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课堂展示
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展示作为课堂学习中学生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个体和合作小组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直接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及学生资源的挖掘。学期之初,就课堂学生的展示的运作来看,教师的认识和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疑惑和问题,如何进行课堂展示,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仅就我个人近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做的反思,和大家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做的反思,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明确展示的目的 一、明确展示的目的
课堂展示的目的有: 课堂展示的目的有:
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 ②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②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②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③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③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③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④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④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④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二、展示的原则 二、展示的原则
①激励性原则:展示采取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激
励作用,让学生在展示的对比中认识自己,发现不足,激发斗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②公平性原则:给每个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的机会,不歧 ②公平性原则:给每个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的机会,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 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 名同学。 名同学。
③适时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内容、时机展示,绝不能为展示而展示。 示而展示。
④灵活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已,不同学习情况、 ④灵活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已,不同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个人的特长和才艺,如擅长写的可以板演、擅长绘画的可以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口头展示可以说也可以唱,表演等。 的形式表现,口头展示可以说也可以唱,表演等。 ⑤全员参与原则:展示要顾及每个层次的同学,面向全体,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某些学优生的天地。 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某些学优生的天地。
⑥程序化原则:展示的组织要有一定的常规要求,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避免因组织展示而消耗无谓时间,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
⑦效能性原则:展示要讲效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习任务应当堂完成,因此课堂展示必须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落实好学习目标。 落实好学习目标。
三、展示的内容 三、展示的内容
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有疑问展示问题。 1、有疑问展示问题。 、有疑问展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科学是真正进步。”(爱因斯坦)同时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
来的,创新总是在应对不同的困境或问题时产生的。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动合作小组,因势利导,及时转化为小组或班级的共性问题,交给大家研究,这对于问题提出者是一种激励,也便于学生群体资源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有新意展示创新。 、有新意展示创新。
创新是创新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而总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几乎不存在无知识的所谓创新,也不存在能够脱离知识而存在的单纯的能力。在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中,学生产生新想法、解决问题新方法、新途径是很正常的,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的这些思维火花,让学生展示是对学生深度思考的肯定与鼓励,也能促进学生的个体创新转化为群体创新,促进创新能力形成。 促进创新能力形成。 3、有探究展示过程 、有探究展示过程
科学探究是学生对不确定的预期结果所进行的探索,在这 科学探究是学生对不确定的预期结果所进行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的猜想、假设以及所获取的实验事实与证据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而对所获得的实验事实与证据,及相应的处理、分析、解释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展示生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形成的观点或结果。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展示的过程中,当学生自己观点与别人不同时,或者自己的构思别人暂时还没有想到时,能在他人展示时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认真思考别
人的观点,分析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之处,一旦发现自己的探究结果有问题,要勇于承认、放弃或修改,尽量吸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收他人意见中的合理因素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4、有训练展示结果。 、有训练展示结果。 训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以及大量、 训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以及大量、灵活、新颖、多变的的特点,通过训练结果的展示发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落实、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对结果的评定达到暴露问题,诊断思维缺陷,形成规范的作用。学生间做到有问题要及时纠正,不完善要随时补充,发挥学生的互助功能。练习的展示应照顾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展示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养成规范,形成科学的认识。 问题,而且养成规范,形成科学的认识。 四、展示形式 四、展示形式 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口头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而学生在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言。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示能力的综合提高。 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示能力的综合提高。 1、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 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但不及书面语言精确严谨完整,易于展示,形式灵活表达内容丰富,容量大,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足。展示缺乏持久性,无法让多人同时展示和点评,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展示的形式有说、唱等对于比较简单、直观的内容选择较好。如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 形成、现象的描述等。
2、书面展示 、书面展示
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 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种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不足是时间要求高。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 不足是时间要求高。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 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 、表演肢体语言展示
肢体语言,是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 肢体语言,是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恰当的运用在展示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很多单词学生不一定学过,但是通过老师的肢体语言即相应的指令,学生能通过指令来明白单词的意思 令,学生能通过指令来明白单词的意思 4、教具的展示 、教具的展示
如学习中运用到的头套、实物等,通过这些来增加课堂的 如学习中运用到的头套、实物等,通过这些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趣味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