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2006年高考仍然是以话题作文为主,兼以命题和自命题等不同形式的作文考查。从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出,话题作文继续体现了“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话题的限制性、思辨性有所增强,突出了“精选材料”、“升华题材”的难度。今后话题作文取材将非常广泛,材料会富有启发性、思辨性,或寓言故事,或现实趣闻,或名言名句,或哲理性漫画,或实验现象等。所以,我们要拓宽生活素材的积累,在人文素养中提高哲理思辨的自觉性。
就拿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来说,要注意实现话题限制语的“有效”限制,即注意话题的短语类型:如主谓式、偏正式、并列式,选择个性化的情境等。例如,200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全国卷Ⅱ的作文题 “位置和价值”,还有全国卷Ⅲ “ 忘记和铭记 ”等,此话题都属于“并列式”的短语类型,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要始终抓住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哲理的思辨上去提炼文章的主旨。所不同的是:记叙文把这种哲理思辩贯穿与故事叙述与描写之中,议论文则运用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直接地进行说理。
总之,写生活,张扬你的个性,表现人情美、人性美、友谊美、节约美、和谐美等永恒 的话题应该成为我们练笔的主旋律。那么,如何打开思维通道,张扬个性品位,写好话题作文呢?例子是最好的老师,请从下面编写的文题中精心训练。这样做,定会使你收益匪浅。 【模拟文题】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福特举起桌子上的玻璃水杯问大家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人说:“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
“别担心。”有人乐观地说,“杯子里还有一半水,渴了还有半杯水可喝。” “和你们不同,我看到杯子的容积是杯子的两倍。”福特说。
请根据上面不同的对话内容,运用哲理思辨,从学习、事业、人生等方面去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审题思路]1、“大杯子”、“半杯水”以及“我看到杯子的容积是杯子的两倍”各喻指什么?2、如何“从学习、事业、人生等方面”切入写作的角度? [文题二]
“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以上是关于巴金人生之路的格言,请以“奉献与索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1、在沉痛悼念巴金逝世的日子里,重温他的人生格言,备感亲切。请问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人 生的意义是什么?2、本文适合写成什么文体? [文题三]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面两种相对的本质调和。
请从为人、处事或者文化艺术等角度,从“暴烈和温和”、“动与静”、“柔与刚”等话题中任意取其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
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你怎样理解引文中的内容的?“猛虎”和“蔷薇”各代表了什么? [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请从上面任选一条名言,围绕“交往与友谊”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朋友?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与朋友的交往中建立了怎样的友谊? [文题五]
有一则网文是对有车族的留言:你已经跑得比行人快了许多,就不要再用响笛和强灯惊吓他们;你已经坐在风雨不侵的空调车内,就不要再把泥浆溅到路边的人身上;你已经坐在钢铁护甲里面,就不要在乎别人皮肉对你车辆的刮擦…… 世间有许多事情,需要用法律与道德互补着调整,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有铁铮的法律“骨架”,而且还有丰满的道德“血肉”——成为一个秩序井然、风情万种的“文明人”。 请以“法律与道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你是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生活中你耳闻目睹过“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和相悖的事实吗? [文题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响乐队里,管乐、弦乐、打击乐有几十种,以翱翔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必须有指挥家的协调;高空走钢丝的演员,手持长长的杆子,为的是协调的你的平衡;而“重利轻文”“重文轻理”都是不协调的发展方式。
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协调无处不在,同时不协调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你对“协调”有什么看法呢?
请以“________协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审题思路]1、“协调”的话题,你认为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或多个方面?2、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请你用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例子来说明? [文题七]
这几年,粮食多收了三五斗,年年有余,拿去卖钱也值不了几个,于是现在大家都以为它不足挂齿。有些人会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撒两颗饭粒算啥?”请问“一”的无限叠加将是一个什么数呢?如果全国按10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合起来就是54640多斤(一斤大米约18300多粒),一年就是19940000多斤,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请以“节约与浪费”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思路]1、你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什么认识? 2、你从引文中读懂了什么? [文题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我的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那一部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1、名画中“有一块黑渍”为什么说是“生花的妙笔”?2、你认为写记叙文好还是写议论文好? [文题九]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为什么喜欢读书》一文中自述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时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请以“自己的生命和书本给予的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 1、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书本给予的生命”的内涵?2、你认为写成哪种文体更好? [文题十]
某网站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成长多痛啊!每次的成长,都要在自己的脸上画表情,而这表情又不是我们自己的。 B.成长多好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自待世事,体察不同的个性,品味多彩的人生。 C.成长实际上是一种境界!有了它这个世界可能不再完美,但若没有它,这个世界肯定不完美。
这段对话给你什么启示呢?我们到底该怎样认识“成长”呢?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上述引文给你什么启示呢?我们到底该怎样认识“成长”呢? [文题十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黎巴嫩)纪伯伦《珍 珠》: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住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请以“痛苦与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么?对痛苦有何认识? [文题十二]
