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淮北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淮北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论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淮北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摘要: 淮北地区金属矿产主要以铁、铜、金为主,其成因以接触交代型为主,目前淮北地区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铁(铜)矿矿床11处,另有铜金矿矿床1处。它们的生成和分布受岩浆、围岩性质和地质构造综合作用所控制。即岩浆活动控制了矿产种类和成因,围岩性质对矿液沉淀和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地质构造控制了矿产的分布。通过对该区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为在该区寻找金属矿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岩浆岩、岩石特征;含矿性分析;围岩性质;构造控制;有关矿产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鲁西隆起南段。在地层上属华北地层区。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形成广阔的平原,仅在宿县符离集—濉溪县百善一线以北和淮北市相山以东的低矮山地一带,有少量基岩出露。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区内褶皱、断裂及岩浆岩发育。淮北(萧—宿)地区宿县以北自东往西分别为支河向斜、皇藏峪复式背斜、闸河复式向斜、萧县背斜、蒋河复式背斜及永城背斜。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及北西西向;北北东向褶皱、断裂及北西西或东西向断裂控制了岩浆岩及矿产地的分布。 二、岩浆岩

淮北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出露主要为燕山期中性~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及其脉岩,燕山期岩浆侵入体与内生金属矿产关系极其密切。与铁(铜、金)多金属矿床关系极为密切的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形成于燕山早期(1.80~1.40亿年,如三铺复式岩体主次侵入体);与单一富铁矿床关系极为密切的有两期,一期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燕山早期-晚期(1.60~1.15亿年,如王场、徐楼岩体);二期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1.08~1.02亿年,如旗杆楼岩体等)。 三、岩石特征

①燕山早期侵入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三铺复式岩体)石英正长闪长岩(内部相)

灰色、深灰色。半自形中—细粒结构为主,正长嵌晶结构次之,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52~64%),角闪石(17~35%),钾长石(5~12%),石英(3~15%),黑云母(0~5%),副矿物(2.5%)。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黄铁矿)+磷灰石+锆石。磁铁矿含量明显偏高。岩石化学成分(%):sio2 59.89、tio2 0.62、al2o3 15.59、fe2o3 1.85、feo 3.53、mno 0.10、mgo 3.85、cao 5.64、na2o 3.66、k2o 2.74、p2o5 0.16。微量元素特征:铁族元素(v、cr、co、ni)、亲硫元素(cu、pb、zn、mo)普遍分布,cu含量高。亲氧元素ba含量高。

②燕山早期~晚期侵入岩:

石英正长闪长玢岩(边缘相--过渡相),灰色为主,浅灰色、深

(绿)灰色次之。斑状或多斑结构,基质具霏细~微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44.7~60.5%。矿物成分斜长石(46.8~53.1%),钾长石(15.0~22.3%),角闪石+黑云母(10~19%),石英(9~14.8%),局部高达16.8%,副矿物(1.2~3.5%)。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黄铁矿)+磷灰石+锆石。磁铁矿含量明显偏高。岩石化学成分(%):sio2 62.16、tio2 0.53、al2o3 15.43、fe2o3 1.55、feo2.98、mno 0.04、mgo 2.89、cao 4.72、na2o 4.09、k2o 2.86、p2o5 0.15。微量元素特征:铁族元素(v、cr、co、ni)、亲硫元素(cu、pb、zn、mo)普遍分布,cu含量高。铁族、亲硫元素含量均高于内部相。亲氧元素ba含量高。

石英(或含石英)闪长玢岩(王场岩体等),浅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具霏细~微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角闪石+斜长石占25%。基质斜长石48%、角闪石10%、石英7%及少量钾长石。岩石化学成分(%):sio263.88、tio2 0.52、al2o3 14.51、fe2o3 1.42、feo 2.90、mno 0.07、mgo 3.66、cao 3.70、na2o 5.28、k2o 3.28、p2o5 0.04。副矿物组合: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以铁族元素为主,ti、v含量高。

③燕山晚期侵入岩:正长花岗岩(旗杆楼岩体等)

浅肉红色。花岗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正长嵌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更长石36%,钾长石29%,石英28%,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岩石化学成分(%):sio2 70.37、tio2 0.27、al2o3 14.06、fe2o3 0.56、feo 1.16、mno 0.01、mgo 1.06、cao 1.93、na2o 4.86、

k2o 4.20、p2o5 0.09。副矿物组合:磁铁矿+锆石+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以铁族元素为主,ti、v含量高。 四、岩浆岩含矿性分析

早期岩浆岩与南大地质系对全国89个铁铜矿床和997个硅酸盐分析资料的研究成果对照,石英正长闪长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多斑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均为含铁铜岩性,对形成铁铜矿及铜矿有利;这已为本区地质勘探结果所证实。

