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国旅行文学的嬗变与超越

美国旅行文学的嬗变与超越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综合论坛 Hi - _ 一一 一iii一一 ::一 ̄U_U_嚣:: 美国旅行文学的嬗变与超越 毛 宁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 武汉430000) 作者简介:毛宁,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系教师。 摘要:旅行文学源远流长,但旅行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亚类文学,被主流批评话语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行文学开始受到 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的重视。该文从美国旅行文学的发生、旅行文学对欧洲文学的继承和超越、旅行文学与后现代文本的关系等方面探讨 旅行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旅行文学;嬗变;超越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32(2017)12—0254一O1 一旅行文学是丙方小说l6世纪到18世纪主要的小说样式,以流 般说来,美匡l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纠l9世纪 浪汉小说为主。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叙述人物之旅的 旅行文学,因此这类小说称为旅程小说或路上小说。这样的叙事方式 源于《荷马史诗》的《奥德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为流浪汉小 说,成为西方商业文化的一种独创,后来消融到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 中,西方很多文学经典都具有类似的叙事模式,比如《鲁滨孙漂流 记》、《哈克贝利赞恩历险记》、《在路上》等等。 笔者把这峰流浪汉小说和受流浪汉影响的这些描写人在水一t 陆上漂流冒险的作品都称之为旅程小说。 旅程小说的特点是:1.描写户外空间,人在路上。2.旅程 小说不写心理,它主要是以事系人,就是1了人的行动, 人存旅 途单匹马的活动。3.淡化家庭。 19世纪以屙由于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成为主 要的文学思潮以后,旅程小说渐渐的边缘化了,而在美国却成为 了一种主流创作模式,甚至至今不衰。美国学者詹姆斯・米勒说: “美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逃避和旅行……离开和旅行似乎构成作品 中一个反复m现的比喻。”“荚吲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在他的很多 现实主义作晶巾也是通过主人公旅行的方式来观照美国的风土人 情和政治制度,《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巾哈克和吉姆在密 阿比 河沿途的所见所闻;直到后来贝娄、凯鲁雅克的作品等,旅行主 题或者说旅行文学在美因文学的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越来越 熏要,从早期的民族身份的确立,到现当代价值观的形成,其内 涵和外延都远远超越了欧洲的旅稃文学作晶,成为具有美国特色 的旅行主题文化标识。 1通过旅程,认识美国现实和自己,实现“美国梦” 旅行不仅是指从f}1发地到目的地的跨越,而且常被视为对某 种历程的经历,例如,它可以象征性地指代个人的成长,或者是 对某种信仰的追寻。穿越全美、尤其是跨越大片未开发地 的旅 行。是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体现,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伴随着美 国向两部的扩张而被放大甚至神化。“在路上”之于美国有着异常 丰富的内涵,它包括美国梦的发现、追寻、实现和拥有。 美国作家中,沃特・惠特曼(WahWhitman,1819—1992)大 概是最早运用“在路上”的比喻来象征美国梦寻这一浪漫主题的, 《草叶集》中有许多讴歌上路旅行、或歌颂以道路将美国的不同地 方联结为一体的例子,旅行,以及美国的不同地区,被诗人以美 丽而浪漫的语言加以描绘,其中的一个隐含义便是,踏遍美国的 旅行充实了个体以及作为一位美国人的心中的内在性。 表现旅行与美国梦相联系的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克鲁亚克 的《在路上》。当代作品《旅行的问题》中,把旅行置于现代和后 现代的宏阔视野中加以审视,作者以现当代批评理论的尖锐与审 慎,拷问往昔对旅行的过于简单化甚至浪漫化的理解,让我们洞 悉旅行被遮蔽的一面:旅行不单表现万众憧憬的美国梦想,他也 折射出光鲜表象后的丑恶的社会现实:吸毒、色情、暴力等犯罪 和无法克服的差距,而旅行往往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2 美国式的旅程,流浪汉的继承与超越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 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 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O世纪,美 流浪汉文学的声 誉,叉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豳晕的守 者》、索尔.贝娄的 《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党.凯鲁雅克的《在路J:》和威廉.肯 尼迪的《流浪汉》之~t-。这蝼作品继承_r欧 ・'I1流浪议小说的 术 传统,同时也反映m r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荚 精神。 流浪汉的流浪模式分为两种:一・足生存流浪;:: 足精神流浪 , 荧 式的旅程小说中的流浪 倾向于精神流浪: 路} ——漂泊 ——追寻——回归。很多作品巾的主人公存 过艰辛的流浪探索 后,最后几乎都获得了精神 的刚归,吲归社会,rnj归现实,瞳1 归“爱”的诗意——这就是美国式旅程小说rfI流浪意识的终极指 向, 示其所具有的超越种族、时空和 界的普遍意义 继展 欧洲流浪意识的同时实现了文化【 的超越 , 3重塑当下文学空间 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社会生产,这对寸:文学的 解感眯肴仆 么?现任教于英圆达勒姆大学地理系的应兜・兜朗1998年“1版的 《文化地理学》巾,以《文学景观》为题々¨讨论r文学『lI的 含义..他指…,过去20多年厦地理学家) 始kJ褴火注符式辑类的 文学作品,视之为探讨景观意义的不同模式。文学 如小说、诗 歌、戏剧、传奇等等,故此是符柱神通,在展示它们如何理解干¨ 阐述 间现象旅行既有时问的跨度,义有 问的位移,旅行文学 作为行旅体验的文化书写,对r1我文化和异质文化必将做f『I・番 比较,冈此,旅行文学“极易产生自我一他杆的身份意识和历史 的比照玄想”。旅行文学关注不 文化之间的交流 传播,父注异 域情与自我认知的关联性。 保罗・奥斯特是当今美围文坛久负盛名的后现代生义作家, 他对旅行文学的叙枣进行r新的尝试,氯魍r文学 闯,"fl=影 响了一批华裔作家的作品,比如《第五和平1{》等,这种』xL格杵 《密室中的旅行》中得到完美体现 总而言之,美国旅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折射 在当F全球化背景F的各国写作来看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旅途I11 观照未来将面临的危机幻想关于爱、信仰、真、善、美的本质, 是作家利用这一模式的目的所在。进…步而言,旅行作为现代人 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目的是依靠外界实现自身的完整。 参考文献: 『1] 周宪.旅行者的眼光与现代性体验一从近代游记文学看现 代性体验的形成[J].社会科学战线,2006, (6):115 120. [2] 李岚 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一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游记 视角[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5):43~44. [3] 空草.维多利亚女性旅行家笔下的东方[J].外国文学评 论,2009,(4):233~2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