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是幸运的。城市中心仍保持着中世纪的街道格
局,有着宜人尺度的古老的建筑仍占主导地位。哥本哈根30多年来一贯奉行以减少城市中心的交通,改善使用者的环境为目的的政策。一个一度以汽车为主的城市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宜人、更少污染和更少噪声。这种更亲切的新型市中心表达出了一种良好的开放性,城市现在被更多的人以新的方式使用。
1962-1996年:努力造就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
直到1962年,市中心所有的街道都挤满了机动交通,所有的广场也被用作停车场。战后机动交通的猛增使得市中心步行条件迅速恶化。1962年11月17日,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斯特勒格街变成了一条步行街道。这就是城市中心区巨变的开始,即从一个拥挤的交通环境变成一个安静但很有生气的、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
我们的研究区域是哥本哈根市中心,大多数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发生于此。这个区域的核心是中世纪的老城。我们研究的区域跨越了老城的范围以便将东面新港的公共空间,以及西面的西桥大街的第一段包括进来。在尺度上,这个市中心大经是1公里乘1公里的面积。
以后的34年间,每年都对市中心闹市区的步行环境进行拓展或改进。机动交通一步步地被逐出了城市中心,或者至少要减慢速度和降低流量,以确保和步行者的使用不冲突。城市广场一个接一个地从汽车的领地变成迷人的为人所用的空间。这些城市内部能够成功改变的关键,无疑在于其渐变的方式而不是剧变。拒绝机动车辆、将街道和广场步行化的进程是逐渐增强的。
斯德哥尔摩(瑞典):1250000平方米,人口120万
为了全面了解哥本哈根,我们选择了欧洲其他11个城市以资比较。之所以选择这11个城市,部分是由于它们是哥本哈根的邻居(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吕贝克、汉堡),部分是为了表示一种与欧洲其他国家中类似城市的横向比较(阿姆斯特丹、苏黎世、维也纳、伯明翰和爱丁堡)。以1:40000的比例展示于图,每个城市中心的面积连同其都市人口数量也一同标出。
哥德堡(瑞典):1270000平方米,人口44万
马尔默(瑞典):590000平方米,人口45万
奥斯陆(挪威):980000平方米,人口92万
汉堡(德国):2100000平方米,人口320万
吕贝克(德国):
1490000平方米,人口22万
阿姆斯特丹(荷兰): 1550000平方米,人口72万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哥本哈根步行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多年来被辟为
步行者使用的总面积中,市中心的18个广场就占了2/3。同时我们也很有趣地注意到,步行街的基本网络在1973年已建成,此后的工作都致力于创造新的汽车禁行的广场或是改进现存广场的条件。这项政策促进了城市在休闲方面的利用。它不但邀请人们在城市中流连,更唤起了人们享受好时光的愿望。
哥本哈根的广场:1.阿克塞尔广场(北端);2.阿克塞尔广场(南端);3.市政广场;4.加梅尔广场;5.新广场;6.水艺广场;7.福鲁广场;8.卡尔广场;9.格拉布鲁德广场;10.尼纳•邦斯广场;11.阿马格广场;12.高桥广场;13.加海尔滨河广场;14.威德滨河广场;15.尼古拉广场;16.玛格辛广场;17.新国王广场;18.新港(它实际上是个横向的码头或街道,但从用途与目的来说,它的功能应是广场如果一个城市能将用以运动的街道和用以休憩的广场很好地结合起来,它无疑是幸运的,而哥本哈根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哥本哈根众多迷人的广场强烈地反映出城市就这样被人们使用着,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如此受欢迎和被使用者喜爱的主要因素。
