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第19年9卷月第3期JOURNALOFXEVII新乡教育学院学报IANGEDUCATIONCOLLEGEVol.19,No.3SEP,2006谈“目”及从“目”诸字形义的演变杨明(平原大学师范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文章以“目”及从“目”诸字字体的构造为切人点,以典型的古文字材料为佐证,论述了这些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和意义的引申发展。关键词:目;望;见;相;看;形体演变;意义发展中图分类号:H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25(2006)03-0040-02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所以词目、图书资料的书目、篇章次序的目录、演出的节目、某些人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在汉字里是统一的。这一点,在小篆以群中的大小头目(含贬义)……诸如此类的“目”,大都是本义前的古文字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的引申。与此相应的是,在许多场合下,“目”就让位于由它的形义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组成的一个形声字“眼”了。而且在现代汉语里,还往往只能我们现在常用的“目”字,是一个象形字,本是一只眼睛称“眼”而不能称“目”。如眼科医生(院)、眼镜、眼色、眼神、的形状。这个字小篆与楷书几乎没有区别,《说文》解释为:眼线、眼界,狗眼、贼眼、字眼、开眼,眼观六路、有眼不识泰山“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说文》所录的古文其字,与人的……此类词语中的“眼”便不可易为“目”。在口语里,单音词眼睛并无相像之处。段玉裁说:“口像面,中像眉目。”也只能的“目”基本上被双音词“眼睛”取代了。给人以想当然的感觉。其实,小篆以来的“目”之所以不像眼“目”的功用在于看,睁开双目,看人看世界。常言道:睛,是由于把它竖了起来,又加以“规范化”的缘故。小篆以“目司视。”因此,“目”又有另一个意义:看,作动词用。如《史前的“目”倒确是睁眼看世界的形状,字形有大有小,线条有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目之为……”、“……目之”刚有柔,但都是画一个眼球和上下眼睑—抓住了“目”的主等结构中的“目”则义同“看作”、“把……看作”。但是,目字要组成成分。有些字还在中间加上一点,特指眼球中的瞳的这一用法,在古书中已属少见,在现代汉语中更是罕见了。孔。不论金文,还是甲骨文,“目”都是横写的,作平视形,上“目”的“视也”这一意义,早就被由它组成的一组会意字承担下眼睑裹着眼球,谁能说不像眼睛呢?去了,这就是:望、见、相、看。“目”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从甲骨文里即可得到证明。“望”字的甲骨文写法下面是“土”,上面是一个人睁大了卜辞屡见“疾目”的占卜,“目”即用其本义。不论是传世典籍,眼睛,表示站在土堆上向远方看。金文又增加了个“月”形,还是日常用语,表示眼睛的“目”都是经常出现的。例如(左传作企足举目望月之状,表示所望很远。小篆把下面的人身和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土”连成一体成为“壬”。楷书又把“臣”(眼)换成“亡”,做声而艳!秸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韩非子符,变为现在通行的从壬,从月,亡声的“望”。“望”本义是远观行》:“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看,如《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成语有传》:“相如张目叱之。’,《尸子》:“使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这登高远望、望尘莫及。后因“望”之状有一种期待感而引申为些“目”指的都是眼睛。此外,如侧目、反目、目击、目睹、目测、盼望、希望,如《荀子天论》中的“望时而待之”,成语如喜出过目、寓目、面目、耳目,以及目中无人、目无法纪、目无尊长、望外、望子成龙。又因“望”中人是站在土堆上,居高,而引申目空一切、目不识丁、众目睽睽、一目十行、目不转睛等词语中为表褒义的声望、名望,如《晋书谢安传》:“自幼有公辅之的“目”同样指的是人的眼睛;有些词语中的“目”还可以“眼”望。”(公辅,指相当于宰相一类的高官显职。)成语有“德高望代之而意义不变,如目光—眼光、目力—眼力、双目—重”等。双眼、目前—眼前。“见”字与“望”相似,从人从目会意,不过大都作平目而目,是人面中最紧要、最明显之处,目之所在,代表着人视的形状,人形则或踞或立均无妨。甲骨文、金文中“见”的的行止或意念。如目的、目标、目下、目前、目测,均与人目密姿势、神态可谓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突出地强调切相关。引伸开来,某事物中最明显、最紧要之处均可称之“目”的作用,这跟“闻”字强调“耳”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字的为目,性状像目者也可称之为“目”,如文章的题目、渔网的纲小篆写法是直接从甲骨文、金文写法演变而来的。隶变以、收稿日期:2006-02-12作者简介:杨明(1959-),女,河南新乡市人。研究向:汉语理论与教学。第3期杨明:谈“目’,及从目诸字形义的演变发展后,下半部分的人形变成“儿”,和不是象形的竖目搭配在一某物,以防散失、逃亡或被窃等意外事情发生也可称看,此即看起,会意的味道便少得多了。