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理 调研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只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流将变大
D.改用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变大 【答案】D
【解析】A.根据EkmhW逸出功可知,只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选项A错误;
B.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是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选项B错误; C.光电流的大小是由入射光的强度决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C错误;
D.根据EkmhW逸出功,即改用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变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c到状态d,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关系如图所示,O、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和cd平行于横轴,bc平行于纵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放热
B.从状态a到状态b,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D.从状态a到状态d,气体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A.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体积不变,发生的是等容变化,气体不做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 / 20
△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知Q>0,气体吸收热量,故A错误;
B.体从状态a到状态b体积不变,发生的是等容变化,气体不做功W=0,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会增大,故B错误;
C.由状态b变到状态c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U=0,体积变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故C错误; D.a状态到d状态的温度升高,则气体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3.骑马射箭是我国清朝乾隆时期民间非常流行的娱乐比赛项目,其中较为盛行的一种比赛方式为:比赛选手沿规定的平直跑道骑马前进过程中,将手中弓箭沿垂直于前进方向水平射向跑道一侧的靶墙上,O点为靶心,弓箭射中位置离靶心O点越近得分越高,P点是跑道上离靶心最近的点。某次比赛选手以v1的速度沿跑道前进在距P点为L的Q点将弓箭以速度v2水平射出,弓箭射中靶墙上的O′点。假设再次比赛时其他条件不变,该选手要想将弓箭射中靶心O点,则需怎样改进( )
A.增大v1,增大L B.增大v2,减小L C.同时减小v1、v2 D.增大v1的同时减小v2 【答案】B
【解析】A.下落的位移
h
12gt 2
飞行的时间
t得
x v2 2 / 20
gx2h 22v2所以增大v1,增大L,无法改变箭下落的位移,箭仍旧打在与O点的下方,故A错误;
B.增大v2,可以减少下落的位移;减小L,箭射在O的前方,综合分析,箭可以打在O点,故B正确; C.同时减小v1、v2,箭下落的位移变大,故C不正确;
D.增大v1的同时减小v2,箭下落的位移变大,以及箭会打在O的后方,故D不正确。 故选B。
4.某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磁通量Φ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平行 B.1s内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50次 C.t=0.015s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最大 D.t=0.01s时刻,图像的切线斜率为40Wb/s 【答案】D
【解析】A.t=0时刻,磁通量为0,则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所以A错误;
B.由图像可得周期为0.02s,一个周期内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则1s内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100次,所以B错误;
C.t=0.015s时刻,线圈中的磁通量最大,感应电流为0,所以C错误; D.t=0.01s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图像的切线斜率为感应电动的大小有
Em代入数据解得
2 ,EmBSm ,= tTk所以D正确;
40Wb/s t 3 / 20
故选D。
5.如图所示D为理想二极管,开关S1、S2均闭合且电路稳定时,一带电微粒静止于平行金属板M、N正中央,下列操作中,带电微粒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滑片P1向a端移动 B.滑片P1向b端移动 C.滑片P2向d端移动 D.断开开关S1 【答案】BCD
【解析】电容与R1并联,两者电压相同,但有二极管的存在,电容只能在电压变大时充电,不能在电压减小时放电;带电微粒静止,处于平衡状态,质点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大小相等,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 A.滑片P1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ERrP1与P2并联连接,得知电路总电流变小,由EU外Ir得知外电压增大,可知P2支路外电压增大,由E=Ud得知电场强度增大,有二极管的存在,电容只能在电压变大时充电,不能在电压减小时放电,此时电场力大于重力,带电微粒向上运动,故A错误;
B .滑片P1向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ERr得知电路总电流变大,由EU外Ir得知外电压减小,P1与P2并联连接,可知P2支路外电压减小,但有二极管的存在,电容只能在电压变大时充电,不能在电压减小时放电,故电容两端电势差不变,由E=知电场强度不变,此时电场力仍等于重力,带电微粒仍处于静止,故B正确;
C.滑片P2向d端移动,滑动变阻器与电容器串联相当于短路,因此不影响电路变化,因此能够平衡, 故C正确;
D.断开开关S1时,P1与P2与电容器形成闭合回路,即电容器充当电源作用,但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同电性,
4 / 20
U得d
阻碍电容器放电,由E=故选BCD。
6.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跨过滑轮通过细线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子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作用在物体A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斜面与物体B一直保持静止,此过程中( )
U得知电场强度不变,跟刚闭合电路时一样带电粒子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 d
A.地面对斜面的弹力不变 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小 C.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可能变小 D.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答案】A
【解析】AB.以A、B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做出如图所示受力图
由平衡条件得知
FNM总g FfF
当F增大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不变,B错误A正确;
C.对A研究可知,原来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当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物体A,细线的竖直分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所以细线所受拉力的大小一定增大,C错误;
D.B原来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零,也可能沿斜面向下,也可能沿斜面向上,当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物体A时,绳的拉力增大,A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错误。
5 / 20
故选A。
7.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Z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4A
A.发生衰变后产生的α粒子与新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图丙 B.新核Y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Y=
2R Z2Bq2C.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为I=
2mD.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ABqR22mA4c2【答案】A
【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产生的α粒子与新核Y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外切,
mvmv2R根据qvB可得,可知α粒子半径大,由左手可知两粒子圆周运动方向相同,丁图正确,故
qBR选项A错误;由RmvR22R,故选项B可知Y,新核Y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YqBRZ2Z222mqBq正确;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环形电流为I,故选项C正确;对α粒子由洛伦磁力提
qBT2mqBRmv2供向心力qvB可得v,由质量关系可知衰变后新核Y质量为MmR量守恒可得Mvmv0可知vA4m,由衰变过程中动4112mv2,系统增加的能量为ΔEMvmv,由质能方程可得M22AqBR22ΔEΔmc2,联立解得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选项,故选A.