以上柱图表明在选定的城市广场中,每100平方米的使用强度。上图表示的是在夏季12:00-16:00,每100平方米中静态活动(站立或静坐)的平均人数。不同的广场在使用方式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影响使用强度的因素为地点、形状和大小、美学质量、视野、气候、细部和小品,主要是长椅和咖啡椅的数量以及它们在广场中的位置。
城市中以生动、迷人著称的小巷区域 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仍保持着中世纪的格局。虽然因为几个世纪以来的数次大火,中世纪的建筑几乎荡然无存,但街道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变化。街道仍沿着既有的路径延伸,它们还保留着其中世纪的形式和街道宽度,也就是说它们仍很有意思地弯来拐去,也相当狭窄,这无疑加强了它的魅力。
斯金德街
大多数其他小巷运载着同样多的行人,同样也可以改造以供更好的运用。
西街
在步行街网络之外的这些小街中,都存在汽车交通但很有限。因为不像在那些步行街中那样拥挤,在这些小巷中步行或是骑自行车更加惬意。
拉斯波斯街
这些街道包含各式各样的功能:小商店,饭店,画廊,手工作坊等等。总体来说,这些小巷形成的网络正是哥本哈根市中心最具魅力的特征之一。
克罗斯特街
街道基本上用于运动,它们的这种线性形状也强烈地暗示出这种功能。
阿巴沙龙街是哥本哈根城市博物馆旁的一条小巷,被人称作“博物馆街”。这条街有传统的粗糙大理石铺路和排水沟,并且放置了各种各样的旧街头家具和元素。这里的旧商亭、街灯、消火栓、电车站、邮筒、长凳和其他元素收集得相当齐全。
这条小巷使我们看到了老哥本哈根的一个侧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看到的是传统上在设计及制作街景元素时所用的精湛及优雅的细部。
哥本哈根市中心被绿色的公园环绕着,它的开阔空间为内城提供了一笔有价值的财富。
以色列广场 广场服务于所有需要空间的城市功能。它的尺寸和形状就是在召唤人们稍停一会儿并漫步其中。广场吸引着诸如停留、小憩或其他类型的户外活动。
当城墙在1850年代被拆除时,城墙系统的一大部分就变成了公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铁凤里公园。在此之前,当城市还在城墙的围绕之中时,城墙就为人们提供消遣、漫步和娱乐。在同样的位置上,铁凤里公园就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市中心的另两个公园是东郊公园和植物园。像铁凤里公园一样,它们也保留着护城河的遗址,现在是平静的公园湖泊。皇家花园,城市东北部最大的公园,原来就是皇家公园和植物园。
克里斯汀堡广场 即议会广场,曾被用作停车场,但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漂亮、开放的城市空间,很宜于一些政治性的抗议与集会。以色列广场的东面被住宅楼包围,其中一部分用作社区广场,另一部分为水果蔬菜广场。
阿马林堡广场 三个主要的城市广场就坐落在紧邻市中心的外围。阿马林堡广场,也就是皇宫广场,坐落在市中心北面。这个宁静、八角形的广场被认作是欧洲洛可可风格广场的范例之一。这个广场有着优雅的铺地,行人与缓慢的汽车交通和平共处。这个广场偶尔有一些庆典活动,但大多数时候,它就是一座美丽而静寂的城市广场。
哥本哈根市部分广场绿地平面图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由于坐落于一个日照角度很低并常有风的地方,哥本哈
根市中心为充分适应这些特点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那些密集而均匀的建筑群引导着风越过城市,而那些小空间和弯弯曲曲的街道更加强了这种效果。即使建筑物之间有风吹过,它也会变得比在城外温和得多。建筑高度相对较低使得阳光更容易照到街巷与广场。这些因素使市中心的气候比其他地方更加柔和、更加宜人。这是一种难得的状况。
哥本哈根市很少有高层建筑,旧城中更是没有。刮风的日子里——哥本哈根常刮风——在现有大楼附近,行人们不得不紧扶着他们的帽子。
风更容易掠过低层高密度的建筑区域。
独立的高层大楼阻挡了高空猛烈的风并造成紊流。高层建筑周围的风力可以比其周边风力强4倍。
哥本哈根中世纪形成的结构与大面积低层建筑造就了它的气候。这种物质结构可以减弱风速,减少阴影并有较好的日照(图中两个城市广场中停放着的汽车说明这张照片摄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
