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器维修01

电器维修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电器系统的维修

第一节 蓄电池的维修

蓄电池是车上最重要的电器部件。蓄电池正常工作时可给用户提供很多便利。为了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功能,应按本维修手册中的所述进行检查及保养。除了在发动机起动时需使用蓄电池外,蓄电池还作为中继装置向车上所有用电器供电。

铅酸蓄电池警报说明及安全事项见图20-1所示。

图20-1 铅酸蓄电池警报说明

1-遵守维修手册中电器系统和使用说明书中蓄电池的使用说明 2-腐蚀危险(蓄电池内的酸液有强腐蚀性,因此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眼镜。不要倾倒蓄电池,否则酸液可从排气孔中溢出) 3-禁止明火、火花、明灯及吸烟。用电缆及检测仪器检查时不要产生火花。不要使蓄电池短路 4-戴上防护眼镜 5-小孩应远离酸液和蓄电池 6-报废处理 7-旧蓄电池不可做为家庭垃圾处理 8-爆炸危险:维护蓄电池时,蓄电池接线柱不可涂油脂。蓄电池接线卡只可用手轻插上,以免损坏蓄电池壳体。蓄电池接线柱拧紧力矩为6N²m。

一、蓄电池的拆装

断开蓄电池前应查询收录机的防盗码。如果再次接上蓄电池,应按操作说明重新启动车上的装备(收录机、时钟、电动车窗升降器、发动机)。

1、蓄电池的拆卸

打开压力舱盖。松开六角螺母1(SW10),断开蓄电池接线柱上的地线,松开六角螺母2(SW10),断开蓄电池正极接线柱上的正极接线,如图20-2所示。

图20-2 蓄电池接线

1、2-六角螺母

拧下六角螺栓(SW13)并拆下固定件(拧紧力矩为15 N²m),从压力舱内取出蓄电池,如图20-3所示。

图20-3 拆卸蓄电池 1-蓄电池 2-固定件 3-六角螺栓 2、蓄电池的安装

最新一代蓄电池上有一中央通气孔和一种称为“Fritte”的复燃(逆弧)保护装置。其功能是使充电时产生的气体可从蓄电池盖上的通气中溢出。在同一位置还装有复燃保护装置,它可防止点燃蓄电池所产生的可燃气。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央通气孔处有一软管,安装时不要取下。只有这样,蓄电池才能通过“Fritte”和软管排气。“Fritte”由一个小圆玻璃纤维垫构成,该垫直径约15mm,厚约2mm。“Fritte”工作时像一个阀,蓄电池产生的气体就从该“阀”中溢出。

安装蓄电池时务必注意,中央通气孔处的软管(图20-4箭头所示)不可取下。只有这样蓄电池才能通过“Fritte”和软管排气。对于无该软管的蓄电池,注意上盖上的排气孔不要堵塞。蓄电池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完后应检查蓄电池是否装牢。如蓄电池未装牢,由于蓄电池振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如固定不当,会损坏蓄电池栅板;固定件会压坏蓄电池壳体(酸可能流出,造成巨大损失);另外撞车时易引发其他事故。

图20-4 蓄电池通气孔软管

二、蓄电池的检查 (一)目视检查

蓄电池在充电、电压测量和负荷检测时必须拧紧堵塞。检测静态电压、酸密度或负荷前,应对蓄电池进行目视检查。该检查用于确定:

(1)蓄电池壳体是否损坏。如损坏,酸液会流出。

(2)蓄电池接线柱是否损坏。如其损坏,则无法保证导线接头的良好接触。这会导致电缆起火,从而损坏电器系统。

(二)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查

为了保证蓄电池盖的密封性,必须将原装的蓄电池专用堵塞拧入蓄电池开口,如堵塞丢失或损坏,只可使用型号相同的原装堵塞。堵塞上必须装有O型密封环。

保持电解液液面的正确高度,是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蓄电池上有两个标记,即min(最小)和max(最大)。检查液面高度时,只需目视检查蓄电池外部标记即可。液面高度必须超过min标记,但不可超过max标记。如果蓄电池外部的min和max标记已不可识别,或因光线不好而无法看清,必须拧开堵塞,直接目视检查蓄电池内部的液面高度。液面高度应盖住塑料隔片,这相当于外部的max标记。

