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卫检验师精题解析血液

人卫检验师精题解析血液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临床血液学检验 基础知识

1.属于血细胞生理学范畴的是:细胞分化 2.属于遗传血液学范畴的是:信息传递

3.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是:相互交替,此消彼长 4.只能短期重建造血的是:早期造血祖细胞 5.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的是:造血干细胞

6.在血细胞的增殖中,与多数系统增殖方式不同的是:巨核细胞 7.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侠,产生红细胞的场所是:骨髓 8.B淋巴祖细胞的发育部位是:骨髓

9.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的阶段是:<4岁

10.在胚胎期,骨髓成为造血高度发育的阶段是在人胚发育的:第8个月 11.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巨核细胞

12.可出现两种类型颗粒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13.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间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呈嗜多色性,符合的是:中幼红细胞

14.核染色质浓密成块,常呈车轮状或龟背状,无核仁,胞质丰富,有泡沫感,是:浆细胞 15.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统中比例最高的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6.粒细胞系统细胞体积最大的阶段是:早幼粒细胞

17.胞质欧诺个开始出现嗜碱性颗粒的阶段是:中幼粒细胞

18.正常情况下,既可出现在骨髓中,也可出现在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是:杆状核粒细胞 19.嗜酸性粒细胞体积最大的阶段是:中幼粒细胞

20.在染色中加入L-酒石酸,观察抑制情况的化学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

21.过氧化物酶染色后显示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其阳性级别是:+++ 22.去吧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结果+和++的红色颗粒数量是:10个 23.铁染色时,骨髓小粒中的铁属于:细胞外铁

24.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1/2以上 25.铁粒红细胞指:成熟红细胞

26.采用偶氮耦联法原理的化学染色是:碱性磷酸酶染色 27.符合碱性磷酸酶火星生理性改变的是:分娩时活性增高

28.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化学染色特点是: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3% 29.白血病细胞内无Auer小体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类型是M0 30.与M0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在形态学上类似的是ALL-L2 31.胞质中含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并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数条或数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的白血病是:M3

32.M4型白血病的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的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形态学上: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 33.血象中篮细胞增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4.B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主要表达的B细胞特异性抗原有:CD5 35.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的浆细胞应>20% 36.霍启金病的骨髓组织活检可将R-S细胞阳性率提高到9%-22% 37.属于浆细胞病的是:骨髓瘤

38.属于骨髓增生型疾病的是:骨髓纤维化

39.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主要表现为粒系细胞明显减低和缺乏: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 40.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显示为:增生活跃

41.维生素K缺乏时,水平或活性减低的项目是:蛋白C 42.亚临床型血友病A时的FⅧ:C应为:26%-45%

43.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 44.α2纤溶酶抑制物减低见于:DIC

45.肩膀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的指标是:D-二聚体 46.能够被蛋白C灭活的凝血因子是:Fva

47.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的物质是:PAI-1 48.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T 49.区分遗传性和继发性铁粒幼型贫血的是:发病年龄 50.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主要存在的形式是:铁蛋白 51.关于微量元素铁:人体内铁主要经胆汁、尿液排泄 52.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53.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

54.骨髓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55.通过进行骨髓检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是: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6.铁吸收率的正确范围是:10%-35%

57.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是:全胃切除

58.细胞外铁呈阴性,铁粒幼细胞占13%,可能是:缺铁性贫血 59.红细胞镰变实验所用试剂是Na2S2O2

60.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峰(nm)是在:540 61血清铁浓度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62.测总铁结合力需先测血清铁

63.进行糖原染色时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缺铁性贫血

原始细胞>30%,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或阳性率<3%,无Auer小体,免疫细胞化学MPO阳性,CD13、CD33、CD14、CD15、CD11b中至少有一种阳性。不表达B系和T系特异性抗原,可表达CD34、TdT、HLA-DR 64.符合上述特征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类型是: M0

65.此类型白血病伴随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 66.从形态学上,此类型白血病易误诊为L2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 67.符合上述特征的白血病类型是:M2a 68.此型白血病化学染色的结果特征是: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 69.该白血病的原始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鉴别可观察:phi(φ)小体 70.早期造血因子:IL-3

71.晚期造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

72.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造血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73.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造血抑制因子时:干扰素β 74.核染色质出现明显空隙:中幼红细胞 75.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的是:中幼粒细胞 76.裸核可出现于:巨核细胞

77.原始单核细胞: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 78.幼稚单核细胞: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无核仁

79.单核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 80.原始浆细胞:核染色质呈颗粒网状

相关专业知识

1.粒细胞系在发育成熟的形态演变规律中,存在例外的方面是:细胞大小 2.比CD34分子更早地表达于造血干细胞表面的是Thy-1

3.区分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依据是:细胞表面标志

4.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早期造血因子是:SCF

5.对祖细胞具有抑制和激活两种效应的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α

6.阻止细胞进入S期,维持造血干、祖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的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 7.造血干细胞分选的主要标志是:CD34

