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政策走向 29 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区的 核心竞争力 博洛尼亚进程之《伦敦公报》的主题 文/张丽 【摘要】博洛尼亚进程中2007年召开的伦敦会议发表的《伦敦公报》,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 为核心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通过分析提出今后发展的重点,从而在整体上提 升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变革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欧洲高等教育区 竞争力伦敦公报 博洛尼亚进程是自1 968年以来欧洲最重要、涉及范 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报告起点,例如三级学位制度 围最广泛的一场高等教育改革,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着 的执行问题,质量保证问题,学位和学习年限认可问题, 深远的影响。博洛尼亚进程的宗旨是实现欧洲各国高等 高等教育中的弹性学习方法,先前学历认可问题。2007 教育体制的相互协调一致或者趋同,通过建立共同的高 年以后,各国应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高等教育区和研究 等教育体制,实现统一的学分制度,实现学分、学历和学 区的协作,毕业生的受雇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及其教 位的相互承认,实现学生、教师的自由流动,充分利用各 职员、学生在博洛尼亚进程中作为参与者的合作。其次, 国的教育资源,最终增强欧洲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欧 这次会议还强调了优化资源的使用与伙伴及其他组织的 洲高等教育区思想从一开始就受到拉美地区政府和高等 合作。再次,拟定于2009年4月28 ̄29日由荷兰、比利 教育机构的密切关注,双方正在合作建设“欧洲一拉美 时、卢森堡三国共同负责在老鲁汶大学召开欧洲高等教 高等教育合作区”。博洛尼亚改革也引起了欧洲及其他 育区建设完成前的最后一次博洛尼亚进程的高峰会议。 国际伙伴的广泛兴趣和相关问题的讨论。当然,《博洛尼 亚宣言》并非要求绝对统一或者“标准化”的教育体制, 二、改革的进展 大学自治和多样化的基本原则仍然得到充分尊重。 1.资格框架协调一致 在博洛尼亚进程中,各成员国都在积极地调整自己 一、2oo7年伦敦会议内容 的资格框架,争取与高等教育区的总资格框架保持一致, 2007年5月,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各国教育部长在 与欧洲联盟关于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一致。这些框架 英国伦敦再次会晤,共同回顾了博洛尼亚进程两年来取 都是以质量保障、学分的转换和积累体系、之前学历认可、 得的进展,确立了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终身学习、弹性学习方式和社会尺度等问题为基础。至 并重申到201 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承诺。部长们认 令,有一小部分国家已经制定和执行了他们的国家框架; 识到,世界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调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 而另一些国家也已准备立法并执行。大多数国家至少开 体系才能确保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的竞争力,才能有效地 始了制定框架的进程,他们通常是通过组建适当的工作 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小组或特别委员会来进行。在博洛尼亚进程中各个国家 伦敦会议首先发表了《伦敦公报》。《伦敦公报》以 怎样利用大学组织的支持来帮助发展自己的资格框架这 三项优先行动计划和《卑尔根公报》中确立的其他主题 ~问题值得深思。 World Education Information 2008r6 1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1政策走向 2.学位结构改革 自建立以两个阶段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后,欧 洲的高等教育布局正处于全面调整之中。2005年以来,部 长们就已意识到有必要超越高等教育两级制的做法,在 博洛尼亚进程中纳入博士阶段作为第三阶段,并加强欧 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研究区之间的协同合作。 多数国家都逐渐引进学位制度中的第一和第二阶 段,并且进程很稳定。在前两个阶段按规定招收的学生数 量大幅增加而各学位阶段之间的结构障碍也有所减少, 同时,各国博士课程的设置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因此国 家资格框架能够确保在两阶段中有更明确的过渡安排。 3.学历证书认可和欧洲学分转换体制 会议强调了里斯本认可大会的重要性,认为所有博 洛尼亚进程的成员国都应予以批准。而文凭补充的作用 是增加稳定性,文凭补充制度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可行的, 并应根据要求颁发。但之前学历认证的程序在大多数国 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国没有之前学历认证的共 同理解,在一些情况下仅仅认证那些在其他机构达到的 资格。 欧洲学分转换体制在促进学生流动和国际课程开发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半的国家中,学分转换体制已经 用于学分的转换和积累,另外有1/4国家在至少75%的 程序中使用学分转换体制,或使欧洲学分转换体制与国 家学分制度相协调。今后,将更加强调学习结果、资格框 架和学分转换与积累之间的结合。 4.终身学习 评估报告显示,虽然弹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在多数国 家都存在,但是支持终身学习的弹性学习方式仍旧处于 发展的初级阶段。博洛尼亚进程改进小组要求增加良好 实践的分享和在终身学习中对高等教育角色普遍理解的 工作,但只有少数高等教育区成员国入学前的预先学习 认可和学分机制达到发展要求。在与ENIC/NARIC的合作 中,博洛尼亚进程改进小组对提高之前学历认可提出了 诸多建议。 5.质置保证 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核 心。卑尔根会议通过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和准则是 改革质量保证体制的强大动力,伦敦会议强调欧洲各国 世界教育信息2008.6 质量保证机构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促进鉴定和评估结果 的互认,增强各院校系统性的内部保障机制,并注重与外 部保障的紧密联系。自2005年以来,各层次的学生质量 有所提高,但仍有待改善。同时,部长们也注意到要发展 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中学生和国家的参与度。 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增强国际参与度,在所有国家中保证 国家接受度、开放度和质量保证过程的透明度。 三、2009年最为关注的问题 1.关注社会层面 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凝聚力,在社会中减少不平 等,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国应继 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服务,在高等教育中创造更多的弹性 学习方式,在所有层次扩展机会均等。同样,各国今后将 更多地陈述社会层面的国家策略和政策,包括行动计划 和评估其效力的措施,邀请各国人士参与其中来支持这 项工作。 2.