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医院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Contemporary Hosp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hina
■ 董 黎 ■ Dong Li
[摘 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医院建设的热点问题,包括合理解决土地利用和医院规模的矛盾、正确看待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高层集中式布局趋向、医院建设的前期研究与建筑设计招标的关系,并对医院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理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院规模 高层集中式 医技科室 设计理念[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focal issues concern-ing hosp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hina, including rationalsolution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land resources and hospitalscale,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trend of tall and concentratedbuilding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the city as well a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ont-end research on hospital construc-tion and the bi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eanwhile, this paper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methods and concepts in hospitals.
[Key words] Hospital scale, Tall and concentrated buildings,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Designing Concept
现代社会已进入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人们满怀着增进健康的热切希望,源源不断地将新的科技新成果应用于医疗当中,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提出了医院建筑如何适应变化的新课题。医院建筑
根据建设部和卫生部于1979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规定,医院建设用地指标为80~130m2/床,而2004年6月制定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则规定千床
与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以及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医院的最低用地指标为109m2/床,同时明确提出由于其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以及本身职能的公益性,我国医院建设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中城市的医院开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或重建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医院建设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城市人口的急遽膨胀,城市医院出现门诊量超负荷、病床严重不足等供求极度不平衡的现象,这表明现有的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就医需求,原有的医疗建筑类型已包容不下新的医学内涵,当前医疗资源紧张已成为公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我国现阶段医院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不宜建设1 0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医院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医院建设用地标准应取高限指标(即130 m2/床),但实际上大多数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改建或扩建后却无法达到医院建设用地的基本要求,医院内部更加拥挤,建设用地愈发紧张,有些极端案例的用地面积甚至低于30m2/床。尽管将城市大型综合医院选址于市区内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一般来说,普遍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合理的内在原因。尽管高水平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不堪重负,但考虑到经济效益,争取并保证稳定的患者数量仍然医院是最为迫切的任务,更何况医院的职能性质也不容许其拒绝患者前来就医。所以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达不到规范关于用地的基本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以800床规模的
一、合理解决土地利用和医院规模的矛盾在我国,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使土地利用和医院规模之间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建筑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向大规模、高技术和集中式的大型医疗综合体发展;二是向社区化、人性化和分散式的小型医院发展。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也试图顺应这两种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力推行市场经济使得原来的三级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复存在,而更适合国情的新体系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高水平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不堪重负、疲于应对大量就诊者,中小型医疗机构则备受冷落、难以维持。如何使医院建设更为经济、更有效率?首要对策便是合理解决土地
医院为例,按照现行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中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60m2/床)以及建设用地指标中间值计算,其建筑面积应为48 000m2,需用地80 000m2,其0.6的低容积率对于大城市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而言,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实际上,现行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已经不符合现代医院的发展需求,我国近年兴建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面积大都高于这一指标,增长幅度基本达到50%左右。由于现行标准的不可操作性,医院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经常产生冲突,就连《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也回避了这一矛盾,在其第三条中规定: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也就是说,改建、扩建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因原有条件的限制,可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405)收稿日期:2005-05-09利用问题。
