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3月 向阳小学

第二周:

手工制作:巧制储蓄罐

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废旧矿泉水饮料瓶、小刀、彩带卡纸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

很多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储蓄罐,但是大部分的小朋友的储蓄罐应该都是自己买的吧,那么今天呢,我就教大家一起来做“低碳”储蓄罐,既环保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每户人家都应该有一次性塑料瓶吧!那么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它了哦!首先准备好材料:彩色卡纸,矿泉水瓶,彩带纸,记号笔等。

1、在矿泉水瓶上端用刀挖一个长条形口。

2.彩带卡纸剪出狮子头和鬃毛的形状。

3、把头部和鬃毛图形粘到一起,并且剪出一部分五官。

4、将剪好的部件用海绵胶(这样比较有立体感)粘到狮子头上。

5、剪两条彩带条,作为胡须粘上,并且撕开成条状。

6、画上眼睛和鬃毛上的花纹,狮子头部就完成了。

7、将矿泉水瓶粘到狮子头上,这样储蓄罐就完成了。 这是正面

第三周:

手工制作:童话小屋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废旧物品的最大价值。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一些塑料管,火柴个用彩纸包好的小纸盒,一卷

双面胶,几张彩纸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吧,还有故事中形形色色的童话小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来做个漂亮的小木屋吧,给自己的玩具安一个家,这样家里的人看了之后也会很开心的!

步骤1:首先,先准备好材料:一些塑料管,火柴,一个用彩纸包好的小纸盒,一卷双面胶,几张彩纸;

步骤2:在纸上画门窗,然后将他们

上小朋友们最擅长的

剪下来;

步骤3:将门窗粘到合适的位置上;

步骤4:把火柴棒并排粘到纸盒的下面;

步骤5:剪出一张红塑料管一一粘贴好,搭配哦!

步骤6:最后将屋顶粘贴好就可以了!

纸,作为房顶,再把一定要注意颜色的

第四周:

手工制作:\"青蛙\"收藏盒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废旧物品的最大价值。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大塑料桶两个、万能胶、拉链、剪刀。 教学内容及步骤:

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出精致实用的物品,这就是手工教程的魅力所在。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利用塑料桶制作成一款青蛙收藏盒。

准备材料:大塑料桶两个、万能胶、拉链、剪刀。 1、首先取出准备好的大塑料桶,然后将里外都清洗干净,清洗好了以后然后用剪刀将瓶子的底部给裁剪出来。

2、按照同样的手法将另外一个瓶子的底部也裁剪出来,裁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大小和角度的问题。

3、取出万能胶,将万能胶给涂抹到塑料桶底部一圈。将两个塑料桶的底部都需要涂抹上万能胶,我们在涂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粘到身上来。

4、然后再取出我们准备好的拉链,将拉线给改造一下使其正好的大小。

5、然后将拉线给粘贴到塑料桶的万能胶上,粘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点的仔细的粘贴,等到粘贴住了以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6、等到下面的万能胶干了以后,那么剩下的就是上面了,将拉链拉开,然后将上面也固定住。最后我们只需要再为其加上两个眼睛就可以了。一款青蛙收藏盒就制作出来了。

第五周: 《 折 形 状 》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不同。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实验的变量。

教学准备:

1、每组包装纸4张,1张实验记录单 2、自制形状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物体形状有关。(板书:1、折形状)你知道哪些形状?现在请大家就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这些形状,看一看谁最能发现?

2、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说准确物体形状名称) 3、 大家刚才找到了这么多形状,其实形状在我们生活中很普遍,但可以归结为这四种基本形状(出示锥体、台体、柱体、球体模型,并板书:锥体、台体、柱体、球体,然后简单说明四种形状特点)。如果把这些形状切开就会得到其它的形状,要是把这些切开的小物体组合在一起的话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形状了(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说说它们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现在,我们把发现的眼睛放开,放到我们大自然中找一找形状(出示自然图片并让学生说出形状)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它们长成这样的形状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在它们形状的启发下模仿也构建了类似的建筑及用品。(出示人造物体)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这样的形状有些什么好处? 4、 学生交流。

5、小结并过渡:不同形状能使各种生物得到更好生存和发展,能让我们使用美观又稳固的物品,其实它们都具有支撑

作用,就是承受一定的重物的能力。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它也是具有一定承受重物的能力。 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谈话:老师手里有一张A4纸,你们能不能就用它托起一块红砖,并且要保证红砖离桌面15厘米以上吗?(出示问题)(让几个学生用手感受红砖的重量)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2、 学生上台演示用纸托起红砖(让多位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学生演示不成功,老师即时演示。

