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县实验小学 刘川生
培育一代“四有”新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发生在校学生中的诸多不良现象,大多是由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加强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让“尖子”生消除恐惧与自傲
对于那些学业优秀的“尖子生”来说,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老师的宠儿,迎接他们的大多是表扬与鲜花,往往由于引导调控不当,形成种种不健康的心理。比如有的孩子由于过分追求完善,常常因偶尔一次失败而惊慌失措;还有的孩子盲目自傲,看不起别的学生。而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如巧设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或开展一些他们不擅长而别人特别擅长的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但要勇于挑战失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要正视自己的不是,学会尊重他人。
二、让后进生自尊自爱
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在学校里,一些孩子自身的弱点以及在留守家庭中形成的行为偏差会自然地表露出来,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教育,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因人施教,帮助他们自尊、自爱。要让后进生感觉到他们在老师的心目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我们应给于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板演、提问优先,开展的各种活动优先参加„„,让这些孩子们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摆脱悲观失望的心理,追求不断的进步。
三、让胆小的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发现孩子们有这样的举动,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孩子经过思考,勇敢的举起了手,而有的孩子的手却在耳边来回晃动,举旗不定。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那些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上。一个“怕”字在他们心里作了怪,怕答错了引起同学们的哄笑,更怕老师的责怪,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一只孤雁,远离群体。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适时地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我班有个男孩,胆子很小,课堂上从来不举手发言。为了让他敢于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心声,我就对所有的学生说:“谁不举手,老师就叫他回答问题。”这个孩子听了,低着头也举起了手,但手还没举过耳朵。我就偏偏请他答问。刚开始,这个学生常常急得满头是汗,声音很小,我就让他一遍又一遍地说,最后给以表扬。这样一个月下来,这个孩子发言越来越积极,从他的洪亮声音里感受到他的自信心变足了。
总之,健康的心理就会塑造健康的人生。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