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一、三网融合的概念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二、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好处
从1996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始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主要意义有如下
1
几点:
第一,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和广电业的共同发展方向。实现融合,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异质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
第三,实现统一的适应三网融合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有利于给市场发出清晰的信号。特别是视频这样一个对网络和业务具有战略影响力和价值的新领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信息通信业的再次跨越式发展。
第四,实现三网融合也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主导思想舆论阵地,促进文化繁荣,将互联网视听内容纳入到国家统一监管的范畴,推进统一的监管框架的确立。
第五,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三网融合的实施还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源动力,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三、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上的实施方法 1.三网融合的综合业务平台
三网融合的通信网络将是一个覆盖全球、功能强大、业务齐全的信息服务网络,即为全球一体化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而这一网络结构应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结合体系,为全球任一地点,采用任何终端的用户提供综合的语音、数字、图像等多种服务。因特网的广泛业务,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全球WWW浏览,已使因特网成为人们广为利用的网络技术,而未来的网络是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因特网是实现这一网络综合化的基础,也是实现三网融合的综合业务平台。对如何构成高速数据传输链路IP主干网,已成为当今信息传输领域的焦点。
2
2.三网融合的接入网技术
近年来,高速大容量的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通信系统以及波分复用密集技术的成熟,加之逐渐成熟的ATM交换技术又为宽带综合业务交换奠定了良好基础。宽带接入网络在采用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拓扑网络以后,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它可以通过一个HFC接入网,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话、数据和视频图像等综合业务。目前HFC接入网技术已逐步成熟,提供的业务除了电话、模拟广播电视业务外,还可提供窄带ISDN业务、高速数据通信业务、数字视频点播(NVoD)和其他各种高速信息服务业务,它以足够的带宽较好的解决了传输瓶颈问题。
同时,HFC不仅仅是用光纤取代了同轴电缆,而且引进了一种新的拓朴结构——节点结构,这种结构使网络很容易向各个小区提供交换服务。三网融合并不是原来的简单延伸,而是将开拓出一个以IP为基础的新一代电信网络,提供IP电话、视频点播、交互式游戏、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应用。 3.IPTV系统架构
IPTV业务之端到端的系统网络架构
图为IPTV端到端的系统网络架构,IPTV前端一般具有完成节目采集与存储和服务两种功能。节目采集包含节目的接收(如从卫星、CATV网、地面无线和IP/ATM网络等)、节目的压缩编码或变换编(transcoding)及格式化、
3
加密和DRM打包及节目生成等。节目存储和服务则完成对经节目采集程序处理后生成的节目大规模存储或播送服务。IPTV所使用的DRM技术,与传统的条件接收技术相比,具有二个基本的不同之处。其一,前者是对视音频流媒体内容本身进行加密;其二,前者的DRM授权/密钥一般不与被加密的视音频流媒体节目流一起传送。
IPTV系统的节目传送功能是由IP骨干网、IP城域网、有线电视前端或电信中心站及相应的宽带接入网络完成的。对以IP单播或组播方式发送的视音频流媒体节目流进行路由交换传输,是IP骨干网和IP城域网在IPTV系统网络中要发挥的基本功能。一般而言,IP骨干网和IP城域网现有的路由器可以很容易地支持各种不同的IP单播路由协议,但其中许多必须通过升级方能支持IP组播路由交换。目前,各设备厂家普遍支持的IP组播协议是IGMPv2。为了保证所传送的IPTV节目流的质量和实时收看性,IP骨干网和IP城域网通常要采用各种不同的IPQoS技术,如Diffserv和MPLS等。
此外,为了提高对IPTV节目流点播的响应和传输实时性,以及解决或减缓IPTV点播请求之冲击性和波动性对IPTV前端设计容量所造成的压力,IP骨干网和IP城域网上普遍采用了内容分送网络技术。IP骨干网和IP城域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低层物理网,以IP over SDH/SONET(即Packet over SDH/SONET),IP over ATM或IP over DWDM Optical(如千兆/万兆光以太网)的方式提供传输服务。有线电视前端或电信中心站则根据相应的宽带接入网络,如Cable Modem网络或DSL网络将IP视音频流媒体节目流以IP over DOCSIS或IP over DSL的方式,通过放在有线电视前端的CMTS鉴定或电信中心站的DSLAM设备,向用户发送出去。有线电视前端或电信中心站还往往配备有视音频流媒体节目流内容服务器和DRM授权/密钥服务器,具有节目存储和服务功能。
IPTV用户终端设备被用来接收、存储和播放及转发IP视音频流媒体节目。基本型IPTV用户终端设备的硬件没有内置CableModem或DSLModem,它只提供一个以太网接口,与外部的CableModem,DSL Modem或以太网HUB相接。集成式的IPTV用户终端设备则内置Cable Modem或DSL Modem,可
4
与Cable Modem或DSL宽带网络直接相连。高端IPTV用户终端设备还带有内置硬盘,可以提供IPTV DVR功能,甚至支持IEEE802.11无线联网功能,能将受DRM保护的IP视音频流媒体节目通过无线传输给其他设备,如PC机等。一个IPTV用户终端设备必须带有IPTV系统所使用的DRM技术之客户端软件。为了使IPTV系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业务平台,IPTV用户终端设备通常还使用了中间件软件。EPG、用户管理、媒体资产管理、收费及各种应用业务的相关软件也是IPTV系统之必须具有的部件。 四、三网融合在应用层面上的实现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IP地址作为IP网络的最基础地址资源,是三网融合的先决条件。伴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的加速,IPv4地址资源呈现快速消耗的趋势。IPv4地址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性,使得可用的IPv4地址资源越来越少,濒临枯竭。为改变IPv4地址资源受限所造成的被动局面,由IPv4向IPv6平稳过渡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各大运营商正在积极推动IPv6的部署和应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终端用户和产业链上游的CP/SP缺乏向IPv6迁移的动力,以致造成了目前IPv6部署和应用推进乏力的局面。三网融合加速了IPv6的部署和应用。
三网融合将产生巨大的IP地址需求,需求来自两方面:近期,以IPTV为代表的视频业务需要更大的IP寻址空间;远期,物联网等相关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将使IP延展到更广泛的网络空间。
人类70%的信息源于视觉,视频相关的信息服务一直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广电运营商将会以IPTV业务为基础向其他业务领域推进,而电信运营商则会利用三网融合政策开展IPTV业务,以占领新的制高点,因此IPTV是三网融合的主要切入点,将对IP地址产生大量需求。
现网设备主要基于IPv4,不可能短时间内通过设备更换的方式升级到IPv6。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建设一张独立的IPv6网络同样是不现实的。目前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过渡。在此过程中,应关注过渡方式、地址规划和
5
安全等问题。目前过渡技术有双线技术、隧道技术和协议转换技术等,每种过渡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场景,过渡技术的选择,不仅要关注过渡过程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还应考虑网络、终端和平台的改造成本及技术演进的复杂性。
三网融合产生了巨大的IP地址需求,同时,三网融合初期IPTV业务的相对封闭性,为IPV6地址的引入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应该利用三网融合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IPV6的部署和应用。
结束语:
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