3、提问:他(我)是怎样让纸托起了红砖?为什么这样做? 4、学生交流。

5、过渡:我们把一张薄薄的纸平铺,纸没有托起红砖。而当我们把它的形状从长方形折成圆筒形时托起了红砖。这说明了什么?(板书: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承受力)教师举例一块木板改变形状就能把我们托起。形状的承受力对我们来讲作用真大呀!你们想不想探讨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这个问题呀?(出示问题)

物体的形状很多,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柱体的承受力。你们能用纸折出些什么样的柱体呀? 6、学生交流。(认识“棱”的概念)

7、谈话:我们就选择三棱形、长方体、六棱体、圆柱体来研究它们承受力。(出示条件不一的)

8、提问:如果我们要拿它们来比哪个承受力,我们要怎么做?(出示问题)

9、学生交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书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10、那,我们就拿这四个形状做实验吧!

提问:那我们折形状时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出示问题) 11、学生交流(老师随机补充不足之处)

12、谈话:刚才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这个问题时应该保持形状纸大小、高矮、纸质、厚薄这些条件一样,只改变形状这一条件。(板书:大小、高矮、纸质、厚薄)这样的几个用同样的纸、沿着同样的边折成的大小一样不同形状的纸筒,这时我们再来比较它们的支撑重物的能力的强弱就公平了,如果它们支撑重物的能力不同的话,就只跟它们的形状有关了。

13、老师这有条件一样的纸筒(出示条件一样的三棱形、长方体、六棱体、圆柱体)我们先来猜一猜,这几个不同形状的纸筒哪一个支撑重物的能力强,哪一个支撑重物的能力差,给它们排排队。(出示记录单)请每个小组记录员在“预测”一栏中用“1、2、3、4”表示从强到弱地排列出你们小组的预测。

14、汇报预测结果,填入汇总单。

15、提问:刚才各组的结论只是大家的预测罢了,要想知道大家说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那么在我们动手操作这个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做小结出示)

(1)应放相同的重物(书),要一本一本地小心地放; (2) 纸筒要竖放,并要放在书的下方正中间,要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手; (3)一个纸筒只能使用一次;

(4)放到纸筒倒了为止,如果在某一个纸筒上放了5本书,塌下去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是4本书,就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写“4”。

16、老师补充出示实验习惯要求(“实验提示:1、分工合作 2、轻声讨论 3、认真记录 4、 讲究卫生”)并讲解要求。(每两人做出一个形状的纸筒,并做实验,每个组所有形状做完实验就请组长送上实验记录单。事先老师已经把它分成了不同的等分,大家先折一折,再把相接的边用胶带粘好,做成不同形状的纸筒。) 大家开始实验吧 。让我们看看哪些组又好又快地完成实验。

17、学生做纸筒实验,并做好记录。把各组实验结果填入汇总单。(先做完实验的组先填入)

18、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板书: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相同)

19、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八边形的纸筒的承受力有多大? 20、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可以托起重物。也发现了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和弯曲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也是不同的。(出示)

第六周:

手工制作:风筝

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报纸、 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

现在做风筝的人少了,其实放自己亲自做的风筝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一举多得,下面就教教如何制作简易家式风筝。

工具/原料:

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步骤: 准备一张报纸

把报纸裁剪成一个正方形和小方形,如图

准备好两支小竹丝(可以是竹席丝来代替),一条长度是报纸对角线的长度,一条是报纸对角线弓行的长度。如图

将较短的竹丝用胶布粘于正方形报纸的对角线上,然后将较长的竹丝呈弓字形用胶布粘于另一报纸的对角线。如图

用另外的报纸裁剪成条丝状,用于风筝的尾巴。尾巴大约占整个风筝的4份之3。如图

把裁剪好的条丝报纸连接粘贴,并粘贴于风筝弓箭形的尾部,如图

最后是绑风筝的牵拉绳,绑上面大约占2份之1的位置左右,不能绑太上面,绑下面的位置大约是弓形竹丝两端的水平位置或稍微下面一点点。绑好用手拖住绳子拉起风筝跑一下,试试风筝的受力情况。如图

第七周:

手工制作——鲜花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废旧物品的最大价值。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红色卡纸、胶带、剪刀、笔。 教学内容及步骤:

母亲节马上就到了,想好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了么?其实自己动手做的礼物是最给力的。那今天就教大家做一束鲜花,呵呵。

材料与工具:红色卡纸、胶带、剪刀、笔。 步骤一:在红色卡纸上用笔在上面画好一个大概的圈圈,然后剪下,如图所示。

步骤二:顺着你所画的印迹用剪刀剪开,可以剪得稍微随意些。

步骤三:从外圈开始按照图中所示样式进行卷折,直到再不能卷为止。

步骤四:将下面用胶带固定好,简单

而又美丽的红玫瑰花就做好了啦。

颜色和纸张大小都可出来的纸玫瑰花效果将后将它们粘连在枝条

以随意选择,这样制作会是异彩纷呈的哦,最上。

第八周:

树叶粘贴画 制作

教学目的

1.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3. 3.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

两副树叶贴画作品、各种各样的树叶、卡纸、胶水、剪刀、多媒体、等。

各种各样的树叶、卡纸(8开)、剪刀、胶水、吸水性较好的书本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借助树叶的各种形状进行拼摆造型,表现物象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1.师生问好 2.整队 (1)检查学生人数

(2)分组(每4人1小队并为小队命名如:“国旗小队”、“优秀小队”„„)

二、导言激趣,明确目标

1.导言:“同学们,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有红的、金黄的、三角形的、细长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们一起

到生物园里去看一看吧!” 2.出示目标:

请看A同学的提示:(1)收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 请看B同学的提示:(2)分组讨论所收集树叶的形状、颜色及可制作对象。

3.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队采集的树叶种类多、颜色丰富、形状特别。

4. 安全教育(A请各小队在采集过程中注意安全。B由各小队队长负责本小队安全。走,我们出发吧!) 三、体验感受 1.学生收集树叶 2.教师提示:

(1)收集颜色、形状比较特别的树叶; (2)将树叶夹到书里。

(3)收集过程中请各小队互相讨论(4)以收集落叶为主,不要随意攀折树枝。 3.师生一起收集树叶 四、思考造型

1.让各小队派代表展示本小队收集情况 2.学生说出所收集树叶的特点:

(1)颜色丰富(如:黄色、红色、紫色„„)

(2)形状各异(如:象金鱼的尾巴、象老虎的身子、象虾的触

须、象飞机的“翅膀”、象水草„„) 3.师生共同探讨,进行相叶造型思考。

(1)小队进行展示竞赛(请各小队讨论并说出其树叶可制作的对象,可以“一叶多思”) (2)综合各小队相叶造型情况(如:金鱼、小猪、大公鸡、虾、飞机、轮船、宝塔„„) (3)教师小结,补充可造型对象(人物、动物、植物、建筑„„) 1.展示小队收集树叶(评价)

2.根据实际进行第二次采集(提示:就近收集、注意安全) 五、学生制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小队竞赛,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展评作业,推广经验 (1)让学生展示作业

(2)共同探讨,提出建议(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构图、拼摆、颜色搭配等)

七、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树叶制作了漂亮的树叶贴画作品,学会了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录相(播放西北附近同龄学生的生活环境片段)这是西北地区儿童的家园,那里没有绿树,没有花草,更没有丰富多彩的树叶,也就没有漂亮的树叶贴画了。(播放上杭森林景观片段)而我们家乡,绿树成荫,我们可以利用落叶制作更多更美的树叶工艺品。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大自然。

第九周: 折大象 教学目标:

1、引导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1. 培养仔细、耐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

正方形彩纸、图示。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 引导学习按图示折纸。 2、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 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提醒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展评作品,把大象穿在绳上,可以做集场的角色游戏。

第十一周:

美丽的十字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十字绣”:名字的来历、表现题材及它的实用性。

2.使学生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喜欢刺绣吗?今天,让我们学绣一种又简单又实用的刺绣方法:“十字绣” 2.“十字绣”简介:

十字绣,因其针法皆为打“斜十字”,故称“十字绣”。又因其技法简单,被戏称为“傻瓜绣”。源于土耳其,后传至意大利,经西方传教士流入中国,故又称“北京挑花”。 3.“十字绣”的表现题材及它的实用性 表现题材: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花卉,风景,中国画,油画,甚至卡通等等„„ 实用性:靠垫和包包 装饰画 纸巾盒 桌 布 手机挂件 钥匙圈。。。 讨论:你会把十字绣应用在哪些装饰中呢?

4.大家来学习一下“十字绣”的基本技法: 1)针法:全针、半针、1/4针、1/2针 2)走针顺序 学生练习:

3)图纸识读(以小熊觉觉为例) a.颜色符号表明不同针法 b.颜色线号表明不同针法

5. 教师讲解、演示“十字绣”绣制过程:

1)在画稿上找出中心点(上下箭头与左右箭头相交点); 2)在方格布上找出中心点作记号; 3)按图纸选择相应彩线,穿针后并成两股; 4)在记号处的反面起针刺绣; 5)压线方向要一致. 6)收针 7)勾边 8)整理

9) 清洁 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尝试。 注意事项: 1)压线要一致;

2)起针,收针不能打结,线头要压在其它绣线中; 3)抽线用力均匀,线迹平整.