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大规模改建。在其街道变宽、建筑变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风更强,阴影更多,日照更少。一句话,比这一地区应有的城市气候更冷得多。
哥本哈根的“日照地图”。它表明了中午和下午阳光最好的地方。
早春的新港。(1996年4月3日摄)新港有良好的日照朝向。朝向西南,从清晨到夏日傍晚它都能接触到阳光。这是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从早春到深秋,新港宜人气候吸引着哥本哈根人。
深秋的新港。(1995年10月中旬摄)各个广场的北面和东面阳光的状况良好。滨水的空间,如加梅尔滨河广场、威德滨河广场和新港,日照状况都不错。无论在冬天或夏天,只要哥本哈根有阳光,这些地方几乎整天都在太阳的照射之下。
市中心的尺度:小型单元与密集的门
由于其中世纪的城市结构,哥本哈根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街道很狭窄,广场也相对较小,这就在建筑高度与底层区域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关系。当空间有限时,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建筑立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了一种丰富的观感环境。
边界效应:大多数人更喜欢或站或坐于公共空间的边界。哥本哈根有极好的这种边界。狭窄的建筑能把街巷变得更有趣,因为狭窄的单元意味着看上去有更多的门和更多的功能,即便是一条穿过城市很短的路。许多狭窄的建筑也强化了垂直的立面结构,从而获得一种缩短距离感的重要视觉效果,使得在城市里行走时更加愉快与惬意。
良好的城市有非常多的带有凹凸的细部立面供人们站立和闲坐。哥本哈根就有很多这样的细部。此外,哥本哈根的建筑有很多壁龛、台阶、石凳与凹进之处。这些小地方使得人们有机会坐下来休息或驻足。总之,哥本哈根是以良好的尺度建起的,非常适合人们漫步其中,或是停下脚步,或站或坐,稍作停留。绝妙的人的尺度。这种尺度与结构所带来的另一种极佳的特色是颇有吸引力的底层临街立面,这在哥本哈根市中心随处可见。
这是一张表明了市中心最没有吸引力的底层立面的分布图。问题集中于东南部的金融区和最近十年中几处新建区域内。这张分布图的有趣之处在于:没有吸引力的底层立面外观在哥本哈根非常有限。
乏味的立面的例子如照片所示。经过其面前时让人感到无聊,因为确实没什么东西可看,也没有吸引人的凹凸以及有趣的细部。幸运的是,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很少有这类糟糕的建筑。为了在未来保持城市的这种魅力,避免建这样的建筑就极其重要,这种建筑就像是背对着街面一样。
好的底层临街立面是重要的城市特征之一。它使得这个城市走起来很有趣,看上去很有趣,摸起来或是站立在它旁边都十分有意思。建筑中的活动与在街上的活动能相互融汇,更显丰富。入夜,从商店及其他底层建筑的窗户透出友善的灯光,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以及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有趣的底层临街立面,同样也是人们夜晚和周日在城中漫步,以古老的“逛街”方式休闲的理由。相反,空空的墙面则预示着工作之余游览城市是多么乏味。
哥本哈根保存着这样的精致尺度无疑是幸运的。有趣的底层临街立面在市中心几乎随处可见。但有一些街道和建筑严重破坏了这种总体的格局。使得城市的某些部分毫无魅力可言,这些地方使人厌烦,在夜间,甚至使人毛骨悚然。最没有吸引力的底层临街立面的特征如下:
•很少有甚至几乎没有门的大单元•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封闭或是消极的立面外观 •单调的立面
•缺少细部,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看。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市中心的6800个居民对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质量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对一个现代城市的中心商业区而言,6800个居民是个相对很高的数目。