15
以不受《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的约束。因此,此类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标准只能按城市规划管理的容积率控制性指标来执行,而这个控制性指标远远高于医院建设用地指标所对应的容积率。
鉴于医院建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应尽快做出调整,根据医院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区位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并将其纳入医院等级评价体系中,分类分级统筹考虑,以利于对大型城市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容积率、卫生和安全
战胜”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会对医院设计提出相应的期望。然而,作为患者及陪伴人员的集聚、活动场所,医院的公共建筑性质不可能被改变,也没有必要因为某种暂时不明的疾病而改变现有的医院设计理念和方法。以隔离及自然通风法应对不明疫症只是权宜之计,位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地段的医院不应该承担这种医疗职责,因为即便院内隔离及自然通风条件符合卫生要求,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病毒仍有可能排放到城市中心区的大环境内,严格
医疗专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设计任务。相对于其他类型建筑设计而言,医院建筑设计在协调方面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创作难度也有所提高,若缺乏前期分析和研究而过快进入建筑设计阶段,就会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导致设计人员在医院建成后才发现功能使用并不合理。
医院建筑设计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值得肯定,它不但体现了设计领域的公平原则,而且有利于集思广益,征集到有创意的优秀方案。医院毕竟是公共
标准等进行控制,确保其建设规模不会盲目扩张。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种妥当的处理方法。因此,类建筑,其功能的特殊性还不足以在设计中必须采
SARS过后,各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应对突发公共
二、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高层集中式布局趋向受城市用地紧张、地价迅猛增长的影响,改扩建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向高层集中式布局发展是其必然趋向。出于节约城市用地的考虑以及对医院建筑发展趋势的敏感把握,建筑师比较倾向于采用高层集中式的布局形式,而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与施工技术的提高,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在建设用地难以达到规范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大型城市医院可适当采用高层集中式布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电梯数量过少,造成管理和使用的不便。在我国,患者就诊大都由家属陪同,参考有关经验数据,以门诊患者数量推断,每800~1 000人次需要设置一部病床梯,若分成两组设置,基本
三、医院建设的前期研究与建筑设计招标的关系引入现代医院概念、建立新的医学模式是当前医院建筑设计工作的迫切需要。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院的功能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从原来单一的
用某种垄断方式,关键是院方和设计方应建立良好
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院的建设问题,并承担其选址、的协作关系,认真做好中选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工建设以及日常运营费用。传染病院的设计方法与其他普通医院并不相同,要求所有医院都满足如此严格的隔离要求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大多数医院应该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适当封闭少量的医疗场所以便转运和消毒,而高层集中式的现代化医院完全可以达到这种要求。
作,事实上任何医院建筑设计都需要反复修改才能定案。
医院建筑设计公开招标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必不可少,它是直接决定公开招标能否成功的关键。合理确定医院在城市中的定位是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卫生主管部门及建设主管单位可根据医院的服务人口及分布状况、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等明确拟建或改扩建医院的城市定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其建设规模及投资额度。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另一项内容是提出合理的量化指标,并认真论证建设单位提出的有关分科设置和重点科室数量、医技科室发展前景、门诊与住院比例等设想,为招标任务书的编制工作提供科学的
可保证病人的候梯时间在一个电梯运行周期之内。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复合型转化。依据。因此,建议相关设计规范对其进行明确规定,根据改扩建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区位和规模制定相应的电梯设置标准,并将其纳入医院等级评价体系中,确保大型城市综合医院采用高层集中式建筑布局时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
人们对前几年的SARS疫症仍记忆犹新,但对其病毒来源和治疗方法至今未能真正了解,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是最古老的隔离及自然通风法,而符合这一治疗方法的医院建筑形式也是传统的低层分散式布局。SARS对医院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动摇了国内对现代化医院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也包括对在建筑中使用某些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的质疑。一般来说,人类对任何疾病都会经历“发现—认识—控制—医院建筑不仅功能复杂,而且具有特殊的卫生要求和医疗技术要求。国外发达国家大都由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医院建筑的设计,以便掌握和控制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而我国的建筑设计机构很少专门从事某一类型建筑设计,因此,目前主要采用设计招标的形式确定建筑方案。但往往由于投标设计人员对医疗流程不甚熟悉,评审专家根据招标任务书的要求在短暂的审查期内也无法细究医疗技术问题,只能以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为最终目的,使后期的深入设计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快了其科研成果向医疗实践的转化,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自身疾病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医疗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建筑师的知识面显然不可能完全涵盖这一领域,必须和