8.属于骨髓检验禁忌证的是: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9.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中红细胞系统的反应特点是:随细胞成熟,阳性反应逐渐减弱 10.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的是:嗜酸性粒细胞

1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过碘酸-雪夫反应的共同点是: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的阳性特点 12.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3.巨核细胞可呈阴性反应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14.正常情况下,早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15.能帮助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化学染色是:酸性磷酸酶染色

16.原始单核细胞的分化状态与染色反应结果有关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17.能够鉴别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核酸性磷酸酶染色 18.检测细胞内铁应观察100个细胞,其中包括中幼红细胞核晚幼红细胞 19.为粒-单核细胞共有的标志是:CD68

20.属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标志是:特异性染色体异位t(15;17) 21.骨髓穿刺常见出现“干抽”,骨髓活检可见网状纤维增加见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22.phi(φ)小体染色可辅助鉴别M2a与ALL

23.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主要可见于M2a

24.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骨髓象出现“红血病裂孔”现象时因为:中幼红细胞阶段缺如

0123456789

2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一场染色体是:Ph染色体 26.绝大多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B细胞型

27.属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诊断标准的是: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有粒细胞≥50% 28.预后差的成人混合细胞白血病多具有:Ph染色体

29.大多数jixing4hunhe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有:t(4;11)染色体易位

30.在混合洗白白血病中,有≥10%的恶变细胞,既有淋巴细胞系,又有髓细胞系特性,称为:双表系 31.关于MIDS的FAB分类中,被WHO删除的类型是:RAEB-T

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髓系细胞表面抗原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是:CD3+、CD4+细胞减少 33.“网状细胞肉瘤”是指:非霍启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型、

34.在淋巴瘤检验中,提示来源于T细胞的是:绵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35.尿中出现大量B-J蛋白,而血清中午“M”成分,约占“M”成分的20%的类型是:轻链型 36.具有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是“M”成分的:IgG 37.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特点包括:常见“干抽”现象 38.恶心组织细胞类型的是:①异常组织细胞

②多核巨细胞 ③淋巴样组织细胞 ④单核样组织细胞 ⑤吞噬性组织细胞

39.恶性组织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的化学染色是:酸性磷酸酶染色

4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存在的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应达到最高滴定度的是:2-3周 41.类白血病反应按细胞类型分型: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核嗜酸性粒细胞型 4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雪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属于:IgM

43.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感染时,外周血中粒细胞可有明显的:中毒颗粒 44.血友病时,发生改变的试验时:APTT 45.血友病A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46.存在于组织中的凝血因子是:FⅢ

47.內源凝血途径是指:从FⅩⅡ被激活到FⅨ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48.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数量与血液黏度成正比 49.血液流变学中,血液属于非牛顿流体

50.血友病排除试验显示。BT和vWF:Ag正常,可以排除:血管性血友病 51.静脉血栓又称为红色血栓

52.属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机制特点的是:FⅩa的抑制活性相对增强

53.根据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检测发色底物法测定原理,该项目的单位应为:抑制单位/ml 54.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抵抗,可测定:抗凝血酶 55.铁染色可作为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重要方法 56.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57.确定贫血的常用指标是:RBC、Hb、Hct

58.MCV(fl)<80、MCH(pg)<26、MCHC(%)31-35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59.判断成年男性贫血的标准是:Hb<120g/L、Hct<41%

60.MCV(fl)>94、MCH(pg)>32、MCHC(%)>35,于这种实验室诊断相符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61.MCV(fl)<80、MCH(pg)<26、MCHC(%)<30,与这种实验室改变相符的是: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核感染性贫血

62.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特征是:慢性或突然遇冷发作 63.属于获得性血红蛋白血病的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病

64.属于血管外溶血特征的是:急性加重时可见骨髓再障危象 6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β地中海贫血

66.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因素:主要由于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异常,获得性者常见于化学药物、放射线、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可引起再障,杀虫剂 67.属于慢性再障区别于急性再障的特征是:网织红细胞>1%

68.缺铁性贫血根据病理生理和临床缺铁分为以下阶段: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69.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营养不良

70.出现早且贯穿表达整个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抗原是:CD7 71.鉴别全B系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是:CD19 72.诊断Common-ALL的必需标志是:CD10

73.检测早期B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特异而敏感的是:CyCD22 74.单核细胞特有的是:CD14

75.M2a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t(6;9)染色体重排 76.M3特有的遗传标志是:t(15;17)染色体易位

7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是:t(9;22)(q35;q11)典型易位 78.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为:inv(14)(q11;q32)

