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2. 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热传递中,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 D.热传递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4. 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中表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B.双手互搓发热
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A.
B. C. D.
5. 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玻璃、陶瓷、人体 C.塑料、空气、橡胶
6. 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滑片𝑃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接线柱连接正确的是( )
B.水银、大地、石墨 D.盐水、煤油、蒸馏水
A. B.
C.
D.
试卷第1页,总23页
7.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𝐴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𝐴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8. 小强同学在做某电学实验时,按图连接好了电路,合上开关𝑆后,发现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将电压表接到灯𝐿1两端来测量电压,发现电压表有明显示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𝐿1短路
B.灯𝐿1断路
C.灯𝐿2短路
D.灯𝐿2断路
9. 一段均匀的电阻线,接在6𝑉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为200𝑚𝐴,若将这段电阻线等分成3段后,并联接在原电源上,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 A.600𝑚𝐴
10.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𝑅=,由此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𝐼𝑈
B.0.18𝐴 C.1.8𝐴 D.1.2𝐴
A.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为零时电阻就等于零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没有电流通过时就没有电阻 C.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11. 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是( ) A.用热值大的燃料 C.减少各种热损失
1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𝑆,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B.提高热机的功率 D.燃烧更多的燃料
𝑃向右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𝐴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𝑉𝑙的示数不变
试卷第2页,总23页
C.电压表𝑉2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𝑉𝑙与电压表𝑉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每题3分)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说明________.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𝐽/(𝑘𝑔⋅∘𝐶),质量为1𝑘𝑔的20∘𝐶的水,温度升高20∘𝐶,需要吸收________𝐽的热量.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大,在相同条件下能带走较多的________,所以冷却效果好.
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的“热”学,通常有“内能”“温度”和“热量”等含义,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2)液体蒸发吸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
一台汽油机的转速是3000转/分钟,这台汽油机的活塞每秒钟经过________个冲程,完成________个工作循环,做了________次功.
汽油的热值是4.6×107 𝐽/𝑘𝑔,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现有5 𝑘𝑔汽油,完全燃烧2 𝑘𝑔汽油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剩下的3 𝑘𝑔汽油的热值是________.
一导体两端电压为3𝑉时,通过的电流为0.3𝐴,则此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𝛺;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𝛺。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三个开关𝑆1、𝑆2、𝑆3,如果仅将开关𝑆3闭合,𝑆1、𝑆2断开,则灯𝐿1、𝐿2________联.如果将开关𝑆1、𝑆2闭合,𝑆3断开,则灯𝐿1、 𝐿2________联.
试卷第3页,总23页
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𝑆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𝑈甲:𝑈乙=3:2,则𝑅1:𝑅2=________;当开关𝑆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
𝐼甲:𝐼乙=________.
某照明灯额定电压是36𝑉,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24𝛺,则照明灯的额定电流为
________𝐴.如果电源电压是48𝑉,为使照明灯正常发光,可以在电路中____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𝛺的电阻.
如图电路中,当𝑆1闭合、𝑆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𝑉;当𝑆1断开、𝑆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𝑉,则灯𝐿1两端电压为________𝑉,灯𝐿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𝑉,电源电压为________𝑉。
三、作图题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如图所示器材,按要求连接实物,并在右侧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要求:
(1)𝐿1与𝐿2串联;
试卷第4页,总23页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两只小灯泡同时变暗,电压表测小灯泡𝐿2两端的电压. 四、简答题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如果你赤脚走在沙滩上,会觉得沙子烫脚,再从沙滩走入河水中,则感到凉快舒服,这是为什么? 五、计算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𝑘𝑔的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0.56𝑘𝑔的煤,煤的热值约为
3×107𝐽/𝑘𝑔,水的比热容为4.2×103𝐽/(𝑘𝑔⋅∘𝐶),求:(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为了测定炉内的温度,先把铜块放入炉内加热到与炉温相同时取出,并立即放入水中,已知𝑚铜=50𝑔,𝑐铜=0.39×103𝐽/(𝑘𝑔⋅∘𝐶),水的质量为100𝑔,初温为10∘𝐶,测得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49∘𝐶,不计热量损失,则炉内温度为多少?[水的比热容𝑐水=4.2×103𝐽/(𝑘𝑔⋅∘𝐶)].