这是在2002上海艺博会上展出的艺术大师恺撒的雕塑《大拇指》。法国程昕东画廊带来的这尊《大拇指》雕塑,高达2.2米,重量为1吨,是从恺撒原作中翻铸出的第1件铝合金作品。他们希望这尊非常吻合中国人传统审美趋向的雕塑能够像罗丹雕塑《思想者》那样,永久落户在中国。
“跷起大拇指”几乎是人类共同的手语。 请以“跷起大拇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1、从 恺撒跷起《大拇指》的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文题十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尔基: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 托尔斯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凯勒: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书籍是贵重的珍宝。 卡莱尔: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请以上面的某一句或某几句名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思路]1、你读过哪些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本?2、你最喜欢的名言是哪一句?3、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书?4、请描述一个读书的故事或对某些名言提炼出一个感点进行分析评论。
[文题十四]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它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石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奠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钉是钉,铆是铆,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潇洒时,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社会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请以“看重自己与恪尽职守”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对引子材料可以适当为我所用,不得照搬照抄原材料。
[审题思路] “看重自己”,意味着什么?“看重自己”与“恪尽职守”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文题一]1、以教学与学习为例,“大杯子”、“半杯水”都代表了知识,“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想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语)。2、从人生的角度,如果环境给你一只大杯子,请不要只用它来装半杯水;如果你的天赋是只大杯子,请不要把它当小杯子来用。要不断汲取人生经验,懂得百分之百地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文题二]1、巴金的一生,花了七十年的写作时间,为我们奉献了无价的精神财富。从他那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生的四种境界:(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巴金属于天地境界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2、本文适合写议论文,或文艺性议论文。[文题三]
“猛虎”和“蔷薇”比喻的是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也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两个方面的气质: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文题四] 1、朋友应该是一位关心和爱护他人,还应该是一个“良师益友”,能促自己提高,帮自己进步的人。2、(略)[文题五]1、法律是刚性的,道德是柔性的。有时,刚性的法律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合情合理、完美无缺,如慈善捐赠,永远不能法定为义务;如见死相救,不可能用法律落实为非职业者的职责等。2、如,“从内蒙古来到北京打工的19岁农民小刘,误入机动车道,与行进中的宝马相撞,小刘当场双脚、双手骨折,宝马车也被撞坏,修车花了近两万元。后交通部门认定小刘应负全部责任。近日,宝马车主将小刘告上法庭,索赔两万多元。”(2005年6月8日《北京娱信报》报道)[文题六] 1、“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它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属于“半开放”形式。应该是两个或多个方面的关系。2、动笔之前必须要考虑所写的内容与表达的题旨,在横线上选择所写的事物对象。题目中的“协调”是个中心词,其内涵丰富多彩,我们要由此向外延伸,从它的外延范围去思考。如“一幅字画的协调”、“一节语文课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等。[文题七]1、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2、“浪费粮食是一种对人类的杀戮。这种毁灭没有战争的轰鸣,亦没有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咆哮,然而,浪费将造成饥饿,不知有多少人将倒在它的饥饿之中。……全人类都崇尚俭朴,世界面貌必将焕然一新。浪费粮食是一种对人类的杀戮,应大力提倡节俭之风。”从这段话中,我们写作时应该得到启发:浪费粮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奢侈问题,而且也是搞好环境保护的杀手和罪人。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实在是越来越少,而为了生存,人类又不断去开垦新的种植地带,所以,环境保护正面临新的课题。从这个意义讲,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爱惜土地,就是减少了生态环境的被破坏。[文题八] 1、名画中“有一块黑渍”之所以说是“生花的妙笔”,是因为它诠释了快乐是对痛苦的回报这么一个哲理。2、这两种文体都可以写好。不过,你应针对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得心应手。[文题九]1、“自己的生命和书本给予的生命”其实喻指“灵”与“肉”不同的生命载体。自己的生命是肉体,书本给予的生命是灵魂,即人的精神世界。2、写成议论文,更有利于发挥。[文题十]成长的过程,有快乐,有烦恼。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应该是对我们的启发。 [文题十一] “痛苦与价值”,看是一对矛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生的痛苦,就体现不出价值。例如,居里夫妇用自己大半生的刻苦钻研,从而才发现了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不都是这样。[文题十二]答案:1、饱经沧桑的皱纹和指甲。那高高竖起的大拇指,有点像厚重的碑身。2、不过,恺撒跷起《大拇指》,它不再代表“某人的大拇指”,而是一种广义上的“大拇指”,显示着人类的一种权威性。《大拇指》的确就像是一座当代的“方尖碑”,它以触目的形象骄傲地赞美着人的伟大,人的永恒和不朽,赞美美好的景象。[文题十三]1、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可以从我们的课本、读本或推荐的100本书选择。2、可以从文题引文中选择,也可以另外找。例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这些话想必能打开我们写作的心门。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
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4、其实是引导我们通过此确定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的题材。[文题十四]自信和张扬个性;“看重自己”与“恪尽职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辨证的统一。即既要张扬个性,又要遵循社会需求的原则。
(发表于《高考研究》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