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 钻 采 工 艺 2006年7月 July 2006 DRILLING&PR0DUCT10N TECHN0U Y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中的井筒热损失分析 曾玉强 ,李晓平 ,陈 礼2,鲁小会3,王 琴 (1西南石油大学2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3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 曾玉强等.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中的井筒热损失分析.钻采工艺,2006,29(4):44—46 摘要: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过程中,为了预测沿井深和随时间变化的蒸汽温度分布、干度分布和蒸汽压力 分布、套管和地层温度分布,以及焖井、开井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首先必须建立注入过程中的井筒一地层 温度分布模型。而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井筒热损失的计算分析。文中应用热传递基本理论,通过井筒内能量守 恒定理建立起注蒸汽井井筒热损失计算预测模型,重点分析了井筒总传热系数U 和注汽速度对井筒热损失和井 底蒸汽干度的影响,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蒸汽;井筒;热损失;温度 中图分类号:TE 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68X(2006)04—0044—03 稠油热采时,井筒热损失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 内容。分析和预测蒸汽温度分布、干度分布和蒸汽 压力分布,都以此为基础。蒸汽注入阶段中,湿蒸汽 沿井筒向下流动为气液两相流,在建立注入过程中 的温度分布模型中,有以下的基本假设条件:(1)湿 1.1求Ramey时间函数… 厂(£)=ln(2 .一0.29 (1) 研究证实[ ,当t >11 d时f(t)精度很高,当 注汽仅一天时误差大约为11%。 1.2水泥环外壁温度 =T疗+0.5gfH; 蒸汽沿油管向下稳定流动,不对外做功;(2)油管、隔 热管和套管同心;(3)使用耐热封隔器,蒸汽不窜入 油套环空;(4)不考虑接箍、扶正器等的影响;(5)初 始地层温度按地温梯度分布;(6)井筒为一维径向稳 定传热,地层为一维稳定传热。 一Th: 』 一 枣 、 厂( )+ Ae (\ 2)/ 、方法研究 的计算 1.3套管温度 1.井筒总传热系数 当忽略强迫对流热阻、油管及套管壁热阻时,套 管温度计算公式为: r .。In 在热流体注入过程中,井筒的径向热损失量,即 由井筒径向流向井筒周围地层的热流量。热损失计 算方法是先确定具体井筒结构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 U,o,在计算环空液体或气体的热对流、热传导以及 辐射都存在的条件下的环空传热系数是很困难的, Tc =Th+— 1.4辐射传热系数 ( — ) (3) h,= d[ (是) + (是) )]×[ (是)+ (k)] (4) 是油管外壁表面向套管内壁表面辐射散热 因为它与油管外表面性质、液体的物理性质、油管外 壁与套管内壁之间的温度和距离、套管内壁表面性 质等因素都有关系。根据传热学原理,结合具体注 汽井身结构和注汽参数,计算 的详细步骤如下: 的有效系数,它代表了吸收辐射的能力,对于井筒传 热条件,其计算如下: 收稿日期:2005—12—02;修回日期:2006—06—12 基金项目:该项目受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PLN0141)资助。 作者简介:曾玉强(1979一),在读博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地址:(610500)四川成都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博士2004级,电话 028—8303246.83030404,E—mail:zeng3407@163.ton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4期 V01.29 No.4 DRILLING&PR0DUCT10N TECHNOU Y 钻 采 工 艺 ・45・ }1: 1+ ( £to rci一fci £ci 1) (5) 一Tf;)H一 ] (12) 1.5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 h,=— L rt0In Fc / ro(6) 文献[ ]、[ ]中采用的近似计算方法,经笔者验 证认为不可取仅可做很粗略的估计。 