在如图电路中,𝑅1=10𝛺,𝑅2=20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𝐴。
(1)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𝑅2的电流是多少? 六、实验题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电阻跟导体的粗细有关; 猜想三:导体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同学们想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和表中的导体验证上述猜想.
试卷第5页,总23页
导体编号 长度(𝑚) 材料 𝐴 1.0 𝐵 1.0 1.2 𝐶 1.0 2.4 𝐷 0.5 1.2 横截面积(𝑚𝑚2) 1.2 镍铬丝 锰铜丝 镍铬丝 镍铬丝
(1)请将猜想一的实验设计思路补充完整.选取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的导体,分别将其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________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验证猜想三时,若需对比三个实验数据,则应从表中选取导体________(填写导体代号)来进行实验.
(3)本实验主要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4)如果把此实验中的电流表换成小灯泡,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电阻大小,是否科学?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小明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小明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1)小明首先测量𝐶点的电流,当刚正确连接完所有的导线,两个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其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试卷第6页,总23页
(2)改进后,小明测出了𝐶点的电流.接下来,小明准备测量𝐴点的电流.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已知𝐿1的电流约0.3𝐴) (3)实验结束后小明记录𝐴、𝐵、𝐶各点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𝐴点电流𝐼𝐴/𝐴 𝐵点电流𝐼𝐵/𝐴 𝐶点电流𝐼𝐶/𝐴 0.28 0.28 0.56 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②________.
(4)请你对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实验数据如下表:
液体 甲 乙 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𝑚/𝑘𝑔 0.1 0.1 0.2 0.1 0.1 0.2 升高的温度𝛥𝑡/∘𝐶 5 10 10 10 20 20 加热的时间𝑡/min 1 2 4 1 2 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______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试卷第7页,总23页
(4)在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两个结论: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_______;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_______.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________(“断开”或“闭合”)状态,检查各处连线接触良好后,按照要求将变阻器的滑片𝑃移至最________端(选填“𝐴”和“𝐵”),试触开
关时,会看到的现象是: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有读数”或“无读数”)
(2)根据试触时看到的现象,小明判断电路的连接存在某些错误,请你帮他检查电路,在图中改动一根接线,使得电路图变正确(在错误的一根连线上打“×”,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表.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电压𝑈/𝑉 1.5
2 2.5 3 电流𝐼/𝐴 0.15 0.20 0.25 0.3 (4)滑动变阻器𝑅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𝑎________;𝑏________.
试卷第8页,总23页
参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答案】 D 【考点】 扩散现象 【解析】
(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引力和斥力.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距离是:当分子间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解答】
解:𝐴.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𝐵.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柳絮”是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𝐶.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难以再压缩,与扩散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𝐷.端午节粽叶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𝐷. 2. 【答案】 C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 【解答】
解:𝐴、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𝐵、双手互搓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𝐶、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𝐷、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故选𝐶. 3. 【答案】 D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
试卷第9页,总23页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有些物体的温度并不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3)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个物体上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与物体自身内能的大小无关. 【解答】
解:𝐴、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𝐴错误;
𝐵、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𝐵错误;
𝐶𝐷、热传递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故𝐶错误、𝐷正确. 故选𝐷. 4. 【答案】 A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本题应抓住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解答】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压缩冲程。
𝐴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符合题意。 𝐵图: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𝐶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不符合题意。 𝐷图: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5. 【答案】 B
【考点】 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 𝐴、玻璃、陶瓷属于绝缘体,人体属于导体; 𝐵、水银、大地、石墨都属于导体; 𝐶、塑料、空气、橡胶都属于绝缘体;
𝐷、盐水属于导体,煤油、蒸馏水属于绝缘体。 所以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𝐵。 6. 【答案】
试卷第10页,总23页
B
【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哪一段电阻丝被接入电路中是由下面的接线柱决定的.若接左下接线柱,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若接右下接线柱,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 【解答】
解:𝐴.图中连入电路中的是一个定值电阻(最大电阻),这种接法是不能变阻的,也就无法改变电流,故𝐴不正确.
