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姜黄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研究

姜黄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第22卷第8期Zhejiang JITCWM(Vo1.2 N0 20 ・药学园地・ 姜黄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研究 方悦黄芳郑琦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药房杭州310003 关键词姜黄素 消化系肿瘤抗癌作用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姜黄其性味 辛、苦、温,可行气破瘀、通经止痛,早在公元700年即 作为草药存在于印度和中国。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 属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主要药 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肿瘤、抗HIV病毒等,且毒性很低。其抗肿瘤作用 于1985年由印度学者Kuttan首次提出。最近发现姜 黄素对多种人类消化系统的肿瘤有化学预防和治疗 作用。 1姜黄素的理化性质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在碱性 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时呈黄色。对还原剂的稳 定性较强,着色性强(不是对蛋白质),一经着色不易 退色,但对光、热、铁离子敏感,耐光性、耐热性、耐铁 离子性较差。 2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 2.1 口腔癌刘泽嵌等 报道姜黄素对DMBA诱发 的地鼠口腔癌有预防作用,其机制与保护DNA损伤、 抑制细胞增殖有关。庞宝兴等12]报道姜黄素对人口 腔鳞癌细胞Tea81 13及Tb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陈教文等 报道姜黄素可抑 制口腔舌癌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使cdc27、 EGFR sub—strate 1 5、PPAR—alpha和H2A histone基 因表达水平降低,从而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M 期,达到抗舌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2.2食道癌Ushida等㈣报道膳食姜黄素对N一亚硝 基苯甲基胺(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在促发阶段 和发展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且食管癌及癌前损伤的 发生率和多形性均低于对照组。田芳等 报道,姜 黄素可以通过抑制Is:Bet的磷酸化阻断NF—KB信号 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凋亡,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 殖,增加细胞对5一FU的敏感性。 2.3 胃 癌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Mahady等嘲报道, 姜黄素能抑制体内和体外幽门螺旋杆菌的增长。故 姜黄素是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化学预防剂。王萍等 选用人胃癌MGC82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MGC823细胞的增殖抑 制作用,流式细胞仪监测凋亡;荧光显微镜技术和电 镜技术,观察姜黄素对细胞诱发凋亡及细胞周期的 变化。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其 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分析 仪结果表明,姜黄素能使MGC823细胞在加药后48h 出现凋亡峰。电镜观察可见姜黄素能使细胞发生凋 亡,出现核边集及染色质浓缩成块状。 2.4肝癌厉红元等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抑制 QGY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呈依赖关系,72h的中效浓度(ic5o)为49.50p ̄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 导细胞凋亡。 2.5结肠癌 田慧军等 研究表明,姜黄素能抑制 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 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下调bcl一2基因表达有关。 覃勇等r-叫研究表明,姜黄素能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 及功能,提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逆转结 肠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曹军等” 1研究表明,姜黄 素与5一Fu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并协同抑制HT一29细胞内COX一2的表达。 3结论 姜黄素由于吸收不良和代谢快速,所以血清水 平低,组织的选择性和半衰期短等造成姜黄素的生 物利用度小。但姜黄素的分布研究表明,其在小肠、 结肠和肝、有大量的积累,这是它更适合消化系肿瘤 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在开发新的方法来克服姜黄素 的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这些方法包括添加药用辅 料,如脂质体、胶束、磷脂复合物和纳米粒子来改进 65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第22卷第8期Zhejiang JITCWM(Vo1.22 No.8 2012) 其代谢途径。 参考文献 16j Mahady GB,Pendland SL,Yun G,et a1.Turmeric(Curcuma longa)and curcomin inhibit the growth of Helicobacter pylo— ri,a group 1 carcinogen[Jj.Anticancer Res,2002,22(6C): 4179. [1]刘泽嵌,崔文明,王伟,等.姜黄素对DMBA诱发的地鼠1:3 腔癌预防作用癌变[J].畸变・突变,2005,(4):206—210. [7]王萍,陈俊林.姜黄素对人胃癌M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 [2]庞宝兴,金晓明,贾暮云,等.姜黄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 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9):550—552. [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566—570. [8]厉红元,车艺.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6):449—451. 及其bcl一2表达相关性研究[J]_肿瘤防治研究,2006, (3):449—451. 王笛乐.姜黄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 [3]陈教文,汤亚玲,刘红,等.姜黄素对口腔舌癌细胞增殖 [9]田慧军,与转移能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2011,(1):83—86. 傅仲学,卢伟东,等.姜黄素逆转人结肠癌细胞株 [4]Ushida J,Sugie S,Kawabata K,et a1.Chemopreventive ef- [1O]覃勇,HCT一8/VCR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fect of cureumin on 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induced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in rats lJj.Jpn J Cancer Res, 2000,91(9):893. 2011,32(3):9—11. [11]曹军,姜丽平,耿成燕,等.姜黄素致人结肠癌HT一29细 胞DNA损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6):665— 666. [5]田芳,宋敏,许培荣,等.姜黄素阻断NF一.cB信号通路促进 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J].癌症(英文版),2008, (6):566—570. 收稿日期:2012—02—14 药疹266例临床分析 王思平关键词 药疹致敏药物临床分析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310009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药物 例,数小时内出现皮疹l2例,24h内出现35例,~3 通过注射、内服、外用等方式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皮肤 天出现98例,~14天出现48例,>14天出现29例,其 黏膜的反应。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容易造成医 中有3例潜伏期为2个月左右。有药物或食物过敏 疗纠纷。因此药疹与临床各个科室的关系均相当密 史105例。105例中,潜伏期<24h 32例,~3天内出现 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因药疹收治 56例,~14天10例,大于2周7例。 入院的26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结果 2.1 药疹类型266例药疹以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 1.1 一般资料一266例均为本院皮肤科2008年1月 和多形红斑型最常见,其次为麻疹型、红皮病型、重 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入院诊断为药疹,且引起 症多型红斑和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性皮疹也不少 药疹的怀疑药品比较明确。其中男96例,女170例, 见。青霉素类引起的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最 男女比1:1.77;年龄1~89岁,平均44.66岁,18~6O岁 多,共有55例,占32.54%;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和头孢 189例,占71.05%。皮疹类型按《杨国亮皮肤病学》”】 类,分别有23例和22例,占13.61%和13.02%。引起 分型,致敏药物按《临床用药须知》 分类。 多型红斑中的药物也是以青霉素类为多,有28例,占 1.2致敏药物266例中,151例明确由一种药物引 17.95%;其次是中成药和中药类22例,占14.10%。 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共 起,占56.77%,怀疑两种药物合用引起82例,占 见表1。 30.82%,怀疑因三种药物合用引起23例,占8.65%, 2.2致敏药物种类怀疑是四种药物以上引起1O例,占3.76%。 161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其次是中成药、 1.3药物过敏史和潜伏期有明确潜伏期者222 解热镇痛类药、抗痛风药、抗精神病药,见表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