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法律概念发现法律问题

用法律概念发现法律问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法学论坛2014年4月(下) 用法律概念发现法律问题 周杨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通过深究法律概念这一法律体系中的最小单元,研究法律概念演变路径中法律概念背后所反映的法律价值,准确把握法律概念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我们 可以正确理解法律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从而在法律的学习与研究中发现前人由于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概念;发现功能;演变路径 1法律概念的定义 对于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 的观点。美国法学理论家霍菲尔德将法律概 念界定为:“法律概念仅是指法学领域中的 基本范畴。”英国法理学家哈特主张应当从 “法律是什么”的角度来定义法律概念u.。 我国一些学者的观点是:“法律概念仅是指 刑法规范中的罪名的概念”。笔者认为,法 律概念是指所有在法律规范中出现的、用以 指称那些由法律规范调整的事件或行为的 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 2法律概念的发现功能 2.1通过法律概念发现法律问题 法律概念具有发现功能,这一功能主要 体现在通过法律概念来发现法律体系中的 问题。在德国法学家对于法律体系构建的解 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抽象 归纳产生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间互相联系产 生规范;把不同的规范根据一定的逻辑结构 平稳协调地、逐层按照不同的关系连接起来 于是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律 概念是法学体系中的最小单元,如果对这一 最小单元的理解出现错误则一定会导致和 它相关的法学体系出现f司题。由此我们可以 发现,倘若我们仔细研究法律概念的本源, 理清概念的演变路径以及概念背后所反映 的法律价值之后,必定会对概念有一个充分 的理解。正确理解法律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 发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法学体系中由于对 概念理解不当而产生的偏差。比方说,何谓 宪法?我国人民与发达国家人民对于宪法 定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深究其中的 差异,我们就能发现很多隐藏的问题。 2.2法律概念的演变路径 法律概念的演变路径在法律概念研究 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从法律概念中 发现问题关键就是要找到这一概念的演变 路径。比方说,当我们考量“宪法是母法” 这一问题时,我们就需要明确“母法论”出 自于哪里,我国的“母法论”早先是由梁启 超提出.之后由于毛泽东反复使用“母法论” 而使其成为一种经典的说法。在我国建国初 期毛泽东曾经强调:宪法是总章程。法律概 念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因此通过这种追本 溯源的方法,我们大体上可以明确“母法论” 的含义。再比方说,现今一直在讨论的法治 概念。法治概念主要包含法治精神、法治原 则、法制目标、法制机制以及法制要素等众 多因素。另外。法律概念还存在一种外在的 联系,即要在法律体系中寻找与法治概念相 关联的法律概念。如基本权利、基本义务、 法律事实等,也就是说法律概念与法律概念 之间存在外在的联系。可以由此达彼。 法律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它也随着历史 的变迁而演进。法律概念的演变的路径大致 有如下几种: 第一,法律概念随着当今社会的价值变 化而演进。传统解释成文法律的原则之一是 “还法典本来之面目”,但这条原则忽视了 任何解释都是让法典有意义地进入现代生 活并延伸向未来的事实,很容易使人在解释 法律概念时相信概念法学派所主张的法律 概念体系的自生能力【3]。但“由于事多随时 而移”。因此没有一个法律概念在教条上是 完全不变的,并在其功能上也因而一直可以 公式化地应用于所有的法律事实[4】。所以, 要求法律概念“放之四海而皆准”显然已超 越了其本身所能扮演的角色。法律的适用者 不可能完全重复已逝去的过去,即使是被高 度概括的法律概念。因为,法律概念的生存 是以其针对现实生活为前提的,如果不针对 现实或将来的生活,并使适用者的价值等渗 入其中,就会变成僵死的东西,所以“法律 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是价值之承认、共识的过 程及结果。” 第二,法律概念因法理学说的不同而相 异。法学理论学派林立,不同的学派有不同 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且其观点迥异。 由于法律适用主体所接受的观点和方法不 同,这样就使得适用者在理解概念时出现仁 智之见。较多接受自然法学派思想的人,在 理解法律概念时会更多地渗入正义、平等的 价值因素;信奉社会法学派思想的人。会把 社会利益问题考虑在所适用的法律概念中; 坚持分析法学派观点的人,会反复论证法律 概念中的规范意旨,探讨成文法律字里行间 的原意。 第三,规范意旨对法律概念意义的影 响。传统的法律解释学有这样一种信念,即 相信解释者可以复原已逝去的过去。在这种 信仰的支配下,人们一直推崇法典的权威。 因此。思想家们提出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甚 至相信成文法律万能。在这种思维指导下, 解释法典、法律概念的意义时则唯恐曲解法 律的本意,不敢跨越历史时代进行心理转 换。但实际上我们都很清楚,成文法律,即 使是条文很多、较为完备的法典都存在漏 洞。这实际上是说,法院在适用法律时负有 补充漏洞的责任,司法权可以介入到立法权 之中。但这种介人的法制原则是司法机关的 “造法”不能危及、动摇立法权 。这就意 味着,在法律概念的演变过程中。法律的解 释者、适用者应充分考虑法律概念被(立法) 创立时的规范意旨,并用此规范意旨检验已 演变的含义。但进行这种验证的同时,我们 应该注意到每一个法律概念对应其负荷价 303 值、功能是相对的,每一个法律概念的符号 值皆由其具体之宣示任务所决定。但进行这 种任务宣示时,即在法律概念演变过程中必 须时常考虑法律的规范目的或意旨,否则, 法律的适用将会出现太大的任意性,从而使 成文法失去作用。 2-3概念与问题的内在联系 法律概念的发现功能,还从发现和问题 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从概念发现的问题必须 与概念有关。因此,不少法律问题的解决, 其实就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因此,要认真 寻找概念和问题的内在联系。如果在理解法 律的概念和道德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产 生偏差,就会给社会秩序产生极大的混乱比 方说彭字案就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必要的 混乱。在彭宇案发生之前,见义勇为,助人 为乐是我们中华儿女所引以为豪的民族精 神。但是自从该案发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 们开始对助人为乐产生顾虑,以至于在社会 上产生摔倒老人“扶不起”的观点。这一问 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司法部门在适用法律 是对法的概念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从而没 有理清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以上 的社会现象我们发现。一个法律概念的理解 错误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反过来 证明了,从法律概念来发现法律同题是一种 有效并且必要的办法。 3总结 我们在法律研究中应当秉持着严谨与 批判的精神,通过深究法律概念这一法律体 系中的最小单元,研究法律概念演变路径中 概念背后所反映的法律价值,准确把握法律 概念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发现前人 由于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法律 体系构建与研究过程中的错误。这既是一种 法学的研究品质,也是一种法学的研究方 法。 参考文献: 【1】杨仁寿.法学方法论(旧詹北:三民书局有限 公司。1986. 【2】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c『).法学评 论.2002,(1):23. [3】(美)本杰明・卡多佐.法律的成长(呻.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杜,2003. [4】(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9. 【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 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 周杨(1990一),男。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海事 大学2013级国际法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海商 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