𝐵.图中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是左半部分.当滑片𝑃向左滑动时,电阻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故𝐵正确.
𝐶.图中连入电路的上面的金属杆,没有电阻丝接入电路,这种接法是不能变阻的,故𝐶不正确.
𝐷.图中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是右半部分.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变大,故𝐷不正确. 故选:𝐵. 7. 【答案】 D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用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𝐴端,若相互吸引,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以及异种电荷相互吸引,𝐴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故𝐴𝐵错误;
若相互排斥,𝐴端一定带负电,故𝐶错误,𝐷正确. 故选𝐷. 8. 【答案】 B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
此电路的故障可概括为:电压表有示数(𝐿1处)而电流表(干路电流)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但很小,可根据这个观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将电压表接到𝐿1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即此电路为通路;
而此时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了通过干路的电流很小;
综合上面两点可知:灯𝐿1断路,在𝐿1两端接上电压表后,电路变为通路,但电压表的
试卷第11页,总23页
电阻很大,所以造成了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只有𝐵选项符合情况; 故选𝐵. 9. 【答案】 C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的并联 【解析】
首先根据𝑅=𝐼求出电阻线的电阻,等分成3段后,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并联后,求出并联后的总电阻,再根据𝐼=𝑅求可出时最后的电流。 【解答】
解:电阻线的电阻为:𝑅=
𝑈𝐼
𝑈
𝑈
=0.2𝐴=30𝛺,
𝑅3
6𝑉
等分为三段后,每一段的电阻为:𝑅1=
=10𝛺,
𝑅13
三等分后的电阻再并联,此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𝑅并=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𝐼总=𝑅=10=1.8𝐴.
并3
=
103
𝛺,
𝑈6𝑉
𝛺
故选𝐶. 10. 【答案】 C,D
【考点】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解析】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𝑅=𝐼这个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 【解答】
解: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𝐴𝐵错误、𝐷正确;
由𝑅=𝐼可知,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这只是计算导体电阻的一种方法,故𝐶正确. 故选𝐶𝐷. 11. 【答案】
试卷第12页,总23页
𝑈𝑈
A,B,D 【考点】 热机的效率 【解析】
热机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就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热损失. 【解答】
解:
𝐴.采取热值大的燃料,其利用率不一定高,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𝐴符合题意;
𝐵.提高热机的功率,增大热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其效率不一定提高,故𝐵符合题意;
𝐶.减少各种热损失,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故𝐶不符合题意;
𝐷.燃烧更多的燃料,其利用率不一定高,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热机的效率,故𝐷符合题意.
故选𝐴𝐵𝐷. 12. 【答案】 A,C,D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
闭合开关𝑆后,滑动变阻器𝑅2与电阻𝑅1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𝑉1测量𝑅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𝑉2测量𝑅2两端的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𝑅2两端的电压变化以及电压表𝑉𝑙与电压表𝑉2的示数之和的变化. 【解答】
解:闭合开关𝑆后,滑动变阻器𝑅2与电阻𝑅1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𝑉1测量𝑅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𝑉2测量𝑅2两端的电压;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𝑃向右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 𝐼=,
𝑅𝑈
∴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𝐴正确; ∵ 𝑈=𝐼𝑅,
∴ 定值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𝑉𝑙的示数变小,故𝐵不正确; ∵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 滑动变阻器𝑅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𝑉2的示数变大,故𝐶正确; ∵ 电压表𝑉𝑙与电压表𝑉2的示数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压,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 电压表𝑉𝑙与电压表𝑉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故𝐷正确. 故选𝐴𝐶𝐷.
