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期第22卷 No2 2012 vo1.22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刀安仁思想 刀承华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刀安仁的思想标志着傣族近代思想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刀安仁一生的经历、活动、 业绩,以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代表着近代傣族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究 刀安仁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关键词】刀安仁;主要思想;形成原因;文化人类学 一、刀安仁的主要思想 奶奶送饭》等那样的民间表演形式进入一个新的 纵观刀安仁一生的经历、活动、业绩,以 发展阶段,成为真正意义的戏剧,使傣族跃入中 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归纳出他的以下几 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戏剧的少数民族之列;另外, 方面的主要思想。 刀安仁还组织戏剧创作组成员将《西游记》、(-- (一)开拓创新的思想 国演义》等大量的汉族文学作品改编成傣戏脚本, 开拓创新是刀安仁的主要思想之一。他创 供戏班唱演。翻译移植的傣戏脚本既丰富了傣戏 作的《游历记》写道: 的剧目,又给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傣 “我们这一代热血的青年啊! 族文学具有了更为广阔的题材和内容。 青春理想的幼芽已在心田里萌动”, 刀安仁的开拓创新活动之二,是他率先迈出 “我们奋发上进的心啊. 了作家文学创作的第一步,开傣族作家创作之先 就像日本的樱花迎着朝阳开放。 河。于1899年写下了充满爱国热情、号召边关各 我们展开求知的双翼。 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爱国长诗《抗英 在知识的云天里翱翔。 记》,于1906年在赴日本留学途中写下了洋溢着 我故乡的兄弟姐妹们啊。 寻求知识、振兴民族和国家热切希望的《游历记》 我们将要实现多年的梦想。” 和《旅日之歌》。这三部作品的问世,使傣族结束 寥寥数句,明白地道出了他不甘因循守旧, 了没有作家文学的历史,在傣族文学发展史上树 而要开拓创新的心愿。刀安仁开拓创新的思想 起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在中国近代文 更表现在他的一系列创新改革活动中。 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刀安仁的创新活动之一,是在他年轻时候 刀安仁开拓创新活动之三,是出国考察留学。 (1888年)组织戏班和戏剧创作组,把世代流传 为了寻求真理、发展经济、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 的《阿銮相勐》等傣族民间文学作品改编成傣 面貌,刀安仁于1905年到印度、缅甸考察,1906 戏搬上戏台。使历经了漫长发展过程但在当时 年又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变卖家产,率领十余名 仍处于戏剧萌芽状态的《十二马》、 《爷爷犁田 傣族男女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在2O世纪初期,一 收稿日期:2012—01-15 作者简介:刀承华(1952一 ),女,傣族,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语言文学、傣泰 语言文化。 6 刀承华: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 盎堡墨垫 个荒蛮边地的少数民族封建土司用家产换取盘 多人.1898年率领各族群众英勇抵抗再次大举入 缠.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冲破重重障碍, 侵铁壁关、虎踞关等地的英军,击败敌人。另外,带领本族青年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求学,暂且不 刀安仁在中英会勘中缅界务中,面对英国侵略者 说结果如何,光这一行动本身,就足够是一件极 猖狂实施扩张政策,丝毫不退缩,坚持爱国立场,不寻常的难能可贵的开拓创新的事迹。刀安仁和 忠实地坚守国土,镇守国门。面对清政府对英国 他率领的傣族男女青年在日本的洋学堂里勤学苦 侵略者的妥协和退让,发出撕裂肝胆的悲叹: 读,学习了知识和技能,开阔了眼界,收获而 “小民尚知守土,朝廷却忍辱求荣,如斯沉沦,国 归. “为傣族社会历史增添了光彩”。 将不国!”更加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无 刀安仁开拓创新活动之四。