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造园与露天空间_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当代应用

造园与露天空间_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当代应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建筑设计漫谈

造园与露天空间

宋宇辉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 300072)

*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当代应用

白 梅

(河北工程学院建筑系 邯郸 056038)

摘 要: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与创新地运用传统设计理念是我国建筑界经常讨论的问题。结合广东中山市一座小型办公建筑实例,探讨了现代建筑如何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来体现其本身的时代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的统一。

关键词:传统园林 地域性 露天空间 屋顶花园 室内外空间过渡

GARDENINGANDOPENSPACE

)))CONTEMPORARYUSINGOFDESIGNMETHODOFCHINESETRADITIONALGARDEN

SongYuhui

(SchoolofArchitecture,Tianjin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BaiMei

(DepartmentofArchitecture,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Abstract:Howtousetraditionalconceptionofdesigningincontemporaryarchitecturedesigningsuccessivelyandinnovativelyisatopicthatisdiscussedfrequentlyinarchitecturedomain.Takingasmallofficebuldingforexample,itisexploredthatforamodernarchitecture,howtoexpresstheunificationofage,traditionandregionalitybymeansofcombiningthedesignmethodoftheChineseclassicgarden.

Keywords:traditionalgarden regionality openspace roofgarden transitionfrominteriortoexterior

中国传统造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艺术世界的一块瑰宝,造园师利用山水、花木、建筑,通过对景、引导、渗透、空间序列等手法所营造出的/虽由人做,宛若天开0的意境也世代为人们神往。但是,如何结合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空间,在这一问题上建筑师们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结合中山市一座小型办公建筑,谈谈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露天空间中的实际应用手法,希望能对广大建筑同仁在相关方向的探索有所启发。

此项目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心区,气候温暖湿润。这是一幢4层的小型办公建筑,由于附近是该地区的政府机关,所以要求建筑体量和立面尽量简捷朴素。建筑师是一位自称不懂建筑但却对中国传统园林和室内设计有着很深造诣的一位艺术家,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创造性的设计出这座独具传统园林色彩的现代主义建筑。在这里,主要从屋顶花园和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两个方面来分析这座现代建筑露天空间在结合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上的独到之处。1 露天空间

102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135,No112,20052 屋顶花园

通过主要的交通楼梯到达4层后,通过室外的一架钢梯,我们便可到达屋顶花园。建筑师在不到300m2的屋顶上,巧妙地运用造园的各种手法,营造出一座可居、可望、可游的咫尺山林。

*感谢中山乘正置业有限公司的帮助。

第一作者:宋宇辉 男 1981年5月出生 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5-05-20

建筑是建造在各种自然条件之下,露天空间则存在于一个极端封闭的盒子和另一个极端开放的空间之间,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也存在着多种选择。

在我国北方,由于寒冷的天气条件使得这些选择性大大的减弱了,人们会陷入一种两极化的状态,我们只有两种可能的状态,盒子外或者盒子内,而这条坚固而清晰的界限就是门和窗。但是在南方温带的气候条件下,在封闭的盒子和开放空间之间存在着各种露天空间(走廊、阳台、屋顶花园、遮阳棚架等),他们的存在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最舒适惬意的环境。

工业建筑 2005年第35卷第12期

211 路线设计

中国园林是时空融合的艺术,是流动的空间,设计者在路线的不断延长和曲折回环之中,想象随游览的时间延续。传统园林游览路线的设计,是从中国/道0的象征/圆0的思想出发,按圆的轨迹运动,往复循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本方案中,也设计了一条环形的游览路线,将水面、餐厅、茶室巧妙地串连在一起。从钢梯上至屋顶,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面积不大的水面,在这水面的两端布置了茶室和餐厅(见图1~图2)。茶室结合水面底景的叠石架高1m左右,面朝园林的三面全部用落地的玻璃门窗,掩映在波光淋淋的湖面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中,颇有传统园林中亭榭的韵味。从两侧入口的石阶而上,在通透的玻璃盒子中品茶聊天,传统园林中景观和观景之间的奥妙不解自明。水面的另一端是公司的餐厅,24m2的空间被划分为厨房和餐厅两部分,通过一座木质的廊桥我们可以进入餐厅,同样的玻璃盒子和对面的茶室风格统一,但屋顶却采用了传统的坡屋顶,统一中有变化,同时又起到了活跃立面的作用。穿过餐厅可以到达一个小院,功能上它是厨房的杂务院,视线上起到了遮挡的作用,空间上也通过绿色爬藤对空间的分割与联系起到了渗透和层次变化的作用。穿过小院我们又看到了对面的茶室,也就完成了这座小园的环形路线设计。在水面上的一座砖桥,横跨于环形路线,既为交通所必需,且又形成两条环线,为我们的游览平添了几分趣味性。游人在这往复循环之中,总觉得空间被不断的扩大了,这也正是传统园林所追求的意境)))/循环往复则视觉无尽,视觉无尽则空间无限0。

者主要运用掩、隔、破的手法,使得这块面积很小的水面给人以处处视觉无尽的感受。水面的四周都用建筑和树石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使我们不觉水面之小,反有山林的幽之趣。隔的方法有很多,本园中设计者在水面的最窄处筑一座精致的砖拱桥,空间上虽有隔断之意,各自相对独立成境,但又隔而不断相互融于景境之中,有着往复无尽的空间流动之妙。此池水面甚小,打破岸的规整和视界局限就更为重要,设计者运用杂物院的围栏和各种植被的搭配使得这一洼之水却有着悄怆幽213 花木配置

我们知道,中国的古典园林不单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观。此外,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的气候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本园中,设计者在考虑当地气候的条件下,运用点种、从植和盆栽的手法将各种植被移于园中,使此园处处充满者诗情画意。214 遮阳棚架

在这一方小园之上覆以满铺的遮阳棚架,高度与茶室的屋顶持平,在餐厅处镂空棚架和坡屋顶取得穿插的效果,因为在屋面上无法种植高大的乔木,所以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在功能上起到遮阳的作用,形式上统一了,同时又为小园带来了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3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我们曾把一种建筑立面的处理方法称为两层皮,就是指在建筑表皮之外再做一层立面,目的是为了更加灵活地进行立面设计,从而脱开建筑结构本身的限制。在本方案中,设计者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但是他的目的却与上述的意图大相径庭。在结构柱网的外侧,建筑师在2~4层的高度上做了一面混凝土隔栅,而建筑的墙体则在柱网内根据每层的功能不同而灵活布置(基本退后柱网115m的距离),因此在外层隔栅和内层墙体之间便形成了一个3层通高的过渡空间,在每层退后的空间内巧植绿化,增加其观赏性和趣味性,同时为室内和建筑外部创造出宜人的过渡空间,体现了空间的渗

图1 通往餐厅的木桥

的山野风致。

透性和流动性。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是中国古典园林

的重要特点之一,庭院深深,所描绘的正是诗人对这种意境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造成的。一个大的空间,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就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这个道理与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流动空间0理论十分相似,同时也说明将我国的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地域性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图2 过渡空间

212 庭院理水

以池沼为中心,环水布置建筑,是中小园林的基本布局方式,水不仅是创造咫尺山林的不可缺少的材料,同时还有调节环境小气候的生态学意义。在本园的水面设计中,设计

1 2 3 4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3

郭 湛.从上海艺术博物馆到香山饭店.华中建筑,1997(17)汪 芳,查尔斯.柯里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

造园与露天空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当代应用)))宋宇辉,等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