试卷第13页,总23页
二、填空题(每题3分) 【答案】
引力,斥力,扩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减小,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 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合总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引力;斥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减小,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
8.4×104,比热容,热量 【考点】 热量的计算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变化、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2)因水的比热容比其它物质的比热容大,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解答】
解:(1)水吸收的热量: 𝑄吸=𝑐𝑚△𝑡
=4.2×103𝐽/(𝑘𝑔⋅∘𝐶)×1𝑘𝑔×20∘𝐶 =8.4×104𝐽;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能带走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水冷却发动机,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8.4×104;比热容;热量. 【答案】 温度 热量 内能 【考点】 温度
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试卷第14页,总23页
根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进行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或做功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解答】
解:(1)今天天气很热,很热是反映天气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2)液体蒸发吸热,是指液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 (3)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 【答案】 100,25,25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在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转一圈,完成2个冲程,1个工作循环中包括4个冲程并对外做功1次. 【解答】
解:汽油机的转速是3000𝑟/min,即每秒钟转速为50𝑟/𝑠;
在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2周,活塞往复运动2次,完成4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所以汽油机1𝑠内完成100个冲程,完成25个工作循环,做功25次. 故答案为:100;25;25. 【答案】
质量为1𝑘𝑔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𝐽,9.2×107𝐽,4.6×107𝐽/𝑘𝑔 【考点】 燃料的热值 热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热值的物理意义分析答题;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不会随着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2)根据𝑄放=𝑚𝑞即可求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1)汽油的热值是4.6×107𝐽/𝐾𝑔,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𝑘𝑔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𝐽.
热值是物体的特性,不随物质的量而变化,若汽油燃烧2𝑘𝑔后,剩余3𝑘𝑔汽油的热值仍为4.6×107𝐽/𝑘𝑔.
(2)完全燃烧2𝑘𝑔的汽油能放出的热量是:𝑄放=𝑚𝑞=2𝑘𝑔×4.6×107𝐽/𝑘𝑔=9.2×107𝐽.
故答案为:质量为1𝑘𝑔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𝐽;9.2×107𝐽;4.6×107. 【答案】 10,10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阻 【解析】
试卷第15页,总23页
(1)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𝑅=计算出𝐼𝑈
导体的阻值;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阻的阻值不变。 【解答】
(2)∵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 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值仍然不变为10𝛺。 故答案为:10;10。 【答案】 串,并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
串联时,电流路径只有一条,两个电灯要相互影响,而并联时,电流路径有多条,两个电灯相互不影响.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当𝑆3闭合,𝑆1、𝑆2断开时,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所以灯𝐿1、𝐿2串联;
当开关𝑆1、𝑆2闭合,𝑆3断开时,电流路径有两条,即电流从电源正极分别经灯𝐿1、𝐿2流回电源负极,所以灯𝐿1、𝐿2并联. 故答案为:串、并. 【答案】 1:2,1:3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阻的串联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
(1)当开关𝑆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𝑅1与𝑅2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乙测𝑅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当开关𝑆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电流表甲测𝑅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表的示数之比. 【解答】
解:(1)当开关𝑆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𝑅1与𝑅2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乙测𝑅2两端的电压,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𝑈甲𝑈乙=
𝐼(𝑅1+𝑅2)𝐼𝑅2
=
𝑅1+𝑅2𝑅2
=2,
试卷第16页,总23页
3
解得:𝑅1=2;
2
𝑅1
(2)当开关𝑆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电流表甲测𝑅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 两支路的电流之比:
𝐼1𝐼2
=
𝑈𝑅1𝑈𝑅2
=𝑅2=1,
1
𝑅2
∵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甲乙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𝐼甲𝐼乙=𝐼
𝐼2
1+𝐼2
=1+2=3.