是大胆引进外域 先进科技,开展从封建领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 转型的改革实践。刀安仁前往日本留学途经新加 坡时。购买了八千棵橡胶树苗和少量桑苗,以及 少量的银华、皂果籽种,请了两个技术员,派刀 卫廷负责运送回干崖安排栽种。这八千棵橡胶树 苗被种植在千崖新城背后的凤皇山上,至今尚留 一棵,被誉为“北纬二十五度的橡胶树”,是中 国最早的橡胶树。1908刀安仁怀着“发展实业。 光复民族”的雄心壮志。率领跟随他到日本留学 的傣族男女青年,从日本返回干崖,并请来日本 农艺专家、轻工业专家、教员和十多个技工,同 时运来在日本购买的部分枪支和机器。一回到干 崖,刀安仁首先制定了兴建火柴厂、印刷厂、丝 绸厂、养蚕厂、银器厂、机械修理厂、发电厂、 橡胶制品厂,以及扩大橡胶园、桑园等宏伟计 划,并开始将计划付诸实施。为了配合计划的实 施,刀安仁开设了“新城银庄”,发行通用银票, 并在其他繁盛市场设立分铺。刀安仁的经济改革 举措。给当地各族人民见到了前所未见的新鲜事 物,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技术革新和经济改革的 意义,坚定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振兴经济、改 变家乡面貌的信心。 (--)保家卫国的思想 刀安仁生活的时代。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的 时代;刀安仁生活的干崖是云南的门户,云南又 是我国西南的屏障,因此西方列强对此地虎视眈 眈,垂涎三尺。188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 了缅甸,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但英国人并不因 此而满足,还想侵占我国西南边境,多次入侵我 国领地,掠杀人民,抢占土地。刀安仁曾多次率 领当地傣、景颇、德昂、傈傈等各民族人民奋起 抵抗。如1891年组织军队阻击入侵干崖的铁壁 关英军,1893年带兵协助当地景颇族武装反抗 英军入侵虎踞关盆干地区的英军,歼灭英军一千 能的清政府的厌恶,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萌生了保国护民的思想。 刀安仁和父亲刀盈廷组织地方武装抗击入侵 的英军长达八年,这样的爱国行动。“适应祖国人 民维护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完整的要求,早已走 在斗争前列。”【 】 刀安仁的保家卫国思想在他的长诗《抗英记》 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在诗作中。作者首先把自 己的家乡描写成富饶美丽、安宁平静的理想之邦: 山青水秀是我们祖先的乐土. 富饶土地养育着健美的民族。 男耕女织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充分地抒发了刀安仁对乡土的热爱。更为值 得一提的是,作者并不仅仅把感情局限于较为狭 小的乡土之情,而是通过边疆与祖国的关系,抒 发了革命的爱国情怀: 我国的历史婉若清清江流。 边关界地就像主流上的支江。 我们祖国就像一颗古老的大青树, 我们的家乡就像片片树叶郁郁苍苍。 江河相通,水流不尽。 枝杆一体,蓬勃向上。 用主流与支江的关系和大青树与树叶的关系 来比喻边疆和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进而表现了 对祖国的热爱。可见,刀安仁的乡土之情已经上 升到了热爱国家的层面。 刀安仁对祖国的热爱还表现在《抗英记》对 入侵者的咒骂和肖像描写之上。如“狂癫的野 兽”,“形如鹰嘴的勾鼻”、“形如弯担的下颏”、 “贪婪的灰眼睛”。这种形象生动的描写。酣畅淋 漓地抒发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显示了对 家乡和祖国的无比热爱。字字句句流露着保家卫 国的思想和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大无畏精神。 (三)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 作为少数民族土司的刀安仁。亲生经历了帝 7 刀承华: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刀安仁思想 国主义国家的欺凌,亲身体验了清政府官员对少 的厚望,立即停止学业回国(1908年)。回国后, 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胸中怀有无限的不平和愤 刀安仁执行《革命方略》的纲领,一边积极大兴 懑,他在《抗英记》中写道: “名正的土司只被当作尘埃跳蚤. 实业,进行经济改革,一边发动当地土司头人. 组织各族群众,进行武装培训,组织反对清政府 的斗争。作为同盟会干崖支部和滇西起义前线指 挥点负责人、腾越自治会组长的刀安仁。在回国 小民族官吏不能与大官当桌叙谈。 赫赫抚使被贬称‘小摆夷’。 侍候高官大人就像供奉祖宗爹娘。 堂堂钦赐的三品官. 当年参与策划并积极配合“永昌革命军”起义, 两次组织敢死队增援永昌革命军,最终因军机被 大民族中有谁记在心上? 令人心痛啊令人憎恶。 哪朝哪代分下的民族等级和贵贱? 大民族不把小民族放在眼里。 不列等的内地差使竟敢乱耍威权! 