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检察要旨
案例一、王某某贩卖、制造毒品案
检察要旨:
对于明知γ-羟丁酸系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而制造含有γ-羟丁酸成分的饮料并予以贩卖的行为,应以贩卖、制造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强化对涉毒资产的审查,依法对毒品犯罪“打财断血”。
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某,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3年7月,被告人王某某注册成立某贸易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2016年以来,王某某多次以公司名义购进γ-丁内酯,与香精混合制成混合液体“香精**”。后委托广东某食品公司为“香精**”粘贴“果味香精**”标签,并将“果味香精**”通过物流发往其指定的广东中山某食品饮料公司,按照王某某提供的配方和技术标准加工制成“*哇氿”饮料。王某某通过总经销商四川某酒业公司将“*哇氿”饮料销往多地娱乐场所。至案发,共销售“*哇氿”饮料52355件(24瓶/件,275ml/瓶),销售金额人民币1158万余元。
2017年9月9日,机关在王某某家中将其抓获,在其家中及公司仓库内查获“*哇氿”饮料723件零25瓶。
经鉴定,“*味香精**”及“*哇氿”饮料均检测出γ-羟丁酸成分。
1 / 5
典型意义:
针对新型毒品犯罪隐蔽性、迷惑性强的特点,检察机关积极引导机关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构建严密证据锁链,夯实证据基础。发挥检察官联席会的作用,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及专业机构的联动配合,对新型毒品案件准确定性。本着打击毒品犯罪和彻查追缴涉毒资产并重的办案理念,深入推进毒品犯罪“打财断血”工作,引导机关加强对涉毒资产的查证,加大查处力度,彻底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
案例二、彭某甲等人贩卖毒品案
检察要旨:
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要延伸办案效果,多措并举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切实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群体的危害。
案情简介:
被告人彭某甲,男,个体工商户。
被告人彭某乙,男,在读学生。
被告人龚某某,男,,无业。
2019年10月底,被告人彭某甲、彭某乙明知“LSD”(“邮票”)系毒品,为谋取非法利益,购得80多张“邮票”,准备予以贩卖。2019年11月7日,被告人彭某甲在长沙市某大厦内,以每片人民币120元的价格将其中的47片“邮票”贩卖给被告人龚某某,合计人民币50元,
2 / 5
彭某甲将其中2800元转账给被告人彭某乙,后被机关查获。经鉴定,查获的“LSD”(“邮票”)检测出麦角酰二乙胺成分。
典型意义:
针对“LSD”(“邮票”)等新型毒品危害性大、监管疏漏等问题,检察机关以点带面,在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对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的形式,积极参与综合治理,督促辖区全面整治。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与制药企业等单位合作,设立新型毒品禁毒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禁毒知识。通过微博直播平台等形式,依托“云课堂”等途径,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构建防范新型毒品综合治理新格局。
案例三、吕某某等人贩卖毒品案
检察要旨:
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要依法及时提前介入,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及时追捕漏罪漏犯,积极开展新型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案情简介:
被告人吕某某,男,1980年11月出生,农民。
被告人黎某某,女,1990年8月出生,无业。
被告人吕某某在明知“神仙水”含有毒品成分的情况下,通过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利用被告人黎某某等人对外贩卖“神仙水”。黎某某以“神仙水”具有减肥功能为由,按每袋人
3 / 5
民币400元的价格向赵某某进行贩卖。黎某某收到钱款后,转账350元给吕某某,从中赚取了50元的差价。吕某某按照约定将“神仙水”丢包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市场门口附近绿化带处,并将藏毒地点拍摄视频发给黎某某,由黎某某将视频转发给赵某某。赵某某根据视频前往藏毒地点拿取毒品时被机关抓获,当场查获“神仙水”1包,净重1克。随后,机关在吕某某的汽车上查获“神仙水”43包,共净重39.01克,均检出尼美西泮成分。
典型意义:
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检察机关要充分依托派驻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室等机制,主动提前介入,引导机关依法收集、固定证据,特别是客观性证据。对于发现遗漏的同案犯,要依法及时追捕到案,实现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要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保毒品犯罪案件办案效果。对于新型毒品犯罪案件,要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群众防范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四、胡某某贩卖毒品案
检察要旨:
对于涉毒青少年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公开听证,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督促涉毒青少年回归正途。
案情简介:
被不起诉人胡某某,男,在校学生。
2020年7月14日,被不起诉人胡某某通过QQ及微信联系,以人民币160元的价格将3
4 / 5
颗重0.75克的“聪明药”贩卖给一男子。同年7月22日,胡某通过微信与该男子再次商定以人民币100元的价格贩卖3颗“聪明药”,并约定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某书店门口交易,交易时被机关当场抓获。经鉴定,查获的“聪明药”检测出莫达非尼成分。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在办理涉青少年新型毒品案件时,要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毒品犯罪的同时,秉持“惩治、教育、挽救”的办案理念,综合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和公开听证等制度机制,对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深的青少年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通过指导家庭教育、送法进校园等举措,帮助涉毒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治和戒毒治疗,引导其回归正途。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