11
故答案为:1:2;1:3. 【答案】 1.5,串,8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
已知照明灯的额定电压和其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可利用公式𝐼=𝑅计算额定电流;照明灯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已知电源电压,可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计算出串联电阻分担的电压,已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可利用公式𝑅=𝐼计算串联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照明灯的额定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可计算串联电阻的阻值. 【解答】
解:
∵ 𝑈灯=36𝑉,𝑅灯=24𝛺,
∴ 照明灯的额定电流𝐼灯=𝑅𝐿=24𝛺=1.5𝐴;
𝐿
𝑈
𝑈
𝑈36𝑉
为了让照明灯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电阻分担电压, ∵ 𝑈=48𝑉,
∴ 串联电阻分担的电压为:𝑈′=𝑈−𝑈灯=48𝑉−36𝑉=12𝑉, 而𝐼′=𝐼灯=1.5𝐴, 则串联电阻的阻值为:𝑅′=故答案为:1.5;串;8. 【答案】 2.5,3.5,6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当𝑆1闭合,𝑆2断开时,电压表测𝐿1两端的电压;当𝑆1断开,𝑆2闭合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已知电压表的示数,可知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𝐿2两端的电压。 【解答】
试卷第17页,总23页
𝑈′𝐼′
=1.5𝐴=8𝛺.
12𝑉
由电路图可知,当𝑆1闭合,𝑆2断开时和当𝑆1断开,𝑆2闭合时,两灯泡始终串联;
当𝑆1断开,𝑆2闭合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已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𝑉,则电源电压𝑈=6𝑉;
当𝑆1闭合,𝑆2断开时,电压表测𝐿1两端的电压,所以灯𝐿1两端的电压𝑈1=2.5𝑉; 则灯𝐿2两端的电压:𝑈2=𝑈−𝑈1=6𝑉−2.5𝑉=3.5𝑉。 三、作图题 【答案】
解: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𝑆3、开关𝑆2、灯泡𝐿2回到负极,然后开关𝑆1和灯泡𝐿1串联以后,把灯泡𝐿1的右端与开关𝑆2的右端相连、开关𝑆1的左端和灯泡𝐿2的左端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考点】
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进行连接,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电路元件最多的支路,再把并联的部分串联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解答】
解: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𝑆3、开关𝑆2、灯泡𝐿2回到负极,然后开关𝑆1和灯泡𝐿1串联以后,把灯泡𝐿1的右端与开关𝑆2的右端相连、开关𝑆1的左端和灯泡𝐿2的左端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答案】
解:(1)𝐿1与𝐿2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两只小灯泡同时变暗,即连入的电阻变大,所以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电压表测小灯泡𝐿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并联在𝐿2的两端,如下图的左图所示;
试卷第18页,总23页
(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如下图的右图所示
【考点】
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
(1)𝐿1与𝐿2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两只小灯泡同时变暗,据此确定变阻器的接法,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并与灯泡𝐿2并联. 【解答】
解:(1)𝐿1与𝐿2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两只小灯泡同时变暗,即连入的电阻变大,所以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电压表测小灯泡𝐿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并联在𝐿2的两端,如下图的左图所示;
(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如下图的右图所示
四、简答题 【答案】 见解答.
【考点】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解析】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解答】
解:沙子烫,海水凉,跟它们的质量和照晒表面积都无关,而是和物体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 五、计算题 【答案】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1.68×107𝐽;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为2.52×106𝐽;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为15%. 【考点】 热量的计算 【解析】
(1)已知煤的质量和热值,利用𝑄=𝑚𝑞可求得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试卷第19页,总23页
(2)由图知,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升高的温度值,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3)烧水时的热效率(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解答】
解:(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𝑄放=𝑚𝑞=0.56𝑘𝑔×3×107𝐽/𝑘𝑔=1.68×107𝐽; (2)水所吸收的热量𝑄吸=𝑐𝑚(𝑡−𝑡0)=4.2×103𝐽/(𝑘𝑔⋅∘𝐶)×10𝑘𝑔×(80∘𝐶−20∘𝐶)=2.52×106𝐽;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𝜂=𝑄吸=1.68×107𝐽×100%=15%.