再大的冤屈只能吞声忍受. 再大的怨恨只能埋在心间。” 这段诗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刀安仁对民族歧 视和民族压迫的无比憎恶,流露出对民主、平等 的渴望和追求。 “懦弱的人饱受欺侮. 软弱的民族苦海无边” “不要区分富贵与贫贱 不要区分官阶与等级” 旗帜鲜明地发出铲除民族歧视和人人平等、 民族平等的呼声。 于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刀安仁到印 度、缅甸考察,东渡日本留学的目的除了学习先 进科学技术和经济改革的本领以外,又一个更为 重要的目的是寻求革命真理,实现民主、平等的 理想。就在1906年,刀安仁刚进入日本东京法 政大学的时候,就由孙中山主盟,中国同盟会云 南省支部长吕志伊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 为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少数民族会员。在政治思想 上刀安仁全面接受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和“民族、民 权、民生主义”的纲领,与清朝政府决裂,由封 建土司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由于刀安仁是 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傣族土司,曾组织领导当地 各族人民开展抗击英帝国主义的斗争,又有到印 度、缅甸考察和到日本留学的经历,接受过新的 科学思想的教育,眼界开阔,阅历丰富,思想敏 锐,民主革命的觉悟较高,深得孙中山的赏识。 孙中山鼓励他到少数民族中组织号召民众, “密 令他回国领导革命”[2】。刀安仁没有辜负孙中山 8 泄漏,起义未获成功。1911年9月,刀安仁又和 张文光一起策划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腾越起义.一 举获得成功,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驱。张兆兴在其 论文《腾越辛亥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刀安仁》 中写道: “在组织发动腾越起义中,学识、资历、 地位,刀安仁在张文光之上。刀安仁是经吕志伊 介绍、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的老同盟会员,曾 定为腾越光复的临时军都督,腾越起义的领导人 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位领导人,正常情况下则滇西 都督非刀安仁莫属。”【3】这是对刀安仁革命功劳 的公正评价。滇西军政府成立时刀安仁被公推为 第二都督。刀安仁在任滇西军政府都督期间.按 照《革命方略》做了大量有益于地方改革和建设 的工作。但不幸的是。由于局势混乱.内部争斗 复杂,腾越辛亥革命的领袖、杰出的爱国者和民 主主义者——刀安仁。受到来自省城和地方一些 人的不公平待遇,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居心难测”。有“吞滇省独立之意”等流言蜚语 的蛊惑下,刀安仁于1912年在南京被捕,后转送 北京司法部囚禁,经孙中山、黄兴等营救出狱, 次年3月在北京病逝,被追记为上将。孙中山送 与他的挽联为“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 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高度评价他的革命气 质和品德。一代精英就这样在冤屈中结束了他短 暂的一生,但他留给子孙后代的争取民主、追求 平等的思想却与日月同辉,激励后人为民主、平 等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刀安仁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直以来令人疑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刀安 仁身为在人们看来知足长乐的傣族人,具有地方 郡主和朝廷土司命官的双重身份.自幼生活在佛 音袅袅、香烟弥漫的祖国荒蛮边地,却在国人尚 未觉醒的20世纪初期。就拥有了开拓创新、保家 卫国、追求民主和平等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境界, 做出当时的普通人不可能做的有益于人民、有益 刀承华: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 安任墨壑 于地方、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到底是什么因素 悲剧叙事长诗的《线秀》,男主人翁线秀为了寻找 在起作用呢?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偶然的,除了他 能代表赤诚之心的礼物来赠送自己深爱的女友楠 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他所拥有的土司身份和地位 线玲,离乡背井,到远方寻找……由此可以说,以外,还有着以下方面的原因。 