2.2井筒热损失率 10 0Q式中: ,一自然对流传热系数,w/(m2.K); 一环空液体的等效导热系数,即在环空平均 7 7: 2.3井底干度 = _hz (13)¨ 温度和压力下,包括自然对流影响的环空液体的综 合导热系数,w/(m・K);在自然对流很小时, 舡= 蛔, 是环空液体或气体的导热系数。 根据Dropkin等人试验数据处理,在井筒条件 下有: Ah ̄c、:0.049(G )。 Pr。。 (7) 其中,格拉绍夫(Grashof)数G 和普朗特 (Prandt1)Pr数分别为: G,: 唾 : (8) MPr:—_ari—an (9) 对于环空中为常压空气时, =( +Tr )/2, =1/L (志)。 1.6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1)当井筒中仅有光油管,下端有封隔器,油套 环空为液体或气体时,由于油管内热水及蒸汽的强 迫对流传热系数(也称水膜传热系数),高达2 791~ 11 165 w/(m2.K),而钢材的导热系数高达43~ 46.5 w/(m・K),所以热阻可以忽略。此时总传热 系数用式(10)求解: In [ + (10) (2)当井筒中油管柱是双层隔热管,下端有封隔 器,环空是液体或气体时,同样根据(1)中的条件,总 传热系数简化为用式(1)求解: [ + + ] (11)…) 式(11)右边第一项是隔热管的热阻,对总传热 系数的影响最大,h,和h 是有隔热管时的系数。 2.井底蒸汽参数的确定 有了前面的计算结果后,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就 可以计算和预测井12I至井底的热损失、蒸汽温度和 蒸汽干度等参数的分布。 2.1井筒热损失速度 先求出井底蒸汽干度是否大于0,其判别式为: Q^,<Ms‘X rf L (14) 如果式(14)成立,则平均的井底蒸汽干度可以 表示为: :x 一 (15) 2.4井底蒸汽温度 A: “ 2U (16),r f P T(H,t)=gill+T 一gfA+(Ts+giA—T ) (一H/A (17) 二、井筒热损失分析 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但均未找到既公布注蒸 汽井现场测试数据,又附带井身结构数据和注汽参 数的资料,只在文献【5]中提及到可供计算的Bleak— ley提供的61~OMartha Bigpond Well数据,但无法 得到注汽71 h的温度剖面数据和117 h的压力剖面 数据,因而无法进行不同井深温度的曲线对比,唯一 确定的是该井注汽71 h后在井底487 m处测得的 蒸汽温度为182.22℃,而文献【5 J中冯少波计算的数 据是187.09℃。用本文的模型通过6次迭代得到 该井的总传热系数为7.383 w/(mz.K)(其误差小 于万分之一),热损失为21.047%,井底干度为61. 23%,井底蒸汽温度为180.34℃,与实测值十分接 近,误差仅为1.03%,这一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1.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基于文献L5J中的数据,不同总传热系数下,井 筒热损失和井底干度在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见表1。 不难看出,U 值越高,井筒热损失越大,蒸汽干 度越小;随着井深增加,井筒热损失也增加,井底蒸 汽干度越小。 2.注汽速度的影响 利用上面的数据,改变注汽速度,计算出不同井 深条件下的井筒热损失与注汽速度之间的关系如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6・ 钻 采 工 艺 2006年7月 ]uty 2006 DRILLING&PR0DUCT10N TECHN0U GY 2所示。 表1 总传热系数 对井筒热损失和井底干度的影响 井简热损失 :%) 井底蒸汽干度(%) (W ・K) 387 in 487 in 587 in 387 in 487 in 587 in 3.386 8.04 9.99 l1.89 72.83 71.09 69.4 5.386 11.84 14.71 17.49 69.44 66.88 64.4 7.386 15.12 18.77 22.32 66.51 63.25 60.09 9.386 17.97 22.31 26.52 63.93 60.1 56.34 11.386 20.48 25.42 30.22 61.73 57.33 53.05 13.386 22.70 28.17 33.49 59.75 54.87 50.13 表2注汽速度对井简热损失和井底干度的影响 注汽速度 井简热损失(%) 井底蒸汽干度(%) (t/h) 387 in 487 