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导言
1.1目标:为确保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与规格符合公司产品的生产标准,明确相关职责与操作流程,特制定此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活动及其相关的管理和操作活动。 2.原材料标准定义
2.1规格书:所有原材料必须有配套的规格书,详细描述其物理、化学及功能性能。
2.2合格标准:规格书中应明确原材料的合格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尺寸、颜色、强度、成分等。 3.组织与职责
3.1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进场前的初步验收。
3.2质量部:负责原材料的专业检验与判定,及时反馈检验结果。 3.3仓库部:负责原材料的入库、标识和存储管理。 3.4生产部:基于检验结果,进行生产决策。 4.原材料进场流程
4.1预约与通知:采购部在原材料到货前48小时,通知质量部和仓库部。
4.2初步验收:采购部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数量、外观、包装等初步验收。
4.3专业检验:质量部依据规格书进行样品的专业检验。
1 / 3
4.4检验结果判定:质量部出具检验报告,并进行合格、待审、不合格三种判定。 5.原材料标识与存储
5.1标识:所有进场原材料都必须进行标识,包括进场日期、供应商、规格型号等。
5.2存储:合格原材料与不合格原材料应分开存放,并按照物料的特性进行存储。
5.3轮转:采用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 6.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
6.1隔离:所有不合格原材料都应隔离,防止与合格原材料混淆。 6.2通知:质量部应在24小时内通知供应商和采购部不合格情况。 6.3决策:不合格原材料可退货、报废、降级使用或重新处理,具体由生产部、质量部和采购部共同决策。 7.数据记录与追溯
7.1记录:所有进场原材料的检验数据、决策和操作都应详细记录。
7.2追溯:原材料数据应与产品生产批次关联,确保产品的质量追溯。
8.检验工具与设备管理
8.1校验:所有检验工具和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校验。 8.2维护:根据设备手册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8.3更新:对于落后或不能满足检验要求的设备,应及时更新。
2 / 3
9.供应商管理
9.1评估: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估,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态度等。
9.2沟通:定期与供应商沟通,反馈质量问题,推动其改进。 9.3优选:对于连续合格且表现优异的供应商,将其列为优选供应商,给予订单优先权。 10.员工培训与考核
10.1培训:定期对相关员工进行原材料检验培训。 10.2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员工考核,评价其工作表现。 10.3激励: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11.制度的修订与更新
11.1修订:当前制度应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11.2更新:根据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制度内容。 11.3意见反馈:鼓励员工对制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