形成的内因 到远方异地寻求本领、实现理想的构想是傣族民 (一)善于学习和包容的民族性格是其思想 间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傣 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甘落后和贫弱,善于学习、 傣族是一个心胸宽阔的民族,自古形成了善 善于追求真理、善于从各方文化吸收优秀因素为 于学习和包容的民族性格。这在傣族古代文学中 自身发展服务的民族。 有充分的表现。傣族的多部叙事长诗有男主人翁 外出学习本领的情节。如《九颗珍珠》里,男主 人翁卞亚干塔带着当帮工得到的九坨白银翻l且越 岭,长途跋涉寻求本领,途中用九坨白银换成九 颗珍珠,历经了艰苦的寻找过程,终于找到法术 高超的谢嘎爽师傅,用九颗珍珠作为酬劳,向谢 嘎爽师傅学习了一套咒语和变身为大榕树的本 领,接着又不顾众人的嘲笑、讽刺、打击,去寻 找从故事里得知的“雅补罗莫喊良” (一种草本 植物的灵丹妙药)和“南西达景相” (一种具有 灵丹妙药功能的水),他对出于他的生命安全好 心劝阻他的“雅写” (在山中隐身修行的僧人) 说: 为了找到雅补罗莫喊良, 我不怕我的坟头长满荒草: 为了找到南西达景相, 我不怕我的白骨抛在荒野。 最后,他终于到达围着七层铜篱笆、七层铁 篱笆,两个妖魔手持望远筒日夜守护,插翅也难 飞进去的妖国花园里,和妖王进行了法术和武功 的激烈较量,杀死了妖王和成千上万的妖兵,在 乱木丛中找到了“雅补罗莫喊良”和“南西达景 相”,返回家乡——勐巴拉西,把“雅补罗莫喊 良”分给善良的百姓,把“南西达景相”洒向欢 呼跳跃的人群,使勐巴拉西“欢乐的歌声像流不 尽的大江,幸福像万年常青的高山。”外出寻求 本领似乎是英雄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必要路径 和手段,对这种精神的褒扬相当明显。类似这样 的情节在傣族的古代民间故事和民间叙事长诗里 常常可以看到,而且具有恒长的延续性,直到后 面产生的悲剧叙事长诗也不乏此种情节。如《娥 并与桑洛》里,勐景东的富翁的儿子桑洛跟随朋 友到勐耿做生意,遇见貌美如花的娥并姑娘。彼 此一见钟情,决定互结莲理。但遭到桑洛母亲的 极力反对,最终以悲剧结局告终。同样属于三大 傣族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接受是其善于学习 和包容的民族性格的最有力证明。南传上座部佛 教是由印度,经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分缅甸、泰国 两条路线进入现今的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思 茅等傣族聚居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傣族地 区以后经历了遭本土原始宗教抵制、与原始宗教 互相排斥互相宽容、政教合一等三个阶段的发展 以后,形成了有傣族特色的佛教,在傣族社会有 95%左右的居民信奉,形成了摆庄、润、左抵、 朵列等教派;其经典主要是三藏经,相传共 84000册,经藏21000册,律藏21000册,论藏 42000册。有的说这里的“册”当是“章”,笔 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傣族佛教形成了轮回业报、 “路”或“赕”亦即布施、天堂地狱等教义;傣族 佛教教规有5戒、8戒和10戒,一般信教群众遵 守5戒,老年人在进奘期间遵守8戒。僧侣遵守 1O戒;傣族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寨有供陈列佛像和 佛教器具、让信徒拜佛和从事宗教活动的佛寺; 傣族僧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傣族有 进奘节、出夏节、烧白柴、摆路里、摆路帕拉、 摆光姆等佛教节日和佛教活动。佛教已成为傣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学习、包容、海 纳百川的思想,傣族佛教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景象。 这说明傣族人的胸中一直涌动着不安于现状、通 过学习借鉴不断谋求发展和强大的民族精神。作 为傣族上层人物的刀安仁.血液中必然会有这种 民族性格的遗传基因。这是促使他思想形成的重 要内因。 f二)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动荡的局势是其思想 形成的基础 刀安仁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滇西德 宏地区。无论是地理区位特点还是局势特点都会 给人的性格、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刀安 仁领地干崖位于现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 州盈江县,西面、西南面、西北面与缅甸接壤, 9 刀承华: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刀安仁思想 国境线长达214.6公里:东面与梁河毗连,距腾 件频频发生的刀安仁.