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成功17眼(85% ),17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7.23 mm Hg降至22.56 mm Hg。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8眼,数指3眼,0.01~0.05者4眼,0.1者1眼。11眼(55% )无变化,9眼(45%)视力有所提高。结论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眼压降低显著(P<0.01),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特别降低眼压、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NVG;睫状体冷冻术;小梁切除术

NVG是一种继发性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缺血缺氧有关。NVG多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疾病后,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发展,常规性滤过手术效果不佳。NVG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较复杂棘手的难题[1],NVG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20例(20眼),获得基本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20眼)NVG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7~73岁,平均59.5岁。术前视力:眼前数指3眼,光感9眼,无光感8眼。术前眼压:41.6~71.6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57.23 mm Hg。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高血压眼底病(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眼)。

1.2 手术方式 ①睫状体冷冻术:常规消毒、行球后麻醉。上开睑器,系直肌牵引缝线,暴露手术视野。用直径2.5 mm、温度 60℃~ 80℃的冷冻头在角膜缘后1~3 mm处行睫状体冷冻,范围180°,共冷冻4~7点,时间在40~60 s。②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使用隧道刀作以角膜缘为基底大小约4 5 mm的巩膜瓣,0.2~0. 4 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浓度为置于结膜囊和巩膜瓣之间以及巩膜瓣下,时间2~4 min,再以大量的BSS冲洗。先以非切穿形式切除小梁大小2 3 mm,包括Schlemm氏管,刮除小梁网,电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行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两针,球结膜1~2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 1%阿托品散瞳。术后注意全身及局部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前房及并发症等。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前房等。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微软公司SPSS 11. 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术前、术后IOP下降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眼压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成功17眼(85%)。17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7.23 mm Hg降至22.56 mm Hg。术后角膜透明,前房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减退,患者自觉症状好转。3眼眼压控制不理想,眼压在27.87~34.12 mm Hg,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2 术后视力 无光感5眼,光感8眼,数指3眼,0.01~0.05者3眼,0.1者1眼。11眼(55% )无变化,9眼(45%)视力有所提高,其中视力由光感提高为数指是4眼,由数指提高为0.01~0.05者2眼,由数指提高为0.1者1眼。

2.3 并发症 本组1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加重,因睫状部反射性疼痛所致,经止痛镇静5 d后缓解。10眼有前房积血,8眼前房渗出形成,4眼并发角膜水肿,经积极处理并发症消失。

3 讨论

NVG是目前最难治疗的青光眼之一。NVG常导致患者失明及剧烈眼痛,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的增生,在前房角部位形成纤维血管膜,纤维膜的收缩,导致房角闭塞。NVG治疗成功率低,预后较差,其单纯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仅为11%~33%[1]。其发病机制认为是由于视网膜缺氧,产生血管形成因子,向前扩散,刺激虹膜形成新生血管,并形成纤维血管膜跨越房角,影响房水排出,此时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当纤维血管膜收缩,房角粘连,则变成闭角性青光眼[2]。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或消除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并使已形成的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同时要开放闭塞的房角[3]。有研究证实,睫状体冷凝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眼压,而且使90%以上的患者得以解除眼部疼痛,100%患者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均消退,术后无1例眼球萎缩的并发症发生[4]。

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机制是通过冷冻的调低温效果,间接破坏睫状上皮细胞及其血管系统,以减少房水生成,从而使眼压降低[3]。但是冷冻范围不好掌握,冷冻范围大,可置眼球萎缩;范围过小,眼压不能控制。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剧烈眼球疼痛,部分患者难于接受。研究报道[4]睫状体冷冻理想的冷冻温度是 60℃~ 80℃,冷冻时间约60 s,冷冻的点不超过180°(6~8点),如冷冻时间大于60 s,将会增加眼球萎缩的危险。本组病例冷凝的量控制在4~7点, 60℃~ 80℃,时间40~60 s,相对比较不足,但能有效避免术后眼球萎缩。且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纤维增生及瘢痕化粘连,保持滤过道通畅,从而有效控制眼压[5]。

综上所述,目前治疗NVG的手术方法选择在全球范围内无确切标准,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在长期有效地控制IOP的同时保护视功能,对于各种手术方法的比较也十分困难,但对NVG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使临床治疗手段产生重大突破[6]。病因治疗、视网膜缺血治疗及控制眼压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将是最符合其病理生理过程的治疗措施,阻止或延缓其向NVG发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措施。总之,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经药物治疗后均可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中晚期青光眼,不但

避免单纯过冷冻造成眼球萎缩,而且通过联合小梁切除术达到控制眼压缓解疼痛的目的,可以达到保护患者有限的视功能[3]。

参考文献

[1] 李裕钦.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眼科新进展,2005,825(4):377.

[2] 景晓彬.综合手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6(23):591 592.

[3] 杨丽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78 79.

[4] 刘莲.4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8):1900 1901.

[5]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5 243.

[6] 郭娟.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浅前房20眼治疗体会.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1,36(3):3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