晚期岩浆岩根据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研究成果,当岩浆岩fe2o3+ feo+mgo低于代里花岗岩4.23时,对形成铁矿有利。

本区晚期岩浆岩fe2o3+ feo+mgo低于中国同类岩石(本区二长花岗岩为3.23,代里花岗岩为4.23),说明本区二长花岗岩对形成铁矿有利。 五、围岩性质

燕山早期侵入岩,矽卡岩化主要发育在接触带之石英正长闪长玢岩,石榴石、逶辉石、绿帘石、逶闪石交代斜长石或角闪石。矽卡岩化有两期:早期生成的石榴石、逶辉石常被晚期绿帘石,逶闪石、金云母等所交代,而晚期的石榴石、逶辉石则呈脉状切穿早期形成的矽卡岩矿物,并常伴随硫化物活动,局部富集形成含铜石英正长闪长玢岩或含铜矽卡岩:逶辉石化是矿区普遍的一种围岩蚀变,岩体、围岩中均有出现。逶辉石交代白云质大理岩中钙镁质而形成逶辉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交代强烈者成逶辉石矽卡岩(浅色),常经矿化作用而生成逶辉石磁铁矿石、铜铁矿石等。晚期逶辉石化常迭

加于早期逶辉石矽卡岩中,使逶辉石变成粗晶集合体或呈网脉状分布:绿泥石化矿床内见到两种:一种浅绿色的叶绿泥石,呈鳞片状或叶片状,常交代矽卡岩中之逶辉石和金云母等。另一种黑绿色细粒高镁富钙的岩性特征,围岩化学成份氧化镁(mgo)含量高达15.13%,cao:mgo比值为2.46。岩石化学性质活泼,对成矿有利。 燕山早期~晚期由于围岩受到岩浆侵入,而发生变质破碎,成为地质体的构造虚弱部位,这样后期含矿热液沿此发生一系列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致使围岩发生广泛蚀变,最明显而且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围岩蚀变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阳起石透闪石化、钠化、大理岩化、红长石化、透辉石化和石膏化等。这些围岩蚀变虽然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在空间上往往是互相迭加。

燕山晚期岩浆所散发的热量及挥发分,使围岩发生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有时伴有交代作用而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如透辉石化大理岩带、透闪石(阳起石)大理岩带、白云石、透闪石、滑石、石英、大理岩带,当岩石中含泥质、镁质时,出现绿泥石、水镁石、金云母等大理岩。

岩浆侵入围岩中,除引起热变质外,岩浆结晶晚期析出的挥发分进入围岩,通过交代作用,改变已结晶的岩浆岩及其围岩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矿物。

碱质交代作用,主要表现为斜长石牌号降低,更长石变为钠更长石(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钙镁-铁质交代作用,当花岗岩体与白云质灰岩接触时,由于岩浆中sio2、钾质及围岩的ca质的带出。在外带中形成新的钙镁硅酸盐矿物透辉石、金云母等。

热液蚀变作用,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有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碳酸盐化、硅化。透闪石化、阳起石化与铁矿化关系密切。碳酸盐化、硅化与晚期热液中富钙、硅、水和二氧化碳有关,此热液在成矿作用的晚期,广泛交代早期形成的蚀变岩石及矿石。 六、构造控制

区内主要断裂有三组、一组呈北北东向,一组呈近东西向、一组呈北西或北北西向。断裂构造造成地层沿走向、倾向上的不连续。背斜的轴部及翼部,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或北西向断裂,对其区内岩体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部分构造控制了矿床或矿体的规模以及分布特征。 七、有关矿产

燕山早期侵入岩(三铺复式岩体)有关矿产(铜、铁、金、钨、钼等多金属矿);

燕山早期—晚期侵入岩(王场岩体等)有关矿产(铁矿、硫铁矿、石膏矿);

燕山晚期侵入岩(旗杆楼岩体等)有关矿产(铁矿、高岭土、陶瓷土等)。 参考资料:

安徽省萧县王场铁矿地质勘探报告 1983.6 安徽省濉溪县铁矿

徐楼矿区地质勘探报告1971.12安徽省濉溪县三铺铁矿地质勘探报告1973.12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矿地质勘探报告1976.9安徽省濉溪县秦楼铜金矿地质普查报告1993.10 安徽省濉溪县刘楼铜铁矿评价报告1988.6 安徽省萧县旗杆楼铁矿详查地质报告2008.12安徽铁矿地质,第一辑(内部资料)1977.12

作者简介:祖军灵(1967年生 ),汉族,男,安徽萧县人,地质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