(说文》:“见,视也。从儿,从管守卫式的“看”,如看门、看家、看更、看坟、看牛、看马、看鸡等。目。”凝神而视,目有所见,当是“见”的本义。(诗王风采不仅如此,凡专门用目看的人也可冠以“看”,如看客(观众)、看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官(读者)、看守(狱卒)、看护(护士)。上述种种“看”,可说都是不见”用的都可说是本来意义上的“见”。稍稍引申,凡心有“目”的动词性质,但现代只能称“看”而不可代之以“目”了。所悟也可称“见”,如见识、见地、见解、管见、浅见、愚见、高除了上述四个会意字以外,“目”的种种姿态,“视也”的诸种见、拙见。用于人事,进渴某人或让下属来会晤也可称“见”,细微末节,则又有一系列以“目”或“见”为形旁的形声字来加以如《孟子》的第一句话“孟子见梁惠王。”《左传庄公十年》中表示。字书或词典里形旁是“目”或“见”的形声字,大都描述的“曹判请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王坐章台,“目”的状况和以目观万.物的姿态。下面试举几例:见相如。”此外如拜见、求见、陛见、引见,以及人见、会见,都掠视:瞥,轻视:0耳,远视:眺,俯视:瞰,闭目小睡:吨,仰视:属于这一类。不过,这个以人目会意的“见”字又是“现”的古盯胎、瞻,怒视:睦,察视:督、省,张目:睁、镇,直视:盯、瞳,惊视:字,像“图穷而匕首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中的“见”瞒,矍,斜视:漂10J1睦、脾院、娣,目不明:眯、眩、音、曾、盲、都读为xi8n,与“目”的关系就不大了。瞎、眼、嫂、警。“相”字以木、目会意,也是甲骨文里就有了,搭配的方式虽当然,有些字只见于古书,现在已经不用或极少用,而为相有不同,“目’.或在“木”上,或在“木”侧,表示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应的双音字所代替了。又有个另[1r,由于字形讹变简化,现在似即仔细观察树木。小篆规范化为左木右目。《说文》:“省视也。乎也从.泪”,其实与人的眼睛并无关系。从目,从木。”树木是否可用,须仔细观察,故曰“相”。由此而扩自从刁、篆把眼睛的形象竖起来以后,字形便固定了下来。大抽象,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乃至对无形可视的时势、势态在合体字里,它大部分在左,少部分在右,有时又在中间或下面,的观察也都可叫“相”。如《诗经相鼠》中的“相鼠有皮”、“相鼠有这四个位置的“目”,无不作长方形。特别是当它处于字的上部齿”、“相鼠有体”,是“相”鼠;(尚书盘庚》中的“相时检民”,是或顶端的时候,又横了过来,于是成为“四”,与网字讹变成的“相”民;惆礼地官大司徒》中“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是“相”“四”又一样了。如V,遨、寰,fi戴蜀等字所从为横“目”,而里、罪、宅;《左传隐公十一年》中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则是“相”署、摧等字所从为“网”,两者来源不同,现在都相混无别了。时。历代文学作品及口语里保存的相马、相牛、相人、相面、相亲、相术,都还保留了它的古义;观察、品评。而相公、92相、宰参考文献:相、相国等“辅佐”意义上的“相”倒是其引申用法;至于相互、相思湘见、相对、相持、相反、相骂、相打一类的“相”则与眼睛无[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关,只是其假借用法。1980.“看”字出现较晚。小篆,从手下目会意。为使目光集中,便[2」文业芬,李宗明.常用字形义浅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于观望、细察,人们常习惯地把手放在眉目之上,“看”便是这一出版社.1992.姿势的缩影,它既不同于好像眼睛长在头顶上似的“望”和“见”,[3〕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也不同于细心察看具体树木的“相”,而是着眼于看的一个习惯[4」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动作。同“望”、“见”、“相”一样,“看”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有“春风[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诗)一类的看,也有“看人眉睫”、“看风使舵”一类的看,当然,大量的是看戏、看球赛、看文章、看书、看病一类的看,都要睁着眼看。由此而引申,用眼盯住【贵任编校王素IAnalysisonMu(目)andItsVariationDevelopmentfromtheTypeandMeaningYANG硒g(NorinalInstituteofPingyuanUniversity,Xinxiang453003Chi油)Absfi-aet:ThepaperdiscussedMu(目)fi)mit'scharacterstructureandbody,takingthetypicalwritingandbooksasevidence.Elaboratedtheirvariationprocessandthesignificantdevelopmentofcharacterphysique,ithaspositiveinspirationandtheinstructivefunctiontouseChinesecharacterwordaccurately.Keywords:eye;looking;see;look;seeing;physiquevariation;significant;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