in 587 in 387 in 487 in 587 in 1.2 27.723 34.418 40.92l 55.27 49.3 43.5 2.2 15.121 18.773 22.32 66.51 63.25 60.09 3.2 10.396 12.906 15.345 70.73 68.49 66.3l 4.2 7.92 9.833 11.691 72.94 71.23 69.57 5.2 6.397 7.942 9.443 74.29 72.92 71.58 6.2 5.365 6.661 7.92 75.21 74.06 72.94 表2可以得出,注汽速度较小时井筒热损失很 大;随着注汽速度的增加,热损失减小的趋势变缓, 当注汽速度大于4 t/h后热损失趋于恒定。其它条 件相同时,注汽速度越高,蒸汽干度越大,当注汽速 度大于4 t/h后井底干度对注汽速度的增加就不是 很敏感了;随着井深增加,同一注汽条件下井底蒸汽 干度越小。 三、结论与建议 (1)利用本文的模型可以计算和预测沿井筒温 度分布,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满足工程要求。 (2) 值越高,井筒热损失越大,蒸汽干度越 小;随着井深增加,井筒热损失也增加,井底蒸汽干 度越小。 (3)注汽速度较小时井筒热损失很大;随着注汽 速度的增加,热损失减小的趋势变缓,当注汽速度大 于某一值后(本文是4 t/h)热损失趋于恒定。 (4)注汽速度越高,蒸汽干度越大,当注汽速度 大于某一值后(本文是4 t/h)后井底干度对注汽速 度的增加就不是很敏感了;随着井深增加,同一注汽 条件下井底蒸汽干度越小。 (5)使用高质量的隔热管,提高蒸汽干度以及优 化注汽速度,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符号说明 厂(t)一随时间变化的导热传热函数;a一地层平均散热 速度,m2/d;ti一注汽时间,d;r 一井眼半径(也是水泥环半 径),m; 一水泥环外壁温度,℃;T 一蒸汽温度,℃; 一油 层导热系数,w/(ITI・K);rto一油管外半径,m; 一井筒总 传热系数,w/(n12・K); 一未受热地层的平均温度,℃; T —地表正常温度,℃;g厂地温梯度,℃/100 m;H一井 深,m; 一套管壁温度,℃; 一套管外径,m;T 一油管外 壁温度,℃,注意,T,o≈Tt ≈ (,ff 是油管内壁温度); 一 水泥导热系数,w/(in・K);hr一辐射传热系数,w/ (m2・K); 一Stefan—Bolzmann常数,5.673×10 w/(rn2・ K4); (走)、 (走)一T,o和 的绝对温度,+273.15;e 一 油管外壁的辐射系数(黑度),无因次; 一套管内壁的辐射 I]二J系数(黑度),无因次;rci一套管内半径,m;g一重力加速度, m/h2; 一环空液体或空气在平均温度 及压力P下的 密度, /mj; 一环空液体或空气在平均温度 及压力 P下的粘度,mPa・s; 一环空液体或气体在平均温度下的体 积膨胀系数;舰 一环空液体或气体在平均温度下的热容 量,kJ/(1(g・K); 一式(13)中,蒸汽注入井筒过程中的热量 总损失,kJ;D一产层深度,m; 一地层导热系数,kJ/(in・ d・℃);口一地层导温系数,m2/d;rr一套管半径,m; 、Ti一 蒸汽和原始地层温度,℃; 井筒热损失率,%; 一注入 的蒸汽质量流速,kg/h;X 一井口蒸汽干度;L 一井口蒸汽 的汽化潜热,kJ/kg; 一井口注入温度下水的热焓,kJ/kg; 一井底蒸汽干度,%;x 一井口蒸汽干度,%;C厂注入 流体比热,kJ/( ・K)。 参考文献 Paul Willhite G.Over—all Heat Trans ̄r Coefficients in Steam And Hot Water Injection Well[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May.1967:607—615. 张锐.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Jeff Jones.Cyclic Steam Reservoir Model for Viscous Oil, Pressure Depleted,Gravity Drainage Reservoirs[J].SPE 6544,1977. Boberg T C and Lantzs R B.Calculation of the produc— tion rate of a thermally stimulated well[J].J.Pet.Tech. 1966:1613—1623. 冯少波.注蒸汽井温度场分布和套管热应力分析(硕士 学位论文)[D].西南石油学院,2002. Gros R P,et a1.Steam Soak Predictive Model[J]. SPE14240.1985. (编辑:黄晓川) J]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