2mA4c,故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
6 / 20
8.甲、乙两车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速度v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在x6m处相遇一次 B.乙车的初速度为6m/s,刹车距离为18m C.前6s时间内,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为6m D.图线a表示甲车的运动,甲车的加速度为2m/s2 【答案】BCD
【解析】A.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当x=6m时,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m处时的速度均为v,对于质点甲有
vxt1
2对于质点乙有
x可知
v0vt2 2t1t2
说明两个质点不是同时到达x=6m处,不能相遇,故A错误;
BD.根据图象可知,a图象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b图象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减小,所以图象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当x=0时,乙的速度为6m/s,即质点乙的初速度v0=6m/s,对质点甲
v2=2a1x ①
对质点乙
2v2v02a2x ②
联立①②解得
7 / 20
a1a23m/s2
当质点甲的速度v1=8m/s、质点乙的速度v2=2m/s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x',对质点甲
v122a1x ④
对质点乙
22v2v02a2x' ⑤
联立④⑤解得
a12a2 ⑥
联立③⑥解得
a12m/s2,a21m/s2
所以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1、a2分别为2m/s2和1m/s2,乙的刹车距离为
2v062x2m=18m
2a221故BD正确;
C.当二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即速度关系为
a1tv0a2t
两者距离为
11x(v0ta2t2)a1t2
22解得
x6m
故C正确。 故选BCD。
9.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接下来嫦娥五号在完成38万公里的跋涉后,将在月球表面落下一个崭新的脚印,完成一系列实验并采集月壤后,再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假如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小球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 20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v0 t2v0R2B.月球的质量为
GtC.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获得2v0R的速度就可能离开月球表面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tD.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周期为【答案】BC
【解析】A.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Rt v0vgt
可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A错误;
B.在月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有
2v0 tG可得月球质量
Mmmg R2gR22v0R2 MGGtB正确;
C.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可知,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
vC正确;
D.绕月球表面匀速飞行的卫星的周期
GMR2Rv0 tTD错误。 故选BC。
2R2Rt vv0 9 / 20
10.如图所示,两条互相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水平面内,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与导轨接触良好的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导体棒的电阻为r,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导轨的一端接有定值电阻RRr,t0时刻开始导体棒在外力F作用下从导轨最左端向右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其余导线电阻不计。t为导体棒运动时间,U为导体棒ab两端的电势差,I为回路中电流大小,电阻R和导轨上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则下列物理量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AC
【解析】A.因为导体棒在外力F作用下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
EBLvUIr
可知
UEIr
A正确;
B.设导轨间距为L,由
FF安BIL
可知F与I成正比,B错误;
C.导体棒相当于电源,电源外部的电阻
R外R2r0vt
电阻R和导轨上消耗的电功率
10 / 20
PI2R2r0vt(BLv)2R2r0vtRr2r0vt2(BLv)2 r22rR2r0vtR2r0vt因为Rr,所以随着t的增大,R外与导体棒的电阻相差越来越大,电阻R和导轨上消耗的电功率一直减小,C正确;
D.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当时间很长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很大,电路中电流趋近于零,电阻R上的焦耳热趋于定值,D错误。 故选AC。
11.如图所示,倾角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物块B,物块A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栓接在斜面底端的固定挡板上,物块B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物块C相连,物块
m,离地面的距离足够高,物块B离滑轮足够远,弹簧与细线均与所对应斜面平行。初始时,212用手托住物块C,使细线恰好伸直且无拉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Epkx(x为弹簧
2C的质量为
的形变量),不计滑轮质量及滑轮处阻力,忽略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释放物块C后( )
mg 2gB.释放物块C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
5A.释放物块C的瞬间,细线拉力的大小为
2mgC.物块A、B分离时,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 10km2g2D.物块A、B分离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8k【答案】BCD
【解析】AB.释放物块C前,细线对物块A、B的作用力为零,物块A、B整体受力平衡,则有
kx12mgsin30
解得
11 / 20
x1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g k12m2g2 Ep1kx122k释放物块C瞬间,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块C有
mgmFT1a1 22物块A、B有
FT1kx12mgsin2ma1
解得
g 52mg FT15a1故A错误,B正确;
CD.物块A、B分离时,物块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0,且物块A、B的加速度相同,分别对物块A、B、C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A有
kx2mgsin30ma2
物块B有
FT2mgsin30ma2
物块C有
mgmFT2a2 22解得
a20
FT2mg 2mg x22k弹簧的弹性势能
Ep2
12m2g2 kx228k 12 / 20
从释放C到A、B分离过程中,A、B、C移动的距离为
xx1x2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有
mg 2k15m2m()v2mg•xsin(Ep1Ep2)g•x 222解得物块A、B分离时,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
mg2 v10k故C、D正确; 故选B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2.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 )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
13 / 20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 A.2tan B.