如果液面过低,由于极板干燥而造成容量损失(能量损失)。极板未被电解液(硫酸)包围会造成极板、极板组及桥和连条的腐蚀。腐蚀会影响蓄电池功能,最终将不可使用。脏污后的电解液会导至自放电,为避免电解液脏污,只能补加蒸馏水。

如果液面太高,从蓄电池外表流出的电解液会损坏发动机舱内部件。液面过高时,即超过内部标记(塑料隔片)或超过外部的max标记,必须用虹吸管抽出电解液。直到液面回到内部或外部标记处。

(三)空载电压测量

为了使空载电压测量准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要测量已装在车上的蓄电池空载电压,应断开蓄电池地线。 (2)测量车上蓄电池前2h不得行车或起动发动机。 (3)测量蓄电池前2h不得接通用电设备。 (4)测量蓄电池前2h不得充电。

测量蓄电池空载电压时,装好蓄电池并关闭点火开关,测量蓄电池接线柱之间的电压。如果测试仪显示12.5V或更高,表示蓄电池正常。如果蓄电池空载电压短时低于12.6V,应立即充电。

(四)各格电解液浓度的检查

电解液浓度检查再加上蓄电池加载检测即可清楚表明蓄电池状态。检查电解液浓度时蓄电池温度不得低于10℃,可以在蓄电池刚充完电就检查电解液浓度。

拧下所有蓄电池堵塞(蓄电池各格堵塞),将虹吸管(图20-5)插入一个格内尽量抽取电解液,直到浮子浮起。对其它各格重复上述检测过程。电解液浓度(即比重kg/dm3)越高,浮子浮起的越多(图20-6)。根据虹吸管上的刻度可得知电解液浓度。

图20-5 通用酸液虹吸管

图20-6 用虹吸管检查电解液浓度

各格电解液浓度之差不可大于0.04kg/dm3,电解液浓度应不低于1.24 kg/dm3。不同状态对蓄电池电解液浓度的要求见表20-1。如果检测的电解液浓度不合要求,则蓄电池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报废。

表20-1 蓄电池电解液浓度 地区 正常气候地区 充电状态 完全放电 半充电 充满电 完全放电 热带地区 半充电 充满电 比重(kg/dm3) 1.12 1.20 1.28 1.08 1.16 1.23 (五)蓄电池负荷检测

进行蓄电池负荷检测时须使用V.A.S1979或V.A.S5033(图20-7),使用V.A.S1979或V.A.S5033检测时不须拆下蓄电池。蓄电池接线也不用拆。必须注意按检测仪使用说明,将夹钳夹到蓄电池接线柱上。夹钳与接线柱应接触良好。

图20-7 蓄电池负荷检测专用工具V.A.S1979

负荷电流是不同的,应按检测仪上的蓄电池容量来调整。负荷电流可根据表20-2查取。最低电压,即不可低于该电压,也可根据表20-2查取。负荷电流和最低电压根据容量而有所不同。

表20-2 负荷电流和最低电压 蓄电池容量 70Ah 80Ah 82Ah 92Ah 冷态检测电流 340A 380A 420A 450A 负荷电流 200A 300A 300A 300A 最低电压(极限值) 9.5V 9.5V 9.5V 9.5V 检测过程中由于大负荷(直流电阻),流过的电流也大,因此蓄电池电压下降。如果蓄电池正常,电压只降到最低电压。最低电压值根据蓄电池容量和冷态检测电流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冷态检测电流即可了解在寒冷季节蓄电池的输出功率。蓄电池的冷态检测电流高对于压缩比高的发动机尤其重要。

如果蓄电池损坏或充电不足,蓄电池电压下降的非常快,称为“电压崩溃”,电压值降至9V以下。这个低电压在检测完成后仍将维持很长一时间,然后才缓慢上升。该蓄电池无法再达到可使用的电压值(空载电压)。

应注意有这种故障的蓄电池已无功率储备,而未损坏的蓄电池则有。有这种故障的蓄电池应报废。

三、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充电房间内不允许有明火或吸烟,因为充电时会产生气体,该气体很容易被引燃。精密工具不可放入充电间,因为充电时改变了室内空气成份,因而产生了腐蚀性。蓄电

池在充电、电压测量和负荷检测时必须拧紧堵塞。

将蓄电池接到充电器上前,应关闭充电器,蓄电池充电前,其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应使用蓄电池充电器来充电,如V.A.G1471,V.A.G1648或V.A.G1974。如还要将蓄电池装到车上使用,必须遵守空载电压和电解液密度的规定。蓄电池充电方法如下:

