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FH)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 B.在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也不可能为负值 C.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 D.X点之前,近亲繁殖可能是导致种群绝灭的一个原因 E.X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F.曲线在X点和S点之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H.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分析:所谓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生态对策包括两种对策:对策和k对策。 (一)r对策
r对策: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通常与种群密度无关种群内的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r对策种群它的种群数量经常处于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上升阶段表示种群生殖力强。 属于r对策的生物通常是短命的,寿命一般不足一年,它们的生殖率很高。可以产生大量后代,但后代存活率低,发育快。r对策种群的发展常常要靠机会,也就是说它们善于利用小的和暂时的生境,而这些生境往往是不稳定的和不可预测的。在这些生境中,种群的死亡率主要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而与种群密度无关。r对策种群常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
(二)k对策
k对策种群: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大都由与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
k对策种群,它的种群数量常常稳定在逻辑斯谛曲线渐近于k值(环境容纳量)的附近。 属于k对策的种群通常是长寿的,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生物个体大但生殖力弱,只能产生很少的种子、卵或幼仔;亲代对子代提供很好的照顾和保护。如果是植物的种子,种子中贮备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增强出生苗的竞争能力。k对策种群的死亡率主要是由5种样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的。k对策种群对它们的生境有极好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利用生境中的各种资源,但它们的种群数量通常是稳定在环境负荷量的水平上或附近,并受资源的限制。k对策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新生境中定居的能力较弱它们常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后期阶段
r对策种群和k对策种群是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对于r对策种群来说,被选择的基因型常能使种群达到最高的内禀增长力。
r对策和k对策只代表一个连续系列的两个数端实际上r对策和k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过渡类型。所以r对策和k对策之间只具有相对意义。
这两种生殖对策不仅出现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而且也会被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种群所采用,如果这些种群的生活环境很不相同的话。因此,这两种对策要协同进化。
有人曾研究过水苦菜的两个种群,它们都生长在临时性池塘中,因池塘中央的环境条件稳定湿度适宜,植物生长茂密竞争激烈,因此水苦种群只产生少数种子,但种子个体较大,这些种子很快萌发。池塘边的环境条件易变湿度不足植株生长稀疏但存在种间竞争因此生长在那里的水
r对策和k对策比较: 生态对策 种群波动 K-对策者 稳定(K值上下波动) r-对策者 “突然爆发,猛烈破产” 波动大 生殖发育 个体大,繁殖力弱,晚熟,生长慢,子代数量少,亲代抚育发达,一生多次生殖 更多的能量分配给逃避天敌和提高竞争力 适应稳定的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 个体小,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后代多,繁殖力强,但后代存活率低,发育快(早熟) 高能量分配给繁殖 适应不稳定的环境,一旦环境条件转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r迅速恢复种群 能量分配 适应环境
典型例题提升思维
1.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这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 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 B.K对策的生物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或等于零
C.r对策生物一般具有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的特点
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 【答案】ACD 【解析】
A、r对策的有害生物只有稳定平衡点S点,没有绝灭点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A正确; B、当种群基数低于绝灭点X点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B错误;
C、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增长快,且没有绝灭点X点,说明该生物一般具有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的特点,C正确;
D、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D正确。
2.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虎的生活史对策为K对策,K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B.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R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R对策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 D.有效保护K对策生物的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答案】AB 【解析】
A、东北虎是哺乳动物,后代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其生活史为K对策,易受密度因素的制约,A错误;
B、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易受非密度因素的制约,B错误;
C、R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受环境条件影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使种群在相应的环境中占优势,C正确;
D、K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当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时,种群数量会大量减少,因此改善K对策生物的栖息环境能提高其环境容纳量,D正确。
3.图1为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为该草原上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比较图(虚线为Nt=Nt+1):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
(2)图1在该食物链中,苍鹰是_____消费者,苍鹰同化的能量,一部分_____,另一部分_____。苍鹰与蜥蜴之间存在着_____关系。
(3)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的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
(4)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_____。
(5)由于某种原因某片草原被废弃,若某外来物种在废弃的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该废弃草原上该外来物种的初始种群数量为800只,每繁殖一代比原来增加a倍,若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则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_____只。
(6)内蒙古草原田鼠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约可增加1.47%,是图2中_____对策生物。该对策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但最终会呈“_____”型增长曲线增长。 (7)图2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略高于或低于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长时间低于_____(填“S”或“X”)点时,很容易灭绝,珍稀动物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与食物网
(2) 次级、三级##三级、次级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捕食和竞争##竞争和捕食 (3)抵抗力
(4)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5)800(1+a) (6) r S
(7) S 环境容纳量(K值) X
4.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b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
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每空1分)
(3)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4)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r对策
(2) S 环境容纳量(K值) (3) e-f 偏大 (4) 就地保护 K2
5.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图乙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
(1)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X和S两个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_____(填X或S)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且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_______(填X或S)就会走向绝灭。
(2)r对策物种的曲线只有一个平衡点,(东北虎/家鼠)_______属于r对策物种。这些物种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_______型增长曲线。
(3)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曲线1的增长趋势,种群增长会越来越快,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_______。图乙曲线Ⅱα角的形成原因是在该环境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蛇与鼠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关系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过程叫_______。
【答案】
(1) X 环境容纳量(K值) X (2) 家鼠 S
(3) 不变 增大 反馈调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