多年以来,哥本哈根市政府的政策是保持交通流量的稳定。这项政策是很成功的,在过去的25年间,就哥本哈根市的汽车交通量总体而言,几乎没变过。城市中心以外的交通流量稍有增长,而市中心交通量却有所减少。居民数量的稳定和工作场所略有减少是重要的因素。
点亮6300个窗户
市中心有6800个人居住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中一方面就是夜间有很多窗口灯光闪烁,证明了有许多人居住于此。灯光能给城市夜间的使用者带来舒适和安全感。在典型的冬夜,有大约6300个临街的窗户是亮着的。这相当于每个居民点燃一盏灯。许多入夜后走过哥本哈根的人说,这的确对于产生安全感与舒适感起着重要作用。
市中心有人居住就给城市增加了一种要素。这意味着人们居住在这里并关心着城市的这个部分。
当地居民在格拉布鲁德广场举行狂欢庆典,给城市注入了多样性与活力。
庆典场面
6800个居民居住在市中心的各个部分,东南部商业/银行区里居民很少,居民们趋于向西北部集中。很少有人沿着斯特勒格街和哥布马格商业街居住。
12个欧洲市中心的居民数(阿姆斯特丹的数据以其市中心核心的居民数为基础)
与欧洲其他城市相比,无论从人口绝对数量还是每公顷居民数,哥本哈根都处于中上水平。
12个欧洲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居民数与市中心面积之比(每公顷居民数)
阿姆斯特丹奉行一项在市中心建造居住楼的既定政策已经多年,因而单位面积的居民数量最多,吕贝克和维也纳也有不少居民,像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一样,它们都是有许多旧建筑的古城。汉堡、伯明翰、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的居民数量很少。实际上,哥本哈根市中心居民数量是斯德哥尔摩的9倍,是奥斯陆的7倍。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在哥本哈根市区,为了提供一个全城范围内的舒适
而安全的安全路线,自行车交通有了进一步扩充,所有街道都划定了自行车道。在十字路口设立了平行于原有人行横道的自行车用横道。一些自行车线路占用了路边停车场或车行道,这样,在鼓励了使用自行车的同时,也限制了汽车交通。
从1930年至1995年,哥本哈根自行车道网络的发展情况(单位:公里)
自行车作为往返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交通模式。从1970年(为100)开始增长了65%。图示为9月份各种天气状况下得到的数据
1995年由哥本哈根市组织的一项广泛的调查显示,在哥本哈根市区上班的人中,有34%的人骑自行车;31%的人开车;而31%的人乘公共汽车或火车(有一半的火车乘客骑自行车到车站)。平均来说,骑自行车上班的路程为7公里或大约20分钟。
图示为丹麦的腓特烈斯贝和哥本哈根市区混合式自行车道系统
1995年引入后,城市自行车很快变得流行起来——甚至相当流行。自行车有些供不应求,现有的自行车都在使用。也有些时候自行车被丢弃在了非指定的地方。1996年,该系统具有2000辆自行车。
虽然丹麦风大,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相当寒冷,骑自行车仍然是一种传统的交通模式。以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为一个转折点,在过去的25年里,人们一直在致力于使骑自行车变得更安全、更流行。对体形和健康方面的兴趣,加上对环境的广泛关注促进了自行车的普及。
这种全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增加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使用。使自行车变流行以及安全的秘决是拥有足够数量的自行车使用者。当自行车变成大众交通文化的一部分时,汽车只能学会躲避骑车人。
即使是在雨天,仍有60%的人坚持他们喜欢的交通方式,冬季也有70%的骑车人如此。哥本哈根的实践表明,普及自行车有很多好处,比如不污染大气、很少有噪声以及需要很少的街道空间等等。