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触 冲仅5O多公里。著名的由“五尺道”、“灵关 动和震撼,意识到自身肩负着朝廷命官镇守国门、 道”、 “永昌道”等古道组成的南方陆上丝绸之 保护人民的使命,理应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路,以当时经济已经比较发达的四川成都为起 尽好保家卫国之职责.并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抗 点,跨过金沙江,经大理、永平、保山、腾冲, 敌斗争中,组织领导干崖各族群众英勇斗争,奋 延伸至梁河到达干崖,从干崖跨越国境.蜿蜒进 力抗敌。 入缅甸、印度等国。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 另外,清政府政治腐败,大小官吏贪赃枉法, 就有内地汉族商贾通过这条道路往返于中国四川 敲诈勒索,吸取民脂民膏,手段恶劣,蒙受冤屈 和缅甸、印度之间经商了,干崖是必经之地。同 的老百姓有冤无处伸。如腾越镇总兵丁槐借在干 一时期。就有内地汉族移居傣族地区了。这势必 对傣族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的作用。元 明时期,盈江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来说很热 闹的商业城镇,如旧城街、弄璋街、芒璋街、遮 迈街、小辛街、太平街等,汉族居民在街市里摆 摊设点,进行小买小卖,商业经济进入了相对繁 荣的阶段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又导致域外的缅 甸等国的商旅、使团经过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进入 中国,于是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首 先在必经之路盈江地带发生交汇和碰撞。这样的 情形势必使傣族人平静的心境泛起波浪。萌发融 人其中寻求发展机遇的想法,并将这种想法付诸 于实践,开始到街市上出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 手工业产品。开始接受印度文化和汉文化的影 响。生活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接之期的思想敏 锐的傣旌上层人士刀安仁,无疑更要从心灵深处 接受来自各方的影响。 从局势方面来看.185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 占领了缅甸,计划修建滇缅铁路,以便进入我国 西南和长江流域,获取在中国通商贸易的权利,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为了尽快实现修建铁路 的计划,英国人以游历、探险、传教等名义,派 员自边境深入中国内陆.收集机密情报,激起各 族群众的愤怒和抵抗。著名的马嘉理事件就是英 军非法入侵,收集情报,干崖傣、景颇、汉等族 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抗击的典型实例。英法殖 民主义者在武装入侵遭到各族群众反抗之后,又 企图利用划定中缅边界以达到侵占中国领地的目 的。在划界会谈中,英国殖民者要求将原来划定 的边界线向中国境内大幅内移,清政府迫于英方 的压力,同意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缅甸 条约》,经双方“勘定”后,使中国失去大片国 土……内忧和外患交加重叠的局势,使亲身经历 和目睹外敌凌辱、满清政府妥协退让,不平等事 10 崖巡防边事之机对刀安仁的父亲——当时在任的 干崖土司刀盈廷采取恐吓、寻衅等各种卑劣手段, 诱骗或胁迫刀盈廷涉入他的圈套。然后加以刀盈 廷“浪须”、“罢宴”等无须有的罪名,敲诈大笔 钱财。刀安仁对丁槐欺辱父亲的情景看在眼里, 疼在心头。面对局势,刀安仁感到无比担忧,外 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内有老百姓对封建朝廷怨 声载道,一片混乱,自己的辖区贫穷落后,官吏 横行。想要改变状况却又深感上无依下无靠。国 家、干崖、人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于是,为了 探索一条使国家兴旺发达,使民族繁荣昌盛,使 人民安居乐业的道路,他选择了走出国门,出游 考察。最终毅然追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为实现民主、平等付出巨大努力,成为杰出的爱 国者和民主主义者。所以说,时事造英雄,特殊 的地理区位特点和动荡的局势是刀安仁革命思想 形成的基础。 (三)仁人志士的引领是其思想形成的助力 1905年春天,刀安仁经缅甸去印度考察,就 在这次考察中。他碰到了使他人生道路发生转折 的仁人志士。1905年12月,刀安仁从印度归国, 很巧合地与进步华侨商人丘仁恩同乘一艘轮船, 丘仁恩见刀安仁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有民主意 识和反清的思想。