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考解析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 刘晓平
面对中考,我们怎样对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梳理?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复习效率?我结合近几年中考及认识,做了一下归纳整理。 中考试题类型 一.积累与运用题
⒈字音字形: 近三年考查的都是常用字中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多。
⒉新词理解: 如草根:平民、大众;草根代表:农民工代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⒊词语运用: ①字词辨析②成语用错对象③成语褒贬误用。④用错成语构成语病。借鉴方法平时多积累易错字词,直觉和理性分析相结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
⒋图表转述: ①大型会议会徽(奥运火炬标志、知名企业标志、奥运体育项目图标)。②漫画(拟标题、概括寓意、概述内容)。拟标题:要点明中心、尽量显示讽刺意义、语言要简洁。 概括寓意不能停留在表层上要调动联想。描述漫画画面要说出画面上的题目,重点描绘画面主要信息,大胆舍弃画面次要信息。③各项统计表格。
⒌句子排序:依据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序①结构上:总分或分总②关系:递进、因果、并列关系。③顺序:空间、逻辑、时间顺序。
⒍对联常识:①明白对偶句的结构。②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③对联种类繁多:春联、婚联、挽联、楹联、励志联、名胜古迹联等。
⒎口语交际:①揣摩说话人言外之意②如何采访(称呼+介绍自己+说明意图)。 ③如何邀请(称呼+介绍自己+邀请目的+具体要求)。④发表见解(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⑤劝告他人(委婉含蓄,忌责备,忌直白)。⑥设计开场白(有感染力,有激情,有号召力)。⑦介绍名胜古迹、名优特产。⑧身份转化。⑨祝福他人。⑩转述等。
⒏广告标语:①拟写标语.②评析广告(注意修辞)。 ⒐新闻理解:①拟标题.②概括内容。
⒑仿写续写:①认真观察,分析所给例句的意思,重要的词语及其相互关系②尽量与例句的结构保持一致③与例句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样。④仿写与例句的内容保持一致,注意上下寓意要连贯,话题要统一。⑤搜寻自己语言储备,仿写句写得要流畅而富有文采。
⒒病句修改:把握六个字,找准、改对、答好,对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注意语言环境。找准之后要根据病因对症下药,用“添、删、换、调”的方法进行修改。辨析病句依据:①找出主干;②理清枝叶;③体味语意;④弄清关系。
⒓文学文化知识。
以课内为主,注意课内外结合,尤其注意名家名篇名言名句,在复习时要注意古为今用,对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有启发教育意义的名言名句要引起重视。 特别提示:①字的音、形、义和书写是必考的。书写要求正确1分、端正1分、整洁1分(中国人再不加强文字的书写,再找书法家就要到日本找了。——孟素琴老师语)②古诗文默写比例加大,分值加大120分━20分、150分━15分 ( 单纯的默写、理解运用型默写。)③对名著知识填空:趋向于综合性,难度加
大,会涉及名著的一些精彩片断。名著阅读一定不能等闲视之,要从七年级开始,有计划的阅读名著,不可以放任自流。在老师有效的组织下进行。④除了单项要扎实教学外,还要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能够灵活运用,提升综合能力。一定要重视积累,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真正的把教材当作“例子”,中考试题选材基本来自于课外,其水平和难度与教材选文的水平和难度大体相当,注重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河南中考试题仍将会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选择题)仅会占很少部分。 解题指导:
① 重视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题(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通读全文,不要匆忙做题)。
② 筛选相关信息,重新组织加工a、广义筛选(过渡段、主旨句、议论句)b狭义筛选(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系统,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③ 努力设身处地,体会各种情感。 ④ 纵观所设题目,换取有价值的信息。 ⑤ 逐题研读,审明题干关键词,锁定范围。
⑥注意练习使用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题时,尽量不脱离文本,利用转换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叙事散文:考点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揣摩心理、表现手法、概括事件、结构特色、结尾艺术、表达情感、题目作用、插叙作用、掌握优美精辟语言、综合自己生活,谈阅读收获和感受等。
小说:考点有标题含义、词语理解、情节概括、句子理解、中心概括、人生启示、刻画人物方法及作用、人物形象概括评价。
说明文:要将说明方法、语言特色、结构方式、说明对象、说明中心等烂熟于心。这样在阅读时准确度才高,做起来如鱼得水。