问题则包括,在骑车人中间流行着一种“骑自行车没人管”的风气,这对行人来讲是很危险的。随处停放自行车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了维持一种良好运转的自行车文化,建立一个令人愉快的城市,这些负面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为了能使人们更方便地在哥本哈根市中心行动,城市自行车系统在1995年建立起来。就像超市里的购物车一样,这个系统采用硬币操作。如果你需要一辆自行车,你就在投币口投入相当于4美元的硬币,就可以骑着自行车在哥本哈根市里游荡了。用完之后,你可以把它停在遍布全市的任何一个车场里并找回你的硬币。
瓦尔比的托福特花园广场(1980年)哥本哈根西南部的莫扎特广场(1993年)哥本哈根城市自行车系统有125个车场平均地分布于市中心周围。1000辆城市自行车经过特殊设计,很容易同普通自行车区分开。并且,它们也是规定距离的出租自行车。市自行车系统只适用于市中心,它要求人们不能把自行车带到其他地方,否则给予罚款。该系统的费用来自自行车上及车站上的广告,也有一部分赞助。第一批赞助来自哥本哈根市政府、市环保局和几家企业。
哥本哈根西边的英格哈文广场(1995年) 1990年的一篇报告明确地形成了一份都市空间策略,即用6个分布于城市中各部分的广场计划为例,来说明将要采取的行动。这项新政策,以及政治家和居民双方对优秀公共空间不断增加的期待,已经在市中心的周围产生了不少经过重建的广场。
哥本哈根东部的米切尔广场(1994年)
克里斯汀港广场(1993年)
西桥广场(1993年)
圣汉斯广场平面图 比例1:2000
市中心空间的成功改建以及对于公众生活的再度关注,有力地推动了市中心之外的广场建设。
圣汉斯广场曾经是一个有大量交通流线穿插其中的令人感到厌倦的空间。1993年,根据景观建筑师斯文-英瓦尔•安德森的设计方案,对该广场进行了改造。雕塑家约恩•海于根•瑟伦森创作的引人注目的大理石雕塑“雨屋”放置其中。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冬夏两季的不同是我们理解丹麦人户外活动状态的一
个关键。经历过漫长和黑暗的冬季,阳光和夏季尤为宝贵。当可爱的夏日再度来临,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地享受它们。太阳、夏天、光明和绿色的阔叶林及植被备受珍爱,这是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特征。
哥本哈根的地理位置相当靠北,紧邻北海,这意味着太阳高度角低而且多风,也意味着短暂而昏暗的白天。冬天时而下雪,但大多数冬日是阴沉、潮湿和多风的天气,气温在0摄氏左右,或略高一点。天气虽不算太冷,却令人感到压抑和伤感。可以想见,哥本哈根公共空间中的人们生活行为在冬季和户外活动的季节截然不同。
与之相反,夏天意味着长而光明的的日子,甚至经常是阳光明媚。在晴朗的日子里,气温升高到20摄氏度以上。两个季节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而春秋季节则兼有冬夏两季的特点。由于夏日的哥本哈根越来越有吸引力,户外活动的季节也越来越长了。这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春季提前到来而冬季姗姗来迟,这反映了公共生活日益增加的魅力。
新港,摄于6月的一个星期三,22:00 新港——一个“夏季”的场所在那些主要用于都市休闲的场所,冬季和夏季的差别最为悬殊。新港的确是个“夏季”广场,主要活动是户外咖啡生活。冬季的步行交通量是夏季的1/8。在新港,无论是夏日的白天或夜晚,出现的人数一般多于1000人,与此对照,冬天的静态活动的人数是微不足道的。哥本哈根夏日最迷人的景色是漫长而明亮的夜晚,在城里最好的地段,街市生活一直延续到晚上,人们能尽情享受这美妙的夏夜。新港的夏天是非常活跃的,但活动的水平实际上在晚上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午夜前的时刻。这种情形出现在春末和夏初,特别是在6月接近夏至的时候,这也是学生考试结束后的时间。这是一年中狂欢的时节。