断开电池地线和正极接线。将蓄电池正极接线柱接到充电器正极接线柱上,负极接线柱接到充电器的负极接线柱上。

如果蓄电池长时间未在行车中使用,如库存车,由于静态用电器(如时钟)的作用,蓄电池自身放电。如出现这种情况,蓄电池会硫化,即极板表面硬化。如果蓄电池在过度放电后又马上充电,则会产生硫化反应。如未出现这种情况,表明极板仍能硬化,但蓄电池充电能力受影响。其储备功率下降。蓄电池过度放电后,电解液(硫酸与水的混合液)中几乎只剩水了,硫酸已大量减少。那么在温度达到0℃以下时,液体会膨胀,从而胀破蓄电池壳体。用传统的充电器对已过度放电的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时,蓄电池根本不接受充电电流或由于表面放电现象过早地表示“已充满电”。表面看起来蓄电池已正常。这种蓄电池必须以小电流进行充电。

对过度放电的蓄电池(空载电压为11.6V或更低)进行充电,充电时间至少应为24h。充电电流(最大值)只能为蓄电池容量的10%,也就是说对于60Ah蓄电池,充电电流最大值为6A,充电电压(最大)只能为14.4V。过度放电蓄电池不可快速充电。

第二节 发电机的维修

一、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拆装 1、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的拆卸 (1)拆下冷却液膨胀罐和连接软管。

(2)如图20-8所示,从节气门接头处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上拆下空气导管1。

图20-8 拆卸空气导管 1-空气导管

(3)如图20-9所示,按箭头方向松开多楔皮带张紧器,从发电机皮带轮上取下多楔皮带,放开张紧器。

图20-9 松开多楔皮带张紧器

(4)如图20-10所示,拧下发电机接线柱30/B+(SW13)的导线螺栓2,其拧紧力矩为16N²m,拧下接线柱D+螺栓1(SW8),其拧紧力矩为4 N²m,从扎带(箭头)上松开线束。

图20-10 拆卸发电机连接导线 1-接线柱D+螺栓 2-接线柱30B+螺栓

(5)如图20-11所示,拧下内六角螺栓1(6mm),松开六角螺母2(SW17),轻轻向一旁摆动发电机,拔出下部螺栓并取下发电机。

图20-11 拆卸发电机

1-内六角螺栓(25 N²m) 2-六角螺母(45 N²m)

2、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的安装

向后轻敲下部紧固螺栓衬套,以便将发电机装到支架上。然后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装上发电机。注意多楔皮带安装是否正确(图20-12)。

图20-12 多楔皮带的正确安装

二、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拆装 1、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的拆卸

(1)如图20-13所示,拧下进气管上的2个螺栓1,然后向上拉进气管部件2。

图20-13 拆卸进气管部件 1-螺栓 2-进气管部件 (2)拆下隔音罩。

(3)使锁支架处于修理位置,取下多楔皮带。

(4)如图20-14所示,从发电机后面拆下空气导管3,拧下发电机接线柱30/B+的螺栓1(SW13),拧下接线柱D+的螺栓2(SW8)。

图20-14 拆卸发电机连接

1-接线柱30/B+螺栓(16 N²m) 2-接线柱D+螺栓(4 N²m) 3-空气导管 (5)如图20-15所示,拧下位于扭矩支座上部的空调管路固定卡夹。

图20-15 拆卸空调管路固定卡夹 1-空调管路固定卡夹

(6)如图20-16所示,从支架1上松开起动机和发电机导线。为此须切断2个扎带2,然后松开定位凸起。

图20-16 松开起动机和发电机导线 1-支架 2-扎带

(7)如图20-17所示,拧下内六角螺栓1(8mm)和锁紧螺母2(SW15),松开螺栓3

(SW13),向下取下发电机4。注意取出发电机时,要小心地压开空调管路。

图20-17 拆下发电机

1-内六角螺栓 2-锁紧螺母(45 N²m) 3-螺栓(22 N²m) 4-发电机 2、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的安装

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电机安装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进行。注意多楔皮带的安装是否正确。

第三节 起动机的维修

一、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拆装 1、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拆卸