四、医技科室和急救中心是现代医院的支柱部门医技科室的发展实质上是由人类关于疾病的现代概念所引发的,在这一现代概念中,疾病被看作一种独特的实体,可以通过各种实验、生物手段被证明存在。换言之,任何一种疾病必然由客观病因所致,只要找出病因并设法战胜它,疾病便可被治
招标任务书的编制工作要分不同层面进行,应有医院建筑设计专家参与,并最好委托熟悉医院建筑设计的专业咨询机构完成。由于每个医院都有特殊的医疗要求和使用特点,专业咨询机构可以通过沟通来协调建筑设计与医院管理及医疗流程的相互关系,提出较为完善、合理的招标任务书。
16
城市建筑 主题专栏
愈。于是,人们利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了一是应该像一部有序运作的机器,表达一个“健康工六、结语人类对健康的无限欲望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伴随着医学进步不断发展的医院建筑也将处于永无终结的完善和更新之中。目前,我国医疗水平已大大提高,医院建设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但社会的医疗需求仍然远远超出了医院能够承受的负荷,看病住院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为之瞩目的生活问题,医疗改革也是当前社会民众议论最多的社会话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卫生事业的社会福利性质,目前我国还无法集中财力兴建大批新
系列医技设备作为疾病诊查和治疗的手段,因此,厂”的概念。对患者而言,医院只要达到使用和卫医技科室在现代医院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人们心中,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同时,它们也为现代医院设计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一直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难点(尤其是放射线诊查和治疗部门),这一方面由于建筑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不同医疗设备对建筑空间和物理环境的具体技术要求也很复杂。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必须向建设方索取有关医疗设备和生产厂家的详细资料,向生产厂家咨询医疗设备的具体工程指标,并且应该树立技术观念,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
生标准就足以被认为医疗环境良好,那种力图将医院建得不像医院或建成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有失偏颇的。
医院街是误用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另一例证。医院街原本是为适应医院改扩建需要而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法,有利于对原有建筑平面的延伸,对于脊椎骨式或多翼式的医院尤为适宜。建筑师根据不同功能的医疗活动设计各种形式的基本单元,并
医院建筑标准一将一种或数种基本单元组成不同职能的医疗部门,医院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然后将其分列于中枢走廊两侧。由于每个单元都保留了独立的开放端,扩建时只要沿基本单元续建即
时也难有质的改变。显然,这些问题已超出了医疗建筑设计的讨论范围,但一种能为社会民众所接受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将会为医疗建筑的设计指明发展方向。或许,当我们不再讨论一个统一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而是在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指导下,分类分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医院建筑,就预示着我国医疗建筑设计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供的相关数据进行设计,竣工后由生产厂家验收,可。医院街的设置需要较为宽裕的用地,使医院建确保其使用安全,避免有害物质或射线对医院整体环境造成污染。
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医院还承担了应对和处理社会突发事件的责任,因此急救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急诊、急救应分区设置,因此在总平面布局中,急诊部和急救中心应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其中,急救中心应被设置于较为明显的位置,以救护车能方便地直接停靠在入口门厅外作为设计原则,入口门厅应有足够的面积,抢救室应直接面对入口门厅;若急救中心没有设置独立的医技设备,则应设有专用的绿色通道将其与医技科室直接相连。以上的医疗流程要求可以归纳为急救中心设计的“直线原则”,可直接体现现代医院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比较经济并能适应不断的发展,而且扩建时不需再重新设计。这种水平延伸的扩建方法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便被提出,最早的使用案例为英格兰哈德福郡医院,该院设置了两条长长的水平向通道以实行人、物分流,并称之为“医院街道”,所有部门都将一端接入“街道”,另一端则保留继续发
展、扩充的可能,这一平面形式表明了建筑师对医(本文的经验数据由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常务副会长郭衡院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然而,医院街的设计方法引入我国之后,更多地被作为一种营造良好医疗环境并争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手段,使得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发生转变。建筑师开始借鉴其他类型建筑的设计手法,在医院入口大厅和候诊大厅的设计中,简化其功能和内容,增加其面积和高度,使其空间形式如同一般概念中的酒店大堂或剧院休息厅。而医院街则被作为景观廊道,宽度往往达到一二十米以上,甚至超过城市
山教授提供,特此鸣谢)
五、慎用医院“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目前国内的医院设计中,“人性化”、“酒店化”、“家庭化”是几种常见的倾向,但它们往往会将设计者带入误区,使其忽视了医院设计的基本功能设置和安全卫生要求。所谓“人性化”的意义可以有多种解析,其设计理念的实现应具备适合的外部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我国的医院设计应慎用
普通次级干道的宽度,并在其内部设置咖啡店、商店、花店等多种商业性服务设施,虽然设计方案表达的空间效果丰富精彩,但是却违背了医院设计的基本原则。这种被异化的医院街不仅浪费空间,而且忽视了功能使用的基本需求,它削弱了门厅迅速
参考文献分散、疏导人流的作用,使得院内交通流线过长,1 黄锡 .近期我国医院建筑的兴起与变革.建筑技术与并增加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若在设计中引入
设计,2004(4)
2 董黎.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向.华中建筑,200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北
“人性化”理念,因为使病人产生可以信赖的心理“街道”概念的话,更具借鉴意义的应是其交通标感受的不是酒店般自由自在的休闲氛围,也不是家庭般的温馨舒适,而恰恰是医院的秩序感,医院还
示系统的使用,设计应使病人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避免迷失方向、往返迂回。京:中国卫生网,2004(6)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