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PracticeandThoughtsontheReformoftheUrbanPuritySystem赵润田ZHAORuntian
(菏泽市人民政府,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环卫是事关城市形象和群众利益的公益性事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定位目标、多层次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监管手段,对传统的城市环卫体制进行改革,进而建立起市场化的现代城市环卫管理体制。
关键词城市环卫;管理体制;改革;菏泽
AbstractUrbanpurityisthepublicservicerelatingtothecityimageandthepublicrights.Intheprogramtransformingfromtheplanningeconomicstothemarket,weshouldreformtheoriginalurbanpuritysystem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managementtheoryonahigh_levelaimsandmarketedcompetitionandmonitoring,tobuildingthemodernurbanpurityadministrationsystem.
KeywordsUrbanPurity;AdministrationSystem;Reform;Heze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2001年初撤地设市,下辖八县一
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487km,人口432万人。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们自2003年底以来,大力实施了以全城覆盖、全日保洁、全员竞争、全民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城区环卫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城区环卫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城市意识日益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改善。目前,城区内的56条主干道、314条背街巷、1000多亩坑塘已实现全日保洁,450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市环卫工作走在了山东省前列。中国环卫协会专门在这里举办全国性研讨会,山东省政府两次召开会议推广菏泽经验,!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先后有广东、江苏、河南、安徽等15个省的150多个城市前来参观考察。
2
革的两大目标。一是全城覆盖。不论是道路、坑塘、河道还是广
场、公园,不论是单位还是社区,不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要全部纳入环卫管理范围,归入保洁作业片区,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办法,严禁出现漏管地区。二是全日保洁。通过采取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强考核和保障资金等措施,确保每片作业区都做到全天候24小时保洁,严禁出现漏管现象。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确立这样的目标定位,不仅指明了改革的努力方向,实现了高点起步,而且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证了改革的成功。
2 机制:多层次竞争
由于菏泽市城市管理起点较低,改革前的城区环卫管理秩序混乱,五六个部门都有责任管,又都管不了、管不好;加上环卫部门是事业单位,职工人人端着铁饭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无压力,工作无动力,缺乏积极性。
为了打破这种#大锅饭∃,我们坚持走活了#三步棋∃。一是实行#事改企∃转制。按照#变拿钱养事为拿钱养人∃的思路,率先将两区环卫处全部改制为企业,推
1 目标:高标准定位
环卫工作是个大问题,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和外出考察,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菏泽城区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高标准定位,明确提出了实施改
城市发展研究13卷2006年6期UrbanStudiesVol.13No.6200677
市长论坛赵润田: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对原有环卫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先后组建了13家保洁公司、7家清运公司、4家清掏公司和8家监理巡查公司。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保洁面积已由原来
22
的533万m增加到1408万m。为此,我们打破条块分割模式,大胆放开作业市场,先后划分了11个清扫保洁区,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公开发包。各家公司依靠自己的作业水平、服务质量和商业信誉,与其他市场主体一道平等地参与竞争,谁出价低、服务好谁就有活干,谁出价高、服务差谁就被淘汰出局。划分了7个监理标段,监理公司要想取得环卫作业监理权,也必须公开竞拍,平等竞争。三是实行激励约束机制。作业公司承揽作业任务后,主管部门、监理公司跟踪监督,严格考核,切实兑现奖惩。作业标准高、保洁质量好的,优先续签合同并给予奖励;作业标准低、保洁质量差的予以经济处罚,直至解除合同,使工作业绩与劳动报酬实现了紧密结合和直接挂钩。同时,市级财政坚持每年拿出50万元,设立奖励基金,对业绩突出的公司和个人实行重奖,对业绩欠佳的公司予以处罚,并将罚没收入归入奖励基金,坚持以罚补奖,较好地发挥了奖优罚劣、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
对作业公司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管,并出具考核结果,作为对作业公司奖惩的主要依据。监理巡查公司是
否依法办事,公正监理,再由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监督,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这样一来,不仅作业公司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地认真作业,监理公司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客观公正地出具监理报告。环卫作业监管的市场化运作,就像一把严尺子,一把准尺子,一把公平尺,使各家公司感到心里亮堂,干得舒心。
这种监管办法,实现了由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管理为主,由外部监督为主向内在约束为主,由临时性监督为主向经常性监督为主的转变,不仅增强了环卫工作实效,补上了行政命令的机制缺失,还走出了一条加强公益事业管理的成功路子。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广这一经验,争取有更多的市政公益事业单位实行这种办法。
4 保障:多元化投入