(1)拆下隔音罩。拆下前保险杠,使锁支架处于修理位置。

(2)松开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轮的紧固螺栓,松开并取下多楔皮带。

(3)拧下压缩机螺栓,该拧紧力矩为25 N²m。将连着管路的压缩机挂到车身上。 (4)如图20-18所示,拧下接线柱B+的导线螺栓2,拔下接线柱50的插头1,拧下螺栓3,拧下导线卡夹4。

图20-18 拆卸起动机导线

1-接线柱50的插头 2-接线柱B+导线螺栓(16N²m) 3-螺栓 4-卡夹 (5)如图20-19所示,拧下起动机紧固螺栓1和2,向下取下起动机。

图20-19 拆下起动机

1、2-紧固螺栓(65 N²m)

2、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安装

4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进行。 二、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拆装 1、6缸汽油发动机汽车的起动机的拆卸

(1)为了拆卸起动机,必须先拆下发电机。

(2)如图20-20所示,拧下接线柱B+的导线螺栓1,拔下接线柱50的插头2。

图20-20 拆卸起动机导线连接

1-接线柱B+导线螺栓(16 N²m) 2-接线柱50插头

(3)对于带自动变速器汽车,拆下在车轮。如图20-21所示,通过右轮罩可拧下螺栓1(SW16),从发动机侧面可拧下螺栓2(SW16)。向下取下起动机。

图20-21 拆下起动机

1、2-螺栓(65 N²m)

(4)对于带手动变速器汽车,还需要拧下后部隔音罩,如图20-22箭头所示。然后拧下起动机紧固螺栓1和2(图20-21),并向下取下起动机。

图20-22 拆卸手动变速器车后隔音罩

第四节 风窗刮水系统和风窗清洗系统的维修

一、风窗刮水系统的维修

拆卸刮水器臂前,应确保刮水器电机在边缘位置。拆卸刮水器电机前先取下电器盒盖。 (一)风窗刮水系统的拆装 1、拆卸刮水器臂

取下刮水片,用螺丝刀撬下刮水器臂上的2个盖帽,如图20-23所示,松开六角螺母(SW13)(箭头),但不要完全拧下。轻轻转动以松开刮水器臂,完全拧下六角螺母并取下刮水器臂。拔下前罩板上的3个卡夹,撬下挡风玻璃边缘的前罩板,取下前罩板。

图20-23 拆卸刮水器臂 1-刮水器臂 2-前罩板

2、拆卸带拉杆和电机的刮水器框

如图20-24所示,拧下3个六角螺栓(SW10),从后部向上翻转刮水器框(箭头),然后向右将总成从压力舱内取出,拔下刮水器电机插头。

图20-24 拆卸带拉杆和电机的刮水器框 1-六角螺栓(SW10) 2-刮水器框 3、从连接杆上拆下刮水器电机

从连接杆上拆下刮水器电机时,不可松开刮水器电机曲柄上的六角螺母(SW13)。 如图20-25所示,从球头节上撬下连接杆(箭头),拧下刮水器电机支架上的三个六角螺栓(SW10),从支架上取下刮水器电机。

图20-25 拆下刮水器电机

1-刮水器电机 2-六角螺栓 3-连接杆 4、安装风窗刮水系统

将刮水器电机连同曲柄一同拧到刮水器电机支架上。接上连接杆,在a处调整其停止位置(图20-25)。插上刮水器电机插头。安装刮水器框时,电机朝前,然后将框装入压力舱内,向前翻转框架并用8N²m拧紧螺栓。再往下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二)雨刮片的停止位置的调整

使刮水器电机回到停止位置,将雨刮片装到风挡玻璃上,校正后拧紧紧固螺母。调整停止位置时应保证图20-26中的尺寸a和b的最小距离为:a=15mm+5;b=35mm+5。图中所给尺寸为雨刮片与风挡玻璃下边缘处压力舱附加板之间的距离。

图20-26 雨刮片停止位置

起动瞬时刮水功能。如需要,再次调整雨刮臂并拧紧紧固螺母,紧固螺母的拧紧力矩为16N²m。

(三)消除雨刮片震颤 雨刮片可能的震颤原因有: ①风挡玻璃划伤;

