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发展历程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事业。为统一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的领导,1 957年3月在北京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l 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成立之后,在南方建 立柑桔研究所的选址亦开始酝酿,并有在四川或江西建所的意向。1959年末,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全 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期间,中共四川1省委提出建议,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成都建立以柑桔为主的研究机 构。l 960年1 0月,经农业部、国家科委、中共四川省委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成立,曾勉教授任首 任所长,重庆市农业水利局局长张若千兼任党委书记、副所长。柑桔所成立之初,所址临时设在重庆市缙云山 农场,1 962年1月底迁至北碚区磨滩乡原重庆平板玻璃厂旧址暂住,1 963年1月1 5日迁至现址。拥有国 家划拨土地约200 hm。,以后陆续划出部分土地,l 997年北碚区国土局确认我所面积为1 27.9 hm 。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 97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制撤销,当年7月柑桔 所下放交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领导。1 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原建制,1 979年1月, 经农业部批准,柑桔所回归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地师级单位待遇。 2O01年9月,柑桔所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西南农业大学,实行中国农 业科学院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建,以西南农业大学为主的管理体制;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名称,亦称 西南农业大学研究院。 2O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柑桔所实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大 学共建,以西南大学为主的管理体制;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名称,亦称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现设 品种资源、栽培技术、植物保护、贮藏加工、南方果树信息等5个研究室,以及综合管理办公室、科研开发管理 办公室、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科、保卫科等4个职能部门。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历任所长简介 曾 勉(1 901—1 988),号勉之,男,汉族,浙江瑞安人。园艺教育学家,园艺学家,柑桔专家。1 925年毕 业于东南大学园艺系。1928—1 934年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授,从事柑桔、杨梅、梅、 银杏等多种园艺植物的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1 935、1 94l、1951年分别创办并主编了《园艺》、《中国园艺专 刊》(英文)和《园艺新报》等期刊。任《中国果树志》总编辑委员会顾问。1 953年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后改 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1 960—1985年任中国农业科 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曾勉对中国古籍中关于柑桔分类、栽培风土、田间管理、果品贮藏加工等有深刻的研究 和分析;根据对芸香科植物的长期研究,特别是对中国柑桔资源的调查和整理,1 960年在《中国果树》第2期 上发表《对柑桔分类的认识、体会和整理的意见》,把旧柑桔属划分为5个属,对柑桔分类提出了独到见解,是 我国柑桔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首次发掘、整理一批宽皮柑桔和榛檬的野生类型,为进一步研究柑桔分类奠定了 基础。根据多年调查研究,曾勉提出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长江“两宜线”是理想的柑桔商品基地之一;在 20世纪50年代主持完成的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水果生产可行性考察,为该区域以后建立大规模水果生产基 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叶荫民(1 929一),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研究员。1 985—1 993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 02 I 蚰孓 t voL27 3(o.10 2010 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所50周j 长。曾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果树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评 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柑桔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四川省园艺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果树学报》和《中国南方果树》编委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柑桔资源调查、整理、保存、利 用等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的获奖成果主要有,《云南红河橙——柑桔属大翼橙亚属的一个新种》,1 978年全国 科学大会奖;《国家果树种质圃的建立》,l 990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 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巴 柑檬引种及其果皮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1 98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柑桔花粉形态的研究》《温 州蜜柑新品种(系)引种研究》等分别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改进奖。参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果树栽培学》、 《当代中国的农作物》、《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农业科学发展战略问题》、《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 望》、《柑桔栽培》、《中国名特优柑桔及其栽培》等。 何天富(1 939一)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研究员。1 993一l 995年任柑桔研究所所长。l 992年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柑桔品种、区划和发展战略研究,主持的《柑桔良种区域化研究》l 984年获农 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柑桔试验研究生产服务系列》1 985年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参加的《哈姆林 甜橙引种及推广》l 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种植业区划》1 983年获农业部二等奖、《全国农业 气候资源和气候区划》l 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粮经作物发展研究》1 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主持的《柑桔运输途中防腐研究》通过四川省成果鉴定。先后主编了《柑橘学》、《中国名特优柑桔及其栽 培》、《实用柑桔栽培技术》、《实用柑桔整形修剪技术图解》、《全国柚类科研生产资源汇编》等多部著作。 沈兆敏(1 940~),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研究员。1 995—200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 1 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业务领导工作,以研究我国柑桔生态、品种、区划、 栽培与贮藏技术以及我国区域性果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为重点。主持的《柑桔良种区域化研究》1983年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三峡工程对柑桔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 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 等奖、《柑桔早中晚熟优良品种配套研究》1 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的《中育7号甜橙的育 成与应用》1 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2)、《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1989年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独著、主编或参 加编写技术著作及书籍40多部(册)。1 991年获国家科委、水利部、能源部通报表彰,获1996一l997年度 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兴农人才奖。 周常勇(1 965一),男,汉族,湖南省安仁县人,悉尼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任西南大学副校长兼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2006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柑桔病害防控研究,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 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柑桔学会执委、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2001年获澳大利亚EMAI突出贡 献奖、20O5年获澳大利亚亚外交部颁发的约翰・狄龙纪念奖。先后荣获中国科协抗冻救灾先进科技工作者、中 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奖、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劳模)、重庆高校“十五”十佳科技创新 人才、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重庆市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显著贡献奖等1 0余项奖励(荣誉称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科研平台及科研成果一览(1960 20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所以来共获得科研成果1 5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 0项,省(部)级奖项 51项,院(市)级奖项31项,其他奖项1 1项,通过鉴定53项。另外,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 0项,7个品 种通过审定,建成各级科研平台17个。 中围雾 { 2010 2too)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