议论文要了解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整体感知议论文的主要内容,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解题技巧:归纳中心论点,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在文章中的提示作用。文章的题目、篇首、篇尾、段首、段尾,论据的前后等常包含答题标志的地方,需特别留心。
对于客观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对主题中心归纳无关或不完整的选项,然后对照原文进行印证。如果是主观题,应采取以下步骤:①快速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②要抓住关键,快速筛选出文中的最重要的统领全篇的观点。③概括提取,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把散见于文中的信息进行“合并同类项”提取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剖开表面现象透析出事物的本质。
把握结构:依据引论、本论、结论这样的结构,是能较快地把握文章内容的。 分析语言:①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②要体会语言的严密、准确。
语文中考阅读试题一般会涉及多种文体,专家提示:今后会以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和富于时代气息的科技小品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说明文为主。 三.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来自16篇课标规定篇目,选用精当课外材料作为“助读”。考点一般有,实词解释、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拓展等。
复习一要抓好重点:
紧扣考纲的几个方面,从译句、理解、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文言词
语的含义,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也是文言文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时地分类归纳积累,要有意识地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分类(如写花、鸟、虫、鱼的诗文;春、夏、秋、冬的诗文;哲理、立志、理想抱负诗文等),并在平时的读写中加以感悟和运用。
另外,文言文阅读虽然以课内为主,也会开始向教材以外开放,如一些课内外诗文的对比阅读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很头疼,要注意能力迁移,打通课内外界限,以课内学习的文言现象为线索到课外找例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还会有古诗词赏析题,课标要求我们“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诗的内容鉴赏可以借鉴的三部曲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志 。②怎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这三步缺一不可。
四、作文 中考作文得高分,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方法,最好是在平时多注意练笔,写日记、周记,写读书心得。《语文课标》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段话中用了一个“独立”,五个“自己”,这足以说明自我及其感受与体验在“观察—感悟—积累—想象—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性。
参考 某地中考语文双向细目表 范围 序内 容 能 级 题取分难度 实际号 难度 A B C D E 型 材 值 积 1 根据拼音写汉+ 客 报 2 0.75 累积 字5 运累 2 自选理解性默+ + 客课 7 0.80 用写 观 本 共 3 名著阅读 + + 主 2 0.80 24 4 修改语段 + + + 主报 3 0.70 分 运客 刊 用 5 语言运用 + + + 主 刊 0.75 4 综 从提供的材料 主 生 合6 发现问题解决+ + + 观 活 3 0.75 性 7 问题 主 生 3 0.50 学根据材料探究 + 观 活 习 诗 8 理解内容 + + + 主 3 0.75 歌 观 刊 9 体悟表达特色 + + + 主 3 0.75 议10 概括文章内容 + 主 3 0.75 现论11 关键词句含义 + 主课 3 0.70 代或 和作用的理解 观 外
文说12 观点与材料或 阅明 提取运用知识读信息(创造性阅共读) 3413 创造性阅读或 分 评价性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剧本散文 + + + 主观 3 0.50 0.60 主+ + + + 观 3 14 整体感知文章 + 主 3 0.70 内容 观 15 理解关键词句 + 主在文中的含义观3 0.70 和作用 题 16 理解作者所表 + 主课3 0.70 达的思想感情 观 外 17 理清文章的思 + 主 3 0.70 路 18 多角度创造性 + 主阅读或评价性观 4 0.60 阅读 文言文19 理解词意5 + + 客 2 0.80 阅读 20 理解句意 + + 客 课2 0.80 共12分 21 理解文意 + + 主 内 4 0.70 22 23 课外文言文理 + + 客课4 0.60 解 观 外 作文5024 命题或半命题 + 主 50 0.75 分 作文 观 能级:A-识记,B-理解,C-分析或综合,D-运用,E-评价(鉴赏)。 孟素琴老师推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