②雨刮橡胶片与臂脱离或开裂; ③雨刮器臂/片松动或弯曲; ④雨刮片有蜡或成波纹状。

如雨刮片震颤,而又排除了以下原因均不相应,那么更换雨刮片,更换雨刮片之前应调整刮水臂的角度。

1、检查雨刮臂的角度

将雨刮臂移到停止位置,拆下雨刮片。如图20-27所示,将雨刮臂放入3358中,用锁止螺栓紧固。将显示的角度与规定值相比较。司机侧雨刮臂角度应为-9°;副司机侧雨刮臂角度应为-5°,必要时进行调整。

图20-27 检查调整雨刮臂

1-开口扳手 2-雨刮臂 3-锁止螺栓 2、调整雨刮臂

将雨刮臂移到停止位置,拆下雨刮片。如图20-27所示,将雨刮臂放入3358,用锁止螺栓紧固。将开口扳手(SW24)装到3358上,按规定值调整雨刮臂的角度(箭头)。松开锁止螺栓,取下雨刮臂,将雨刮臂再次放入3358并用锁止螺栓紧固。将显示的角度与规定值相比较。如需要,可重复上述校正及检查过程,直到角度达到规定值。取下3358,重新将雨刮片装上。

二、风窗清洗系统的维修 (一)清洗液罐的拆装 1、清洗液罐的拆卸

拆下左前轮。如图20-28所示,拧下六角螺栓(SW10)(箭头)。

图20-28 拆卸清洗液罐螺母

如图20-29所示,拧下六角螺栓(SW10)(箭头),拔下插头,将清洗液罐向下从发动机舱中取出。拔下风挡玻璃清洗泵的供电插头。将清洗泵从清洗液罐上拔下,然后将清洗液罐取下。

图20-29 拆卸清洗液罐 1-清洗液罐 2-插头

2、清洗液罐的安装

清洗液罐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二)喷嘴的维修 1、喷嘴的拆卸

如图20-30所示,从喷嘴上拔下软管,拔下喷嘴加热插头。如图20-31所示,用力按箭头方向将喷嘴从发动机罩上拔出。

图20-30 拆卸软管和插头 1-软管 2-喷嘴加热插头

图20-31 拔出喷嘴 2、喷嘴的安装

喷嘴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3、喷嘴的调整

用记号笔在风挡玻璃上做上四点标记(标记应可擦掉)。图20-32中的调整尺寸为:a=400mm(±50);b=190mm(±50); c=420mm(±50)。

调整后用专用工具检测喷嘴标记的位置。

注意调整尺寸是从风挡玻璃密封条的边缘和下边缘处压力舱附加护板测量的。调整尺寸是按车行驶时给出的超前值,在汽车静止时喷嘴喷射略有不同。

图20-32 调整喷嘴

1-风挡玻璃密封条 2-压力舱附加护板 (三)大灯清洗系统的维修 1、大灯清洗系统的拆装

拆卸大灯清洗系统前,如图20-33所示,拧下螺栓(箭头),以拆下空气导板。右侧可按对称原则重复上述过程。为了随后拆卸方便,应从保险杠下部拔下雾灯护板。轻轻向汽车中间部位转动空气导板前端,将其从助力转向冷却管路上分开。

图20-33 拆卸大灯清洗系统

安装大灯清洗系统后,应先将空气导板下部槽装到助力转向冷却管上,然后按与拆卸相反顺序进行安装。

2、大灯清洗系统喷嘴的拆装

拆卸大灯清洗液喷嘴。如图20-34所示,断开大灯清洗液接头³,从清洗液管上拔下喷嘴,向上拉保险杠喷嘴盖,用螺丝刀撬下定位件。拧下十字头螺栓2(每个喷嘴上2个),拆下喷嘴。松开喷嘴支架上的十字头螺栓4。

图20-34 大灯清洗系统分解图

1-喷嘴 2-十字头螺栓 3-喷嘴支架 4-十字头螺栓 ³-清洗接头

安装大灯清洗液喷嘴。用紧固螺栓2将喷嘴固定到保险杠上,将十字头螺栓4拧到喷嘴支架上,装上喷嘴盖,压入到听到接合声,将清洗液管接到喷嘴上,接上接头³处的大灯清洗管。安装上保险杠。

3、喷嘴的调整

大灯清洗系统喷嘴在供货时已调整完毕,安装后不须再调整。 4、清洗液罐的拆装

大灯清洗液罐与风挡玻璃清洗液罐共用它位于发动机舱左前方,其拆装方法参阅本节相应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