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1)含答案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1)含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1)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模拟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zài)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解析 A项,“蕃篱”应为“藩篱”。C项,“逊”应读xùn。D项,“纷烦”应为“纷繁”。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邹立颖人物画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把素描灵活地运用到水墨人物画上,[甲]他采用这种满构图的表现形式,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更加鲜活多变,情真意切。可喜的是邹立颖打破了这样一种常规的界线,在这种涂抹勾勒的传统人物画创作上开辟出了一种新的作画方..式,[乙]他重视人物的造型能力,体现人物形体的立体感,美术感,给中国人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这一点上讲,邹立颖对笔墨语言的探索与创新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丙]邹立颖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能够脱胎换骨,革故鼎新,将素描介入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用墨浑厚,用笔深尖,把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了,可见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其实邹立颖在表现水墨人物画上取材很广:京剧人物的生旦净末丑、现代人物的老妇少幼男、民族人物的情真仪善美等,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界线

B.革故鼎新

C.突显

D.功夫

解析 A项,“界线”用于具体事物,此处应用“界限”。B项,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正确。C项,突显,突出地显露。正确。D项,功夫,①本领、造诣;②武术;③(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句中指③,正确。 答案 A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句,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答案 B

4.(2018·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30多位来自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专业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将汇聚一堂,探讨我市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模式,为开发区发展献计献策。

B.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研制正处在攻关阶段,已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预计2020年左右将完成首飞,并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C.闲鱼不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个基于新生活方式的社区,人们在这个社区里,不仅可以分享二手的物品、自己的私人时间,还可以是空间,如房屋和场地的出租。

D.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创作灵感。

解析 B项,语意重复,去掉“将”;“首飞”缺主语。C项,搭配不当,“空间”与“房屋和场地的出租”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寻觅到”后加“与”。 答案 A

5.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道路标识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现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

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 。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

③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 。

解析 ①处,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不当,应该是“原因之一”。③处,“必然”说法绝对,前面因素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两者之间不是必然关系。 答案 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③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6.(2018·浙江诸暨高考适应性考试)根据下面诗歌中画横线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答:

解析 注意符合诗中清新、朦胧的意境,有绿山、白川、子规、烟雨的描绘,色彩突出,动

静结合。

答案 (示例)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揭开锅盖,那些瓷白的团圆饽饽,豁然天开,探出了“脸儿”。氤氲的热气像薄雾般四处散开,就连家中的掎角旮(gā)旯儿,也挤满了馥(fù)郁的面香味。 ..

B.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hún)搭”的方式,贩(fàn)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文物常是优秀文化的载体。无论是陶瓷、珐(fā)琅,还是雕塑、织绣,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镂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承载(zài)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

D.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jì)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zhòng)肯和恰如其分。 .

解析 A项,“掎角旮旯”应为“犄角旮旯”。B项,“混”应读hùn。C项,“珐”应读fà。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第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而去

解析 A项,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B项,琢磨,思索、考虑。此处应用“捉摸”,表猜测、预料之意。C项,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D项,姗姗而去,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答案 B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丙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C

4.(2018·浙江临海白云高中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解析 A项,句式杂糅,“主要是……所带来的”杂糅,删去“所带来的”。C项,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将“尽管”前移至“它的很多特征”前。D项,不合逻辑,“手语”不是一个语种。 答案 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__①__,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__②__,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平等。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所以,我说,__③__。

答:① ② ③

解析 第一空处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还”,以及关键词“更为丰富的世界”,推断第一空处应该是填写关键词“现实世界”,第二空把话题转向了“不阅读的人”,根据后文语境,可以推断“那些不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最后得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结论。 答案 ①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②那些不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

6.王维《辛夷坞》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请以“芙蓉花”这一意象为中心,用整句和散句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诗中描写的风物。要求符合诗歌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90个字。(6分)

答:

解析 注意几个点要写到:木末,即树梢;发红萼,刚刚萌发红蕾;开且落;山中、涧户寂。整句可用对偶、排比。

答案 (示例)迎着和煦的风,芙蓉欣欣然在枝头擎起神秘的蓓蕾。花开时节,朵朵芙蓉红艳、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她们在枝条的末端静静绽放,点缀寂寞涧户;她们在短暂的花期自开自落,洒下片片落英。她们恬静、落寞而又自得其乐,带给人无限遐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