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子银行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电子银行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抓住历史机遇,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纷纷推出了覆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以及ATM、POS等多渠道的电子银行综合服务体系。电子银行的出现大幅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显著缓解了柜面人员的工作压力,拓宽了银行新的服务渠道。电子银行的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服务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提升了银行的社会形象。

电子银行是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电子技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自助式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类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消费金融的日渐兴起,电子银行业不但通过创新消费模式拓展出全新的市场空间,而且逐渐对传统金融服务业行成不可忽视的挑战与冲击。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话通信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兴起,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A硼)、销售终端系统(POS)开始得到普及使用。1995年lO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进入崭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形态一电子银行服务阶段。相对于国外,我国电子银行受到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全及网络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等现状的制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1)网上银行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龙头的全球商业银行更注重综合自身拥有的各方面资源,不断在金融服务市场上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出现不仅开创了网上银行服务的先河,更代表了一种全新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继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之后,美国各地网上银行数量、资产及客户数在短短5年时间内远远超出了传统银行的增长速度,覆盖了除现金外的所有零售业务。欧洲,约75%的客户通过网络办理银

行业务。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1996年国内开始发展网上银行到2000年以前,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自建门户网站为主,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第二阶段是2000-2005年,各商业银行快速推出各项网上银行产品及服务功能: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开始,各家银行已经不满足于把传统业务搬到网上办理,还勇于尝试各种创新。

2)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 电话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它是伴随着理财的观念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最早发展电话银行业务;欧洲和澳大利亚在60年代发展电话银行业务;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话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之下,亚洲电话银行业务则起步较晚。我国电话银行业务从1992年第一家普通语音电话银行建立至今,我国电话银行业务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稳定增长和调整以及规范发展四个阶段。2000年,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先后推出手机银行业务,但功能大多局限在账户查询、小额支付等。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功能丰富、方便易用、技术先进的手机银行业务。截至2008年,已有农行、中行等十余家银行提供了手机银行业务,并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此项业务,用户数近500万户,月交易量近20万次。

3)ATM、POS及自助终端 全世界第一台ATM是1967年在伦敦出现的,从此以后,ATM就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日本、巴西、韩国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为止拥有ATM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最早的POS是1968年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店、酒吧等场所出现的,使持卡人方便进行消费结算。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PoS消费额已占到市场总销售额

的70%以上,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ATM和POS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和终端,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我国,近些年ATM、POS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比如既方便又安全的移动POS、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以及适合大型批发市场业务的无线自助服务终端等创新产品正成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新型银行服务终端。 电子银行业务虽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设备采购、软件开发以及中后期的系统维护等投入,但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由客户自助操作完成,系统自动处理,因此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此外,在物理网点有限以及柜员人工每日办理业务有限的情况下,因此摊薄每笔业务的成本是较为困难的。而电子银行业务是由客户自行办理,其办理的业务越多,服务的客户越多,分摊在每笔业务和每个客户上的成本就越小。 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均采用系统集中处理,交易瞬间即可完成。客户通过自助的方式办理业务,降低了人为差错的几率,因而服务的准确性得到了有力保证,使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对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银行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巩固竞争优势。从业务种类角度来讲,业务可谓品种繁多,除柜台现金类业务外,其他业务基本上均可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此外,商业银行在整合各类渠道产品的同时可进行金融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柜台业务完全无法相比的新业务品种.

电子银行改变了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形成了新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是信息化革命导致的社会制度变迁在金融领域中的深刻体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银行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风险监控等三个

方面。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银行的服务内容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多元化、标准化、个性化及国际化的特征。信息时代,电子银行借助信息完善和迅捷的特征,其业务范围从金融领域向中间业务、非金融业务等领域拓展,种类日趋多元。电子银行业务在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渐走向标准化,风险监控体系、运营管理体系等在业内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采纳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措施。未来,电子银行将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银行的服务方式将日趋多样化。随着电子银行服务功能和内容的不断完善,电子银行渠道的接入方式将逐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丰富,例如,3G牌照的发放将促进兼容性、通用性更强的手机银行业务的产品研发工作。

目前各国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工作仍由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机构承担、负责,监管范围仍以原有的监管范围划分为主。尽管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在不断加强,但这些协作配合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客户可跨境办理电子银行业务,这就要求变革传统的银行监管方式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的国际协作。

在电子银行迅猛发展的趋势不会逆转的情况下,银行提供更过硬的技术、政府出台更完善的法律、用户加强自身素质才是保障电子银行安全的根本之计。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只要人们愿意努力,电子银行就会成为安全、高效、廉价的交易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