21 C.k D. tank【答案】BCD 1.3 D
【解析】(1)[1] A.物体M受到的力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故砂和砂桶的质量可以不用测出。故A错误;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是需要进行的操作,因为这样物体M受到的合力就等于拉力。故B正确;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需要操作的。故C正确;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是用来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故也是需要进行的操作;故D正确;
E.因为外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读出,故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故E错误; 故选BCD。
(2)[2]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0.5cm,根据△x=aT2得
x0.5102a2m/s2=1.3m/s2 2T0.06(3)[3]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F=ma
解得
aa-F图象的斜率
2F m2 m2 kk解得小车的质量
m故D正确。
13.某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
14 / 20
(1)甲同学选用图1所示的电路图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在他测量与计算无误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电 源电动势E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E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造成的.A.电压表的分流 B.电流表的分压
(2)乙同学选用图2所示的电路图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逐次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R,读出与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并作记录.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的
11图象,若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这个UR实验中所测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E=________,内阻的测量值r=________. 【答案】A
1k R0 bb【解析】(1) [1]由图1所示可知,相对于电源来说,实验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当外电路短路时,电流的测量 值等于真实值,除此之外,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电源的U-I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因此E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A; (2) [2][3]由图2所示电路可知
E=U+I(r+R0)=U则
U(rR0) R1R0r11· UERE因此图3中图象的纵轴截距
b
1 E 15 / 20
得电动势
E图象的斜率
k1 brR0 E则电源内阻
rkR0. b1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一束单色光以α的入射角照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圆心O处,已知该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不考虑光线在玻璃砖内的反射)
(1)若保证光线的入射位置O不变,改变入射角a的大小(入射光线也可以在法线右侧),求会有光射出的圆弧部分的弧长L;
(2)保证光线的入射角a=45°,改变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位置,求从圆弧面射出的光线中,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为tR的光线对应入射位置到圆心O的距离。 c
【答案】(1)
R102;(2)R 24【解析】(1)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
sin2 sin
16 / 20
入射角a最大值为90°,解得
sin所以折射角最大值
sin902 22max45
所以弧长P0Q的最大长度
lR由对称关系可知圆弧有光射出的部分长度为
R4
L2l(2)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R2
v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为tc2c 22R的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距离: csvt2cR2c2R 2保证入射角不变,平移入射光线,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
入射角α=45°,有折射定律可知
sin452 sin解得
β=30
设左边在玻璃砖里运动的距离都大于s,右边从P点射出。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为t 17 / 20
R的光线从O′点入c
射,从P点射出,过P点做上表面的垂线,垂于P′,则O′P的长度为
s由几何关系可知PP′的距离为
2R 2scosO′P′的距离为
6R 4ssinOP′的距离为
2R 4R2PP2所以OO′之间的距离为
10R 4OP'O'P'102R 41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N相连,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弹簧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劲度系数k=1300N/m,自然长度L0=0.5m,均匀金属杆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成,迎风板面积S=0.5m2,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右端导线接住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限流电阻的阻值R=1Ω,电源的电动势E=12V,内阻r=0.5Ω。合上开关,没有风时,弹簧长度为原长度,电压表的示数U1=3.0V;如果某时刻由于风吹使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电压表示数为U2=2.0V,求: (1)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 (2)此时风对迎风板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1)1 Ω/m;(2)260 N
18 / 20
【解析】(1)无风时
U1=
解得
R1=0.5Ω
所以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r0=
(2)有风时
ER1=3V
R1rRR1=1Ω/m L0EU2=R2=2 V
R2rR解得
R2=0.3Ω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R2L==0.3m
r0弹簧的压缩量为
x=L0-L=(0.5-0.3)m=0.2 m
由于迎风板受风力和弹力而平衡,所以风力大小为
F=kx=1 300×0.2 N=260 N
16.如图所示,MN、PQ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L=0.50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N、Q间连接一个电阻R=5.0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1.0T.将一根质量m=0.05kg的金属棒放在导轨的ab位置,金属棒及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0.50,当金属棒滑至cd处时,其速度大小开始保持不变,位置cd与ab之间的距离s2.0m.已知g10m/s2, sin370.60,
cos370.80.求:
19 / 20
(1)金属棒沿导轨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金属棒达到cd处的速度大小;
(3)金属棒由位置ab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答案】(1)a2.0m/s2 (2)v2.0m/s (3)Q0.10J
【解析】(1)设金属杆的加速度大小a,则mgsinmgcosma 解得a2.0m/s2
(2)设金属棒达到cd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电流为I,金属棒受力平衡,有mgsinBILmgcos IBLv R解得:V2.0m/s.
(3)设金属棒从ab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由能量守恒,有
mgssin12mvmgscosQ 2解得:Q0.10J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