放𝑄
2.52×106𝐽
答:(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1.68×107𝐽;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为2.52×106𝐽;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为15%. 【答案】
炉内温度为8∘𝐶. 【考点】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析】
已知水的质量、初温、末温,根据公式𝑄=𝑐𝑚△𝑡可求水吸收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铜块放出的热量,根据公式𝑄=𝑐𝑚△𝑡可求炉内的温度. 【解答】
解:水吸收的热量: 𝑄吸=𝑐水𝑚水(𝑡−𝑡水)
=4.2×103𝐽/(𝑘𝑔⋅∘𝐶)×0.1𝑘𝑔×(49∘𝐶−10∘𝐶) =1.638×104𝐽; 因为𝑄吸=𝑄放, ∴ 炉内温度: 𝑡炉=𝑐 【答案】
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是3𝑉; 通过𝑅2的电流是0.15𝐴。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𝑅1的电流。 (1)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阻𝑅1两端的电压;
(2)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得𝑅2的电流。 【解答】 由𝐼=𝑅得:
𝑅1两端的电压𝑈1=𝐼1𝑅1=0.3𝐴×10𝛺=3𝑉; 由于𝑅1、𝑅2并联,所则𝑈2=𝑈1=3𝑉, 则𝐼2=𝑅2=20𝛺=0.15𝐴。
2
𝑄放铜𝑚铜+𝑡=0.39×103𝐽/(𝑘𝑔⋅∘𝐶)×0.05𝑘𝑔+49∘𝐶=8∘𝐶.
1.638×104𝐽
𝑈
𝑈3𝑉
试卷第20页,总23页
六、实验题 【答案】
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电流 𝐴、𝐵 控制变量法
不科学,当电路中电阻变化不大时,只凭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
(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探究过程中需用到控制变量法,不加特殊说明,认为温度相同;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一定,导体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导体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可以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判断导体电阻大小;
(2)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则需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3)当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只改变该因素看对电阻的影响;
(4)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电阻越大,电路电流越小,灯泡越暗;导体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阻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但当电路中电阻变化不大时,只凭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解答】
解:(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应选用的三种导体是𝐵、𝐷、𝐸,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则需使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的导体是𝐴、𝐵,分别将其接入如图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因此本实验要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实验中可通过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判断电阻的大小,但是当电路中电阻变化不大时,只凭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所以不科学. 【答案】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并联电路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只根据一组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只选用规格相同的灯泡做实验
【考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
物体在中飞行,如果空气阻力忽略,则械是减少的; 升过,物体的动会转化为物的重力势能物体的内能. 【解答】
试卷第21页,总23页
解:物体在行的上升阶段质量不变,但速减小,因能是减的;
由于存在空气阻力,机械是少的,减少的动能部分转化为其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其本身的内,内能增,此动能变化小大能变化大小. 故答案:减小;增大;. 【答案】
(1)不正确,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2)质量,多 (3)甲 (4)不同,不同 【考点】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解析】
(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第2、3或第5、6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2、4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2)和(3)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该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
(2)由表中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和液体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质量不同,液体质量越大,需要的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由此可得: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3)由表中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种类不同,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乙液体的加热时间长,甲液体比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得:甲的吸热能力更强.
(4)在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两个结论: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 【答案】
断开,𝐵,有读数,无读数 (2)如上图;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电压表的内阻很大,串联在电路中时,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
(2)应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与电阻串联;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得出实验结论;
试卷第22页,总23页
(4)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解答】
解:(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边的𝐴接线柱,所以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即𝐵端,使其阻值最大;
由图知,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与电阻并联,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此时电路中几乎无电流,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 (2)电压表与电阻串联了,应与电阻并联,将电流表与电阻串联,如图所示:
(3)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变化的倍数与电压变化的倍数相等,故可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4)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试卷第23页,总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