多年来环卫工作一直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垃圾处理费征收为辅、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前,城区环卫作业经费每年只有185万元,生活垃圾中转站只有20处。我们按照市、区、办事处分级负担的原则,下决心将环卫作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当年便增加到855万元,此后每年递增10%,2005年已达到1185万元。先后投入1500万元,新建压缩式和半地下式垃圾中转站30处、高标准公厕36处,购置拉臂车5辆、摆臂车5辆、垃圾收集车1300辆,环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2006年又投入了900万元,用于新建、改建公厕和增加环卫设施。同时,市财政专门拿出补贴资金,鼓励城区垃圾发电厂处理垃圾,目前城区的生活垃圾已全部被其#吃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二是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按照居民每人每月1元、单位每人每月2元的标准,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并把征收起来的资金再投入到环卫事业建设上,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于措施切实可行,市民认识到位,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连年攀升,2005年的收缴额已达66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环卫事业发展。三是在公厕、垃圾箱建设等方面,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坚持走#捆绑式∃开发路子,鼓励、支持企业或个人根据政府的规
城市发展研究13卷2006年6期UrbanStudiesVol.13No.620063 监管:市场化运作
过去做环卫工作,最忙的要算各个主管部门和城区办事处,一遇到检查评比或重大活动,往往是干
部职工齐上阵,大呼隆,搞突击,维护不了几天干净便又恢复常态,出现反弹。
为此,我们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变多头管理为一头管理。在市、区、开发区分别设立环卫管理办公室,办事处设立市政管理办公室,统一行使城区环卫行政管理职能。城区内的各个社区、村(居)委会,也都明确专人负责,初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环卫管理新格局。二是坚持政企分开,实行管干分离。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环卫作业事务,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争的办法,交由环卫作业公司具体负责。政府从环卫作业一线退出后,集中精力谋全局、抓大事、促管理。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实行监管、清扫分离。大胆下放环卫作业监理事务,由监理巡查公司负责按照政府制定的作业标准,
78
赵润田:城市环卫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市长论坛
划定点建设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在确保公益需求的基础上,允许其附带经营书报刊、小百货等收益项目。对政府投建的部分公厕经营权,大胆实行公开拍卖,并将收回的资金重新用于环卫设施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滚动发展。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是推动环卫事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但由于环卫事业是公益事业,政府绝不可以放弃责任,减少投入。过去一提改革,总认为改革就是减人、就是甩包袱、就是把成本转嫁到群众身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违背了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本质要求,而且背离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环卫职工的切身利益。目前,环卫工人的人均月工资水平已由原来的180元增加到390元,增长了12倍,年终还要补发一个月的工资;一线人员不减反增,由原来的1089人增加到2203人,一大批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处罚,较好地刹住了损害环卫设施、破坏环境卫生的歪风。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开通市政服务热线,受理群众投诉,快速反应及时处理。聘请部分驻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职工、知名人士和群众代表作为监督员、协管员,对环卫工作进行指导和评议,及时监督处理清扫保洁不彻底、收集清运不及时、乱倒垃圾等问题。同时,我们还在建筑施工围挡、垃圾清运车覆盖、生活垃圾袋装管理、义务劳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一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全民自觉参与的环卫工作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6 体会与思考
城市环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而市民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主体。环卫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和支持。其他工作也是这样,惟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才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基于此,我们不论是在城区道路建设上,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上,还是在城区中小学校建设上,始终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简介:赵润田,男,中共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收稿日期:2006-07-09
5 环境: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部分居民城市意识淡薄、素质跟不上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
环卫问题,我们在实行环卫体制改革的同时,组织动员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宣传教育群众、依靠群众,从而营造了一个理解环卫、关心环卫、支持环卫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各家新闻媒体积极开设专栏专题,深入宣传环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要求。利用2005年春节温家宝总理来菏泽看望慰问环卫工人的难得机遇,广泛宣传环卫工人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抓住每年一度的环卫节,举办环卫专场晚会,评选表彰#优秀环卫工人∃,积极营造环卫工人光荣的社会氛围。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环卫意识。二是实行综合执法。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能作用,对乱扔乱倒垃圾、乱贴乱画广告、毁坏环卫设施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增加监管密度,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
欢迎订阅
2007年
!城市发展研究∀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74
城市发展研究13卷2006年6期UrbanStudiesVol.13No.62006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