数据的收集 今后在所有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中,有必要提 高关于流动和社会维度信息的有效性,会议小组将邀请 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学生委员会一起研究出具有可比性的 可靠参数和数据,用以考查所有参与国的社会维度及学 生和教师流动性总目标的进展情况。这些数据应包括接 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毕业生就业的受雇用能力方面的 描述。 而此次会议的数据分析,采用了结合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会议的数据资源,除了国家报告外还有其他 组织的研究报告,如欧洲大学协会的报告,欧洲国家学 生联盟的调查报告《学生关注的博洛尼亚进程》和欧律 狄刻组织的报告《关注欧洲高等教育的结构》。这些报 告都显示在过去两年里实施的博洛尼亚进程取得了显 著的进步,高等教育从教师配置供应向学生中心迈进了 步。 3.增强学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毕业生的受雇用能力被高等教育机构视为高等教育 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是 新学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还不是很清楚,但各个国 家都采用了不同措施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一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政策走向1 31 }国家改革现存的关于提高毕业生的受雇用能力学习计 划,而现在引进两级学位制的国家正集中努力增强第一 阶段毕业生的受雇用能力。一些国家采用了认证标准, 包含专业要求或技能和能力,而其他一些国家把高等教 育基金和毕业生就业相联系。一些实践措施包含使雇用 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且,中国作为一个较大的高 等教育市场,已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等教 育“经销商”的广泛兴趣。这对我国一直相对稳定的高等 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随着高等教育服务的国际 竞争加剧,我们必须将高等教育在各方面做深层次、多角 者阐明专业条件;在大学第一阶段计划中引进实践训 度的开放,必须主动去适应、去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 练;在高等教育机构引进职业咨询或创建对求职者的支 世界趋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国际规则,可以借鉴欧盟 持体制。 各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来促 4.在高等教育中创造弹性学习方式的机会 进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可以为我国高校争 许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典型的全日制计划中 取更多的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和权利,为其真正实现与 学习,而选择了学校提供的弹性学习方式。学校主要考虑 西方国家的平等互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学习计划在时间上的选择,例如提供在晚问、周末或通过 当然,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应当 信函学习的机会等。一些国家集中引进了网络学习机会, 对其不利因素给予关注,在参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互 或单独或与传统学习相结合等方式。 动中,力求结合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开辟一条有特色的 ~些国家因新兴事物的出现引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发展之路。第一,树立开放式办学的教育理念,加快与国 与真正的弹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基于在正规、非正规和非 际教育市场的融合。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加大国际竞争与 正式学习背景下完成的学习结呆而授予学分的国家质量 交流的力度。第二,放宽教育政策,吸弓l民间资本和中外 框架的执行,弹性学习方式的发展成为可能。但在这个领 合作办学,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第三,形成 域,发展仍旧是在初级阶段,有时结果也许是不容易计量 学分转换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第四, 的,但是发展进程应该从建立清楚的政策目标开始。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稳步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5.促进流动 因此,我们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时期,健全与完善高等 学生、教师及行政人员的流动是建立欧洲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实现高等 区的基础。会议强调了人员流动对于政治、社会和经济领 教育的国际化。始 域以及学术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性,要求尽一切努力消除 参考资料 欧洲高等教育区内的所有流动障碍。在阻碍学生流动的 1 Bologna Process Stocktaking London 2007,[H3/OL].http: 障碍中,有关移民、认可、财政激励不足和一成不变的养 //ec.europa.eu/educafion/index_en.htrrd 老金安排问题尤为突出。各国政府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 2 P,.ealis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B/OL】 消除障碍。 http://www.bologna—berhn2003.de/ 3张超.迈向欧洲高等教育区卟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6 四、启示 (2):20—2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将最终走向国际化 4毕家驹.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学位标准和质量保证准则 趋势。那么,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否也应该促使其符合 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4):28—32 国际通用的教育体系?如何尽快加入国际化的行列之中 5顾玲玲.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背案下的学分互换制[iJ.高 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做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工作,这些 教论坛.2007(4):166—168 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思考。 6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1.福州:福 目前,我国高校颁发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只在有限的 建教育出版社.2002:92 一些国家或地区能够得到承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我国专门人才到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机会,不利 责任编辑谢建华 World Education】nformation 2OO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