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所选用的 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难点确定为: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
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三位同学做剪子、石头、布的游戏,要求: (1)学生用已有知识记录每次游戏的结果. (2)思考:如何计算每位同学的净胜次数.
设计意图:由游戏入手,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青蛙在草地上作左右方向的跳动,规定向左跳为负,向右跳为正,假定每次跳动一个单位长度,因此,向左跳5次记作-5,向右跳5次记作+5.
(1)如果小青蛙先向右跳5次,再向跳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如果小青蛙先向左跳5次,再向左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如果小青蛙先向右跳5次,再向左跳3次,那么小青蛙两次跳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4)如果小青蛙先向左跳动5次,再向右跳动3次,那么两次运动后小青蛙在起点哪一边,离起点多远?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轴的建立为有理数的加法知识几何意义上提供了必要工具.同时,也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形象、直观,方便于理解,探究青蛙跳动的过程,使知识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本课重点,也突出了本课难点.
2、问题课本17面 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青蛙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跳动5次,再向左跳动5次,青蛙从起点向 跳动了 次. (2)先向右跳动5次,再向右跳动5次,青蛙从起点向 跳动了 次.
设计意图:为下面学生探究互为相反数两数相加的法则作铺垫.
3、(1)如果青蛙第1次向右跳动5次,第二次原地不动,两次跳动后小青蛙从起点向右跳动了多少次?
(2)如果青蛙第1次向左跳动了5次,第二次原地不动,两次运动后,小青蛙从起点向左跳动了多少次?
设计意图:为下面学生探究一个数与0相加法则作铺垫
4、问题 从以上问题得到的等式,你能发现有理数加法的的法则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学习自信心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出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
(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让学生完成课本P18的练习1、2,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四)总结反思,加深理解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