专业知识

1.属于类白血病反应特点是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

2.巨核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形态改变与一边形态演变规律不同的是:细胞体积 3.急性白血病时,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时应结合观察: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成熟细胞 4.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疾病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5.缺铁性贫血存在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

6.红细胞系统中,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的阶段是:中幼红细胞 7.正常骨髓象中,占有核细胞比例最高的是:粒细胞系统

8.颗粒常覆盖在细胞核上的是:嗜碱性粒细胞 9.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或丝网状见于:单核细胞系

10.胞核椭圆形或一侧扁平,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成条索状,核仁小时,胞质中有中性颗粒:中幼粒细胞

11.过氧化物酶染色可辅助鉴别:小型原始粒细胞核原始淋巴细胞

12.中性晚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的疾病的是:类白血病反应

13.除AS-D萘酚酯酶染色的酯酶染色,阳性反应能够被氟化钠抑制的细胞是:单核细胞

14.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正常血细胞反应中,除成熟中性粒细胞外,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15.各期粒细胞均呈阴性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16.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17.过氧化物酶染色后,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8.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幼稚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缺铁性贫血 19.M4eo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20.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学特征是:核仁明显,一个活多个,呈小泡状 2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的细胞学特征中,大细胞的标准是直径:>12µm 22.M0型和M1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显著区别在于: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23.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形态变异和核质发育不平衡 24.M1型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90%

25.M5a型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应≥80%(NEC)

2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作为特征之一,可高达10%-20%的细胞是:嗜碱性粒细胞 2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特点是:形态与正常淋巴细胞难以区分

28.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麻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表现为:形态较小,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稀疏

29.霍启金病的骨髓穿刺涂片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是:R-S细胞 30.浆细胞病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 31.多发性骨髓瘤的血象中,红细胞常见变化是:缗钱状 32.属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Ph染色体阴性

33.在部分恶性组织细胞病病例的血象中找到异常组织细胞是在:血涂片的尾部 34.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35.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 36.抗因子Ⅹa活性用于监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37.监测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38.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抗因子Ⅹa活性较佳的维持范围是:0.5-4.0个抗因子Ⅹa/ml

39.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测定中,待测血浆与乏因子基质血浆混合后测定的项目是PT

40.TT显著延长,可被甲苯胺蓝或硫酸鱼精蛋白纠正而不被正常血浆纠正,同时APTT、PT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41.抗凝血酶缺乏可导致:静脉血栓

42.DIC时特征性变化: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FDP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数量减低、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

43.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可导致血栓形成

44.肝脏受损早期即出现活性减低的凝血因子是:FⅦ:C 45.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肝硬化

46.对确定缺铁性贫血意义最大的是:骨髓细胞外铁缺乏 47.符合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是:HbA2明显增高

4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减低 49.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50.属于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的特点是:网织红细胞数量正常

51.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重度贫血Hb(g/L)31-60,中度90-60,轻度120-91 52.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特点是:MCV(fl)<80、MCH(pg)<26、MCHC(%)<31、Hb<110 53.属于叶酸特征的是:人体每天需要约200µg

5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药物致溶血性贫血、感染诱发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56.溶血性贫血实验室诊断依据:破碎红细胞增多、粒红比缩小或倒置、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嗜多色红细胞增多

57.正常细胞型贫血的病因:失血、急性溶血、再障、白血病 58.小球形红细胞常出现在:自身免疫性溶血 59.转铁蛋白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60.用于显示溶血检验的是: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61.镰状细胞溶解度试验:确定镰状细胞贫血 62.冷凝集素综合征得抗体型别为:IgG

++

63.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依据是:红细胞内NaK的浓度 64.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型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轻型,贫血程度轻 65.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共同点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66.缺铁性贫血: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15% 67.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见“双形性”红细胞

6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 69.叶酸缺乏时,外周血粒细胞出现巨型杆状核和核分叶过多

70.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型,偶见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分化好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分化差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

71.符合上述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特征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72.此染色常用于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 73.符合上述血细胞染色反应特征的化学染色时:过碘酸-雪夫反应 74.对此染色可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75此染色对红细胞的染色特点是:红白血病时,有核红细胞也可呈阳性反应

76.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常为“0”,见于慢粒

77.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无明显变化见于:病毒性感染

78.碱性磷酸酶染色时中性晚幼粒细胞呈阳性反应见于:类白血病反应

79.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M3

8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90%(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符合此特征的白血病是:M2a 81.骨髓特点是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M1 82.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可>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稚单核细胞较少。M5a

83.属于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的是:束臂试验

84.属于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的是: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85.属于血管壁检验的是: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 86.属于抗凝物质测定的是:血浆蛋白C测定 87.属于纤溶活性测定的是:血浆D-二聚体

0123456789

①②③④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