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下笔似无意意味实深远——谈《祝福》中的“大钱”和“鹰洋”

下笔似无意意味实深远——谈《祝福》中的“大钱”和“鹰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 礴 在《祝福》中,柳妈告诉祥林 嫂要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替 身,以赎解自己罪名后,有这样两 处涉及到钱的描述: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 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 2o13,11 下笔似无意意味实深远 谈《祝福》中的“大钱”和“鹰洋” ◎江苏/李欣荣 币,在宣统前后达在我国流通外 国银元的三分之一,文中统称外 国银元。而当时我国清末和民国 初铸造的“龙洋”和“袁大头”只占 流通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 如此,有一个疑问就有待解 释清楚:既然庙祝已经开口大钱 十二千,为何祥林嫂要换算了十 二元银元?有分析认为,这说明 “土地庙的庙祝更喜欢鹰洋”,文 本中没有任何信息能证明这一 点,毕竟祥林嫂换算银元是其主 动行为。其实,祥林嫂在换算银元 的过程中,并没有受骗吃亏,而是 等价交换,甚至这银元就是鲁四 婶付给她的工钱!因为在“光绪二 十三年及以后,银一两与大钱之 比价为易钱十千”,大钱十二千和 十二元鹰洋在使用价值上基本无 任何差别。并且,从上所述可知清 末流通的大钱基本是当十大钱, 根据当十大钱铸造的减重过 程——咸丰三年(1853)三月始 铸,枚重六钱(22.4克),同年十月 减重为四钱四分(16.4克),同治 六年(1867)减重为三钱二分(1 1.2 克),光绪九年(1883年)减重为二 钱六分(9.7克)——取枚重约10 克,1200枚当十大钱(大钱十二 千)的重量就有十二千克!让鲁四 老爷家一下子拿出1200枚当十 大钱并非不可能,但总脱离了方 便;而让祥林嫂拿着数量这么多、 这么重的钱币去土地庙,也不符 合生活实际。而每枚鹰洋不过重 27.58克,十二枚重量约331克, 携带应该说是非常方便的。 从这点看,鲁迅的创作,即使 在极其细微的方面,也符合当时 节之外赋予了文本更深的内蕴。 如上所述,在清末民国初,银 元和铜元应该是主要流通的货 币。而在鲁迅笔下,辛亥革命后的 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 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 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 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祝福》全文中,共有两种货 币单位:“文”和“元”。“文”是制钱 的货币单位,文章在“十二千”前 加“大钱”二字,而“八十千”“五十 (千)”前却不加,可见“大钱”并非 大笔钱”之意,而是一种特定 称谓。鹰洋的货币单位是8里亚 尔,“元”则是1900年后清朝所铸 铜元的货币单位,1910年清政府 颁布“币制则例”,也将银元的货 币单位称“元”,文章点明“十二元 鹰洋”,而不是如前所写“福兴楼 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 美”(第18节)一样只著一“元” 字。此二处对“大钱”和“鹰洋”的 强调,看似下笔无意,其实反映了 鲁迅行文的严谨和匠心独具。 什么是大钱?清代的大钱,普 遍指咸丰年间为解决剿灭太平天 国的军费开支和治理黄河水患的 河工费、消除财政危机而铸造的 高额虚值铜、铁钱。由于大钱贬值 急剧,当五十以上大钱都在很短 的时间内作废,从各制造局情况 来看,只有当十大钱流通的时间 和范围都较广。咸丰当十铜钱虽 然沿用到清末,但其实际价格只 “一鲁镇却依然使用着前朝的方圆制 钱,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流通货 币。同样,在经历了1890年始大 量制造“龙洋”银元,1910年清朝 发布“币制则例”,辛亥革命后国 民政府公布“国币条例”、铸发袁 大头,国产银元占流通银元总数 四分之一的情况下,祥林嫂换算 值二三文,与鲁迅所写“三百大 钱,以九十二文作为一百”中的兑 率相去甚远,且使用地区主要为 北京城,可知文中的大钱应指同 治、光绪年间(宣统年间未制大 钱)铸造的大钱,其中又以当十为 绝对多数。而在作品的时代背 景——清末民国初,铜元已经代 替制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鹰洋指墨西哥银元,是1840 年鸦片战争后流入我国,达到外 国对华经济侵略目的的主要币 种,也是各国对华贸易的基本货 的银元依然还是“鹰洋”。所谓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钱”和 “鹰洋”在鲁镇的使用情况和其本 身的被使用时间与范围的暌违, 方面真实地反映了鲁镇自然环 境的闭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鲁 镇从社会环境到观念思想的落 后、保守、一成不变——经济上的 币制变化是如此,政治上无论百 日维新还是辛亥革命也都没有对 鲁镇产生实质的影响,鲁四老爷 则依然大骂着“新党”。当鲁镇的 愚昧、无聊的妇女们无情地咀嚼 祥林嫂的痛苦,最后又将其作为 嚼后干涩的甘蔗渣无情地吐掉 时,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思 想的顽固的卫道士,必定也会无 情地咀嚼那些革命者的事迹,他 们是绝不允许新思想、新事物在 鲁镇出现的。而乡间封建神权的 代表庙祝起先对祥林嫂的要求的 “执意不允许”到最后提出象征封 一建政权统治的“十二千大钱”的价 目,暗示了祥林嫂依然生活在封 生活的实际,这恰恰体现出鲁迅 创作的严谨。而将“大钱”和“鹰 洋”点缀在祥林嫂所受人生最后 个重大打击的情节中,又在情 一建的神权和政权之下,饱受封建 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愚弄和摧残: 环境不改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 或许,这就是鲁迅着意“大 钱”和“鹰洋”的深意吧。 (作者单位: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谨文教学‘i走总第38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