第十二周:

有趣的橡皮泥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橡皮泥造型,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各种捏制 技巧。

2.通过橡皮泥造型,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橡皮泥造型的技巧。 教学难点: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具准备:白盘、彩笔、橡皮泥、大头针、剪刀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奇特的东西,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展示各种橡皮泥手工制作)

2.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最喜欢什么? 3.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橡皮泥制作的作品? 4.学生交流,师适时引导。 二、引导制作 1.选择制作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橡皮泥的颜色。 三、动手创作

1.学生分组,捏制自己选择的作品 2.教师到学生中间巡回辅导。 四、鉴赏作品

1.把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2.同学互相观察讨论各自制作的优缺点 3.大家讨论不好的地方用该如何改进 五、自制作品

1.师:刚才是我们选择作品模仿制作的,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想制作的作品吧?,下面我们就展开联想自己制作一个作品,看看谁的最有创新意识。 2.学生分组讨论准备自己的作品 3.动手制作(教师给与指导) 六、作品欣赏

选出好的作品给大家展示

第十三周: 橡皮泥制作比赛

一、1.师:上节课我们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模仿制作了作品,同学们玩的开心吗?我感觉同学们没玩够,是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橡皮泥制作。但是这节课我们来个各组制作打比赛好吗?

2.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橡皮泥分给各组 3. 各组自己讨论要制作什么作品 4. 各组讨论好同时开始制作 三、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与要求

四、 学生开始制作比赛(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提供所需用品)

五、 学生作品展示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选出好的作品,在展台上展示 六、 教师总结

第十四周:

有趣的蛋壳造型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具有初步概括能力,对于适形的设计应用有了基础的认知,了解一些简单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设计制作步骤图。他们具有初步的色彩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的一些方法都已经很熟练了,对立体形象思维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设计出新的立体形象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大部分同学能够表达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立体的有趣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感受蛋壳的特性,学习利用蛋壳、彩纸等

多种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2、运用剪、贴、卷、折等方法和夸张、概括的装饰手法设计制作蛋壳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观察、分析、比较作品,在探究中体验、感受设计制作方法,学会借助彩纸等材料进行蛋壳造型的设计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设计一个有趣的蛋壳造型。

教学难点:蛋壳造型概括、夸张、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可是一个收藏专

家哦!想知道老师最

喜欢收藏什么吗?请看——出示废弃蛋壳。废弃的蛋壳能成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品,(多媒体出示蛋壳艺术品)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蛋壳造型》,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体验,小组探究 1、让学生摸摸蛋壳: 老师和同学拿着蛋壳:同学们把鸡蛋放在手上摸一摸,你发现蛋壳是怎么样的?

(2) 蛋壳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蛋壳放在桌子没拿好,会出现什么状况?

(3)保护蛋壳。 师:椭圆的蛋壳喜欢在桌子上乱跑,同学们要保管好蛋壳,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注意千万不要掉在地上。

2、蛋壳底座的做法: (1)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蛋壳平稳摆放呢?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怎样将蛋壳摆放平稳。学生汇报。

(2)教师示范底座的方法。(课件出示图片) 三、出示图片,集体品评,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 提问:这个不起眼的小蛋壳,可以把蛋壳看作人物或动物的什么部位? 同座讨论,回答 (头部、身体)

2、对比县官、猪八戒的图片和蛋壳作品,古装人物有哪些特点?蛋壳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比较,回答 (县官:四肢被简化了四肢被简化了;猪八戒:头大身小,造型夸张。)

3、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生动?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添加服饰)

4、课件出示图片,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有趣?(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添加道具 )

5、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美观?(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添加装饰图案、色彩)

6、作品用了哪些材料?(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7、教师示范公鸡的做法 ,并请一个同学上台一起合作。 (先剪一个扇形公鸡底座,再将蛋壳横粘在底座上,作为公鸡的头和身子,然后剪出鸡冠、眼睛、嘴、翅膀和尾巴,最后按公鸡的部位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8、总结回顾: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制作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四、艺术实践。 1、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把蛋壳变成什么?

2、你将怎样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进行创作?

3、提出作业要求: (1)、形象设计得有趣、奇特 (2)、用多种材料和方法 (3)、颜色搭配得鲜艳

4、自主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并帮助完成作品的学生把作品摆放到展示区。

五、展示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学生选出认为做的好的作业,说说喜欢的原因,并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六、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用蛋壳做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同学们开不开心呀?蛋壳除了能做这些之外呢,还可以做很多工艺品。请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欣赏用蛋壳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吧! 1、欣赏中国传统彩蛋和外国复活节彩蛋。

2、欣赏蛋壳玩偶和蛋雕。 结束语:通过欣赏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大家一定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喜爱了,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用双手装点我们的生活吧!

第十五周

环保小制作:废瓶盖做可爱玩偶

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各种各样的废旧塑料瓶盖、线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 按照如图样式制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