到仰光就介绍他认识缅甸华侨 民主革命首领陈甘泉、庄云安、徐赞周等人,这 些人士希望刀安仁回干崖以后在云南边地组织力 量.准备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正在忧 国忧民、寻找出路的刀安仁深受启发,欣然表示 愿意肩负此重任,并请陈甘泉帮助物色教师,协 助他办学,开展教育,培养人才。刀安仁回到干 崖不久.陈甘泉应约为他聘请了革命党人秦力山。 秦力山到达干崖以后,亲自在刀安仁开办的“干 崖军国民学堂”执教,讲授民主革命的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在偏僻(下转第27页) 胡玉华:对做好吸毒人员社会监鸷管理 墨耋 毒人员劳动技能学习培训工作,使其有一技之长 工作基金会,要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积极鼓励 服务于社会。对在生产和生活上有困难的要及时 企业、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献出爱心,捐 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防止吸毒人员复吸危害社 赠资金,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工作经费的困难; 会。 3.基层组织要协调企业专门安置就业点,组织生 (四)加大吸毒人员社会监督管理工作经费 理脱毒后吸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各种生产 投入力度 经营活动,用一部分劳动所得收人来补贴一些工 禁毒工作实践表明,要做好吸毒人员社会监 作经费。保障吸毒人员社会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 督管理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 展。 人。强有力的工作经费保障是搞好吸毒人员社会 (五)完善禁毒法规 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确保吸毒人员 完善法律法规是搞好吸毒人员社会监督管理 社会监督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坚强后盾。因 工作一个重要前提。州人大常委会应对全州吸毒 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克服财政困难,采取各种 人员社会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立法调研,根据 措施筹集资金。加大吸毒人员社会监督管理工作 实际情况制订一部操作性很强的《德宏州吸毒人 经费投入力度。1.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 员社会监督管理办法》,为搞好全州吸毒人员社会 度,建立健全工作经费保障和监管机制,把吸毒 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 人员社会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加强 监督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乱占;2.建立戒毒 (上接第10页)干崖傣族地区播种民主革命的 予启发。引导他加入中国同盟会。于1906年5月 种子,不幸的是1906年冬天。秦力山因病在于 31日。孙中山亲自主盟、吕志伊介绍,刀安仁和 崖去世。刀安仁虽然在秦力山到达干崖不久就起 刀安文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刀安仁加入同盟会以 程前往日本留学,但也从秦力山处得到革命启 后,积极参加同盟会的各项活动,在孙中山三民 发。刀安仁赴日本留学途经新加坡时正值孙中山 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由一个少数民族封建土司转 到新加坡与张永福、陈楚楠等人商定建立同盟会 变为民主主义革命家,回到干崖开办实业、改革 分会问题,刀安仁闻讯即带着秦力山开的荐介信 经济、成功领导了腾越起义,成为滇西军政府的 去见孙中山先生.从此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密切 第二都督。刀安仁在日本期间接触过众多的革命 的关系。在日本,孙中山先生不仅帮助刀安仁安 党人,如黄兴、宋教仁等,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排留学的事务,更为主要的是在政治思想上给他 但孙中山对他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根本。 参考文献: 、 …1 [2]曹成章.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1,166. [3]首届刀安仁革命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372.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