简言之,冬季的哥本哈根与夏季的哥本哈根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城市。冬天的城市是供人们行走和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夏天的城市虽然也为人们步行服务,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了人们可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和向往了数月的生活。哥本哈根在夏季是一个人们可以在公共空间里长时间消遣的城市,一个可以闲坐和娱乐的城市。
从数量上看,夏天有2倍以上的人在市中心步行,而同时有8倍以上的人在市区进行休闲活动:以坐、站或其他方式娱乐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冬季的广场和街道看起来相当冷清,而在夏天整个城市都人气旺盛的原因。平均来说,在街上和广场上只要多2倍的行人,他们平均在公共场所停留的时间就会多上4倍。
丹麦的户外活动季节开始于3月中旬。此时阳光明媚,天气温暖而平和。户外咖啡馆从4月1日开始,一直营业到10月底。在整个户外活动季节,不同的天气条件也影响着城市消遣活动。多年来清除街道上机动交通和广场停车场的努力已极大地改善了夏季休闲活动的条件。并且,正如所预期的那样,恰恰是这一类的活动使我们发现了使用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哥本哈根已经成为一个可爱的城市,它现在能为许多极富魅力的夏季活动提供很好的条件。
1968年、1986年和1995年斯特勒格街和哥布马格街的步行交通量。所标数字为周一至周五10:00-18:00的步行交通量。
随着小汽车交通量的逐渐增加,在狭窄的城市道路上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也在增加。在1960年代引入的步行街,是促使行人回到市中心街道中来的重要契机。在夏季工作日的10:00-18:00有55000人沿斯特勒格街(中间段)步行。哥布马格街夏天每日的步行交通量达到32000人。自1968年(哥布马格街是1986年)首次调查至今,这些数字没有大的改变。冬季步行交通量也相当稳定,每天在斯特勒格街有25000人,而哥布马格街则有24000人。
步行交通,1995年7月19日,星期三,10:00-18:00
步行综合了所有这些功能和品质:交通、锻炼身体、体验和休闲。哥本哈根很早就吸引着人们在市中心步行。斯特勒格街吸引着东西向的人流,而哥布马格街则吸引着南北向的步行者。在转变为步行街的头一年,步行交通量猛增,但随后就趋于稳定。市中心区变成了一处舒适、方便的步行者天堂,市中心交通量的绝大多数(80%)是步行,还有14%是自行车交通。
哥本哈根城区市中心公共生活的大型研究分别于1968年,1986年和1995年进行。这些研究使我们有可能去追溯城市主要大街步行交通的发展进程,以及这些年来所发生的种种变化。随着主要的街道街转变为步行街,步行交通量增长了20%-40%。但是,经过新的步行空间投入使用后带来的扩张之后,步行交通量已经变得相当的稳定。
步行交通,1995年7月19日,星期三,夜间18:00-24:00的步行交通量
右图为一个夏季工作日晚上的步行交通。夜晚的交通总量相当大,实际上占了全天交通总量的29%。东西向运动的模式强于整个白天,而南北向的运动则很有限。
与那些阻碍人们在城市中步行的做法相反,欧洲的交通策略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交通是一种便宜、低噪声、对环境友善的交通形式。它允许街道承担更大的交通容量。斯特勒格街是一条仅有11米宽的街道,却是丹麦的交通量最大的街道之一,夏季每天承担80000多人的流量。
步行交通,1995年7月29日,星期六,10:00-18:00
总体的交通模式与普通工作日十分接近,有几乎同样多的人在步行(普通工作日交通量的90%)。这次特别的统计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进行的。与天气不大好的其他星期六相比,在如此明媚的夏日里,城内的人数可能是少了一些。
步行交通,1995年7月30日,星期日,10:00-18:00
夏季星期天的步行交通量达到普通工作日的33%。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且表明公共空间是一种消遣和享乐的场所,即便在商店不营业时也是如此。东西向的运动模式依然明显,而北向的通道则极少使用。
