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解释原因。答:有界限,因为一国生产能力,消费能力,供给能力有限。 4.些列说法加以判断。(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答:错,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导致同种产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存在比较优势进行贸易。(2)美国工资水平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答:错,美国劳动力相对缺乏,劳动力价格相对高。只能说明美国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答:错,国际贸易会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因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水平低。 5.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起国际贸易吗?如果贸易发生,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形态如何?将你得出的结论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答:不会。因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说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完全替代,假设世界上只有AB两个国家,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只有两种产品XY,则两部门的要素密度为K/L,K/L,则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所以不存在相对价格差,机会陈本不变,就不会发生贸易。
6.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技术价格是否均等?答:不均等,只有存在技术差异两国的等成本线才是一条,等产量线位置才能一样。
6.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等的两个国家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异。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另一部门生产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出现差别。 7.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答:两种产品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改变(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答: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比例。答:与(2)相反 8.如果劳动是不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举例说明。答:短期内可能会。例如,位于飞机和纺织两个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在短期内不同质,因而不能在短期内自由流动,进而可以看成是飞机纺织两生产部门的特定要素。从长期看,劳动也是可以通过长期培训达到劳动的同质性。低技术劳动力不能在短期内进入高技术部门,这样低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力就分别形成低技术部门和高技术部门的特定要素。长期内,低技术劳动力经过长期培训变成高技术劳动。所以长期下,劳动力不再是特定要素。 9.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下降 10.在短期与长期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有那些?答:(1)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区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的(2)长期内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国际贸易将促使两个部门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同方向变化 11.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1)相同a都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b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理论(2)异a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是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b要素禀赋论是从供给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重叠需求论是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c要素禀赋理论注重静态分析;重叠需求论加入动态分析 12.重叠需求理论与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有何区别?答:a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重叠需求解释产业内贸易b重叠需求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制造业间的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为什么在有的条件下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贸易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13.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论的异同。答:(1)相同:a都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b都从技术变化生产方面即供给方面来解释国际贸易(2)异:产品周期论是动态理论,产品周期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过程;而要素禀赋论是静态的。
14.在外部规模经济条件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关?答:有关,国际分工格局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的规模及历史因素。(是否通过市场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15.产业内贸易与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答:(1)相同:都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都脱离了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格局。(2)异:a产业内贸易是从供给角度讲,重叠需求从需求角度讲b产业内贸易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产品有差异具有可替代性;重叠需求论不强调产品的差异性与不完全竞争市场c重叠需求论加入动态分析;产业内贸易静态分析 16.如果贸易前两个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中所得出的结论还成立吗?答:成立,无论是完全垄断还是寡头垄断,企业都以一定的垄断能力。因为完全垄断
垄断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企业对市场都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并以此获取垄断利润。贸易后双方任然是有强劲的动机进入对方市场,获取垄断利润,因此行业内贸易任然会出现,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竞争
16.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间的异同。答:(1)相同:都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2)异:a新贸易理论是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比较优势理论则是解释产业间贸易产生的原因b新贸易理论假设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则是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c新贸易理论从供给和需求角度考虑,而比较优势仅从供给角度考虑d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强调产品都是同质无差异的e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则强调规模报酬不变
17.关税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答:因为提高关税,消费者无法消费更加便宜的外国商品,消费量减少了,因为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成承受提高的价格。 18.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答:不会。采用生产补贴后,厂商原来的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由承担,在同样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比原来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产出增加,与关税不同的是补贴后的市场价格还是原来的价格,所以不影响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19.比较征收关税与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答: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则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20.分析关税对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利用萨缪尔森定理)答: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要素的实际报酬则下降。征收关税后,国内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另一种要素收入下降。
21.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消费者选择,会选哪种措施?答:(1)相同:都进口,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发挥作用(2)异:进口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进口量任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生产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对于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不是配额,而生产者更倾向于采取配额措施。
