票等物。但快的在4月2日向媒体公布的季度成绩却让人出乎意料——营收1000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撰文写道“打车软件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出租车的供给方式,我们将其称为一场‘’也不为过。”而经过一番激战的打车软件,不仅改写了出租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中,人们的消费习惯悄然改变,打车软件的爱好者逐渐也成为了移动支付党中的一员,仅以上海计,目前上海已经有7000多名司机支持支付宝付款,日付车款的交易量在3万多单。
打车软件“烧钱”竞争,投入二十亿换取用户的支付习惯,长远看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争取到了一大批移动支付的潜在用户。当然,这个过程更是惠及大众,让普通人的出行更加快捷省钱。在商业模式愈发明显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烧钱,而非较劲,其实有利于这个市场的良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