步行交通量,1994年3月8日,星期二,10:00-18:00 上图所示是在一个普通的冬天工作日8条街道的日间交通量。这次特别的日间调查是在3月初一个多云的工作日进行的,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这不是个特殊的好天气,但在冬季是相当典型的。有意思的是,沿哥布马格街南北向的交通量与斯特勒格街的一样大。其紧靠北大门车站的一端在冬季是城里一条最繁忙的街道。菲奥尔街上的行人和在一个晴朗夏日里的行人几乎一样多。这个区域是大学的所在地,这就是冬季的交通量依然很大的原因。新港和斯特拉德街只有很少的行人,在西桥大街,大多数的行人在街上靠斯卡拉广场一侧。
右图所示是一个冬季工作日4条城市街道的夜间交通量。人行交通量在斯特勒格街和沿哥布马格街是相当少的,在斯特拉德街则更少。西桥大街的人行交通量相当大,一年四季西桥大街都是城里夜间最繁忙的街道。
对于因停车位有限而导致市中心来访者减少的问题,回答是否定的。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1990年代来到市中心的人数与10年、20年或30年前一样多。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多余的停车位。
全部8条街道步行交通量调查总计:从10:00-18:00夏季和冬季的日流量夏季和冬季的人行交通量相差甚远。在对全部8条街道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夏季人行交通量差不多是冬季的2倍。
在夏季,大量的旅游者和其他来访者到市中心,这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市中心就读的14000学生和许多在市区上班或居住的人此时也在外度假。
夏季和冬季的人行交通量相差很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哥本哈根市民在夏季广泛地将市中心用作为休闲场所。由于有许多极富魅力的机遇来同时享受着美好的季节、受欢迎的公共空间和人际交往,人们在夏季造访哥本哈根市中心的频率要高得多,四处流连的人数激增。
10:00-18:00夏季和冬季的步行交通量
哥本哈根—一个城市的传奇
判断城市质量高低的方法不是观察有多少人在步行,
而是调查他们是否把时间花费在了城市中,如停留、观望,或坐下来享受城市、风景和纷繁的人群。步行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明显的类型。一种是必要的活动,即那些人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大多数的步行属于这类。第二种是随意性的活动,也就是那些人们乐意才去做的事。随意地逗留,在长凳或咖啡椅上小坐以及其他所有公共空间中的城市休闲活动都属于这一类。
1968年、1986年和1995年夏天12:00-16:00时段内,任意时刻整个市中心参与静态活动的平均人数。
当地点和环境合适时,就会有随意性的活动。置身于广场之中享受都市中的闲暇是非常惬意的,这类的休闲活动特别受青睐。一个良好的城市能为来访者在城市中从事闲暇的活动和娱悦自己提供充分的机会。这些年来,哥本哈根市已经变成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城市。随着步行街的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广场的周边安置了座位,供那些随意停下脚步,安坐下来享受城市的人们歇息。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城市的休闲场所的使用率已逐年增加。休闲场所利用模式的发展是哥本哈根市中心转变的最有趣特征。城市不是单纯的一个购物中心,一个工作场所,一个娱乐区域或是一个游乐园。它是所有这一切均衡的综合体,把它们完美地编织进公共空间之中及其四周,为人们创造一个富于生机和魅力的聚会场所。
城市里发生的休闲活动的数量与其能提供的座位有重要关系。1995年,哥本哈根市中心提供了总计1339个公共座位,合理地分布在市中心人们最常去的地方。它们几乎都是传统的“哥本哈根椅”的形式,一种1887年设计的修改版。全部长椅被漆成“哥本哈根深绿色” 。
也是在1995年,126处咖啡馆提供了4794把咖啡椅。大量的咖啡椅成了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新元素。在车辆禁行的街道和广场引入以前,几乎没有户外咖啡馆。今天,咖啡椅占了市中心全部座位的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