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效果,分析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意义。 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普外科、妇产科、骨科住院手术的患者为目标性监测人群,对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存在问题,积极干预。 结果 3年共监测手术患者5496例,2008、2009、2010年3年手术部位感染率依次为1.61%、0.74%、0.55%,阑尾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依次为11.35%、8.73%、5.13%。结论 多途径加强围术期医院感染管理,积极采取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有效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率。

标签: 手术部位;目标监测;效果;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医院感染的20%,切口感染由多因素所致[1]。开展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积极查找感染的危险因素,落实多环节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努力改善在诊疗操作和环境中易于导致污染和发生感染的诸多环节,使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较监测前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5496例患者中,女性4053例,男性1443例;年龄1~82岁,平均41.26岁。以2009年6月目标性监测开始时间为分界,将患者分为目标性监测前和目标性监测后。目标性监测后患者资料由监测小组负责填写,目标性监测前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资料内容与监测后相同。

1.2 监测方法

院感专职人员每日查看手术患者的信息,每个手术患者均需填写“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床旁询问手术患者,特别注意手术3 d之后的体温、切口外观、应用抗生素情况,是否提前拆线、引流,发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指导及时、正确做分泌物拭子涂片或培养。患者出院时告知一旦出现切口异常,立即复诊及时与感控组联系。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定量指标进行t检验,P 1500 mL),术中应追加

一剂[3]。(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术前皮肤消毒由聚维酮碘改为2%氯已定乙醇,使手术部位持续地保持无菌状态。研究表明,手术切口的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是造成SSI的独立危险因素[4]。(4)严格无菌操作:感染专职人员观摩手术全过程,要求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腹腔直接暴露在外,以减少细菌种植或污染的概率。(5)提高手术技巧,减少组织损伤。尽最大努力保护组织和血供,彻底清除异物和失活组织,严密止血,缝合切口时皮肤张力适中,对合无错位重叠,消除死腔。(6)术中主动加温,手术野冲洗改用温(37℃)0.9%氯化钠溶液,保持患者正常体温。(7)加强急诊手术环节管理:急诊手术以急腹症患者为主,且多为感染性、污染性手术。在处理化脓病灶、切开胃肠、切断阑尾前,给予盐水纱布防护周围正常组织,尽量用器械操作,用吸引器迅速吸除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5]。所有接触过脓液、肠内容物等的纱布和器械,用后立即撤离手术台。(8)清创彻底有效引流:缝合污染较重、创伤较大或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术切口前,最小化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方法是重复冲洗伤口、清除血凝块、组织或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脉冲冲洗可以去除99.0%的污染,使用0.05%氯已定可以消除99.8%的伤口污染[6]。明显污染的伤口或伤口内渗液较多,可在缝合的同时皮下留置适宜的引流物或者延期缝合。3.3 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注意手卫生,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做好术后镇痛、保暖、营养支持等。术后依据患者情况适时应用镇痛药物,给予肠外营养,病情许可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有研究显示,手术后2 h内持续给患者吸入80%的氧气,增加手术部位组织的氧饱和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7]。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伤口的感染发生与组织中的氧分压呈负相关,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作用相似[8]。(3)保障引流效果:经常查看引流管位置和走向,避免折叠扭曲,确保引流通畅有效。(4)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感染管理科将手术部位感染专率的监测结果反馈给手术医师,让医师知道自己在科室中的手术感染率水平,促使他们寻找发生感染的原因,并设法减少感染。

3.4 目标性应用抗菌药物

选择使用对有创操作部位常见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如结肠或直肠手术选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Ⅰ、Ⅱ、Ⅲ类切口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分别≤24、48、72 h。骨科植入物手术视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对于SSI的预防,其干预组合包括:(1)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重视非药物策略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作用,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患者的机会;(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控制糖尿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3)做好手术部位消毒和术者手部消毒,减少手术切口的细菌,改善组织供氧,防止体温过低;(4)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手术切口监护;(5)手术室、换药室、病房环境及所用医疗用品符合规定要求;(6)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用药选择和减少不必要的术后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惠柳,赖萍,路盛誉,等.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78-3179.

[2] Tanner J,Woodings D,Moncaster K. Preoperative hair removal to reduc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3:D41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2004.

[4] 赵岚,王平.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3):179-181.

[5] 吴养,杨雪英,吴春辉,等.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8-760.

[6] 张先龙,曾炳芳,Thorsten Gehrke. 人工关节感染[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

[7] 谭德明. 感染病学住院医师手册[M].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544.

[8] Knighton D R,Fiegel V D,Halverson T,et al. Oxygen as an antibiotic.The effect of inspired oxygen on bacterial clearance[J]. Arch Surg,1990,125(10):97-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