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总第24期·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东北亚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学术主持人语全球化的时代,给中国文学文献研究带来了一些新的特点。那就是多样化、国际化、数据化。而在其中,写本研究也成为了我们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写本,特指汉文写本。汉文写本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因为汉民族以外也存在着很多汉文写本。汉文写本也不是一个国别概念,因为在中国以外也存在着很多汉文和变体汉文的写本,甚至是与汉文思维相关的其他文字的写本。这都是我们东亚文化共有的遗产。有学者说,在文化研究当中,除了“一带一路”之外,还有“一圈”,这一圈就是汉文化圈。汉文化圈的文化愿景,要我们共同创造。而汉文写本,正是东亚文化融合与共同创造的一个象征。毛笔书写,它为学术传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分古今,不分中外。它将成为我们中华学术源远流长以至永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历来的研究,却对这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敦煌文献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这扇大门。这扇大门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前景。写本研究大概可以由四根支柱来支撑。第一根就是写本材料学,它是研究书写材料、纸张、装帧、封皮等等物质材料对写本进行物质描绘的学科。所以有的学者把写本的材料学视作写本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根支柱就是写本文献学。它包括对写本残卷的拼接、识读、真伪的辨认、写手的确定、以及写本和刻本的关系等各种文献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写本与书法艺术的关系等。第三个方面是写本文字学。因为写本的一点一划实际上都给我们传达了由古到今非常复杂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汉字在周围各国发生新创造、诞生新个体、催生新文化的重要方面。我们的汉字研究,不光是中国国内的汉字研究,还要拓展到周边各国的汉字以及与汉字文化相关的文化现象研究。各国汉文写本文字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还有写本学术史研究。探讨写本学的发展轨迹,开展各国汉文写本以及汉文写本和世界各类文字写本的比较研究,梳理写本研究史,总结研究家的学术建树。与这四根支柱相关的,还有写本学知识的传播。将古今汉文写本和研究成果数据化,让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随时感受汉文写本的魅力,纸质研究书籍的出版和电子书的出版并驾齐驱,这样做的效果,远非传统的传播方式可以做到。这样的学术目标注定了写本学的跨学科性质。这样的学术目标注定了国际合作的地位。将世界各国写本研究的名著翻译成中文,以及及时将中国写本研究的优秀成果介绍给各国学术界,其贡献不逊于一部有新意的学术著作。日本学者在域外汉文写本研究领域具有资料丰富、起步较早的优势,而中国方面也已有很多有才华的、训练有素的学者参加到研究队伍中来,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东北亚外语研究》设立日本汉文古写本研究专栏,迎接更多的学者到这块园地中耕耘,期待这里能有很多高质量的论文问世。——王晓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