22.以小国为例,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影响效果的变化(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答:关税情况下,进口国价格也将下降,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的增加,答:在关税情况下,消费者需求量增加,生产者产量不变,进口数量增加,价格不变;在配额下,国内生产数量增加,消费增加,进口不变,价格上升 23.最佳关税的来源有哪些?最佳关税如何确定?答:来源于改善贸易条件和抽取垄断利润。如何确定: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等于额外收益来确定。
24.评价幼稚产业的三种判定标准.答:a穆勒标准实质就是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形成,假设与其他国家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面临一条更为陡峭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b巴斯塔布尔标准强调产业内部规模经济的形成,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25.分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答: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26.如果自由贸易下国内市场完全由外国厂商垄断,那么征收关税除了可抽取一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外,是否还可导致国内一些潜在厂商进入市场?为什么?答:可能,因为关税将提高产品的国内售价,有可能使得国内技术较差的投资者由本身无利可图变成夺取利润,这样,国内生产者将进入市场。
27.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能否使某一行业由进口替代部门转变为出口部门?为什么?答: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无法使国内企业的边际成本随着国内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无法使规模经济形成,即国内企业无法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优势以变成出口部门。
28.假设有三种可选:进口保护、出口鼓励、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同时使用,你认为哪些出台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答: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同时使用。以“关税”为代表的进口保护和以“贸易配额”为主的非关税壁垒,以及以“出口补贴”为主要的出口鼓励,都会扩大生产者出口,但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然而,1.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进口保护中的产业和出口鼓励中的出口产业的生产补贴对社会福利的减少是最小的。2.从的角度来说,产业和生产补贴造成的负担是最大,从财政预算来说,反而是不好的。增加关税最为理想。但这会引起贸易战。所以综合来说,还是要两种方案一起应用。
29.共同对外关税的高低对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有什么影响?答:共同对外关税越高,进口量缩减,贸易创造效应增大贸易转移效应减少,进口国的福利得到提高。
30.既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与贸易自由化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它并不一
定能增进世界福利?答: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等的存在
31.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将对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有什么影响?答: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将有助于减少关税同盟内原来存在的贸易转移效应。 32.组成关税同盟后,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对同盟内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答:组成关税同盟后,同盟内企业成本减少,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这样,与在同盟外企业进行竞争时更容易获得优势。
35.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答进口替代(优点可以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就业 缺点进口替代对国内产业的高保护导致国内企业竞争意识不强,生产成本过高其次加重了外汇短缺)出口导向(优点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经本国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消费水平)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由题意,可列出生产函数5x+4y=20000,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为y=-5/4x+5000,x∈[0,4000]
2.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是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1)x的相对价格为2(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Pw=2,Pa=Px/Py=5/4 ∴如图所示△ADCa为贸易三角
又∵Pw=2 ∴可得Pw为y=-2x+8000 ∵进口量为2000 ∴x的消费量为3000 ∴出口量为1000
3.试证明在图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
答:∵偏好相同 ∴结构相同 ∴Oxb/Oyb=Oxa/Oya ∴Oxb/XbCb=Oxa/XaCa ∴为相似三角形 ∴在一条直线上
4.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及影响。
答:偏向进口(小国) 偏向进口(大国) Y Y Cˊ
C C*
C* C Q*
偏向出口(小国) Q* Q 偏向出口(大国) Q Qˊ O
X O X
Y Y C* C*
Q*
C C
Q* Q 如图可见,对于外资偏向于进口的小国来说,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都没有发生变化,对偏向
Q 进口的大国来说,贸易条件改善了,比较优势不变。对于外资偏向于出口的小国来说,贸易
O 条件和比较优势也都没有影响,对于大国来说,贸易条件恶化了,比较优势更为突出了。 O X X 5.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分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对于X部门来说,由于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使劳动的边际报酬MPlx减小,即X部门的劳动的实际收入减少,但由于劳动投入增加了,使产出也随之增加。对于Y部门来说,劳动投入量也是增加的,即产出也是增加的。
6.假设某国能源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7.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试比较上述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 P S 答: 如图1所示,由于征收关税之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Pw上升至Pt,消费的数量减少了Q2Q4,进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Pt a+b+c+d。 a b c d Pt 如图2,采用生产补贴后,厂商原来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现
D 在由承担,在同样的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比原w O QQQQQ 来增加了,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产出增加至y1,与关税
不同的是补贴后的市场价格还是Pw,所以不影响消费者的福
1 3 4 2 利水平。 图1 关税对应的社会净福利损失为e+f,生产补贴对应的社会净
福利损失为g
P 8.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配额的福利效应。S 答:
P 如图,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内外价格相同为Pw,
国内生产和消费分别为Q1,Q2,进口为Q1Q2,实行限t a b c d P额为Q3Q4的配额后且Q3Q4 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收入增加=a-(a+b+c+d)+e=e-(b+c+d) S 9.以小国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P 答: Pa b c d s 如图,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世界价格为Pw,出口量为Ps e PwQ1Q2,补贴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s,国外市场价格由于 补贴带来成本的降低从而降至Pw’,由图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生产者增加了a+b+c,补贴支出为b+c+d+e,所以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益=生产者剩 D 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补贴 QQQQb和dO Q =(a+b+c)-(a+b)-(b+c+d+e)=-(b+d+e)<0,其中, 分别指消费扭曲和生产扭曲,e为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利益转移。 10.根据图,假设A国不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而采取削减关税的作法,将关税降低到使进口商品加关税之后正好等于Pb,试判断这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与关税同盟相比,哪一种P 方式更好,为什么? SA 答: PB+t PA Pc+t PB c a d e Pc DA O Q3 Q1 Q2 Q4 Q 答:如图,由于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上涨,进而出口增 加,能源部门对劳动需求增加,使能源部门劳动的需求曲线向上平移至VMPlx,进而能源部门的劳动力价值由w上升为w’,所以一部分的劳动力会由制造业部分流向能源部门,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减少,边际收益增加,劳动价值上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