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2012年第6期 传媒实务 突发事件下的报纸新闻策划策略探析 谌利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冲突性和影响力赋予其极大的新闻价值,突发事件的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各传媒品牌展现核心竞 争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挖掘深度报道、注重新闻策划、以更加慎密的事件详情弥补时效、版面设计更加追求冲击力及表现力是报 纸可以发展的突发事件新闻策划方向。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策划;报纸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12.02 什么是突发事件?目前国内外界定不一。学者赵振宇在 消失,但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和多状态性的特点,使 其《新闻报道策划》一书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人们难以 得突发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j】。徐 学江先生在《突发事件与国家形象》一文中则认为“突发事件, (三)影响面广 突发性事件,通常又表现为灾难事件,往往会对社会产 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正因为它的突发性,突发事件总是迅速对社会产 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灾难本身会对人类的自身安全密 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 切相关,同时影响到生活、政策、安全、经济等方方面面。12汶川地震为例,虽然灾情发生在四川,但是它的影响 注的焦点和热点。【2J’’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钱小芊的看法是“突 以5・发事件是有重大影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能产生重大后 绝不仅仅是数千人的人员伤亡,随之而来的还有四川地区的 果的安全事故,重大的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社会群体式事 交通全面紧张,旅游业的冲击,震区的经济体系冲击,而这 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以及重大的涉华外交事件,比如 些冲击就像水中投下的一颗巨石很容易波及更大范围,尤其 中美撞机。在实际工作处理中,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案件,在 在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环境的危机都不是一 社会上比较敏感的案件,比如孙志刚案件。【3 J,’整理可见,突 方或者一个国家所能独立承担和解决的。所以,突发事件本 发事件的学术定义都集中在:一,突然发生,不可预测。二, 身所造成的影响面非常之广。带有严重的社会影响结果。 一报纸相关报道策略分析 可以说,报纸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属于“先天不足”,因 为在电子信息化的今天,它首先在时效性上已失去先机,而 “时效性是衡量突发事件报道的首要标准,谁能更快、更先的 报道某一突发事件,谁就抓住了受众,引导了舆论,设定好 、突发事件的新闻特征 (一)时效性强 尽管每一种新闻都要求时效性,但没有哪种像突发事件 一了人们的‘认知议程’,在竞争中取得了至少一半的成功。”和 性之一就是没有先兆,而且一旦爆发,蔓延迅速,新闻现场 电视及网络微博等相比,报纸无法做到现场直播,且这种时 资料也稍纵即逝。这就对新闻策划的时效性提出一个很高的 效上的滞后性无法改变。但是报纸有自己的优点是易保存。 考验。它要求媒体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 我们假设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有时间、注意力在观察突发事 挖掘出其新闻价值,设计最佳报道组合形式,以实现最好的 件的同步发生。而对于突发事件的紧急利益之外读者,或者 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如新闻报道常见的重大矿难、交通事 故、水灾、火灾等,都要求事故一发生就采取相应对策,否 “兴趣读者”来说的话,在稍后的几个小时或者第二天清晨接 收这个消息,也没有存在太大的信息损失。相反,对于这一 则报道的最佳时机也就会被错过。 (二)变动性大 类读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事件进展,事件影响和分析, 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报纸的传播优势所在。下面笔者用一份 样,对新闻时效的要求那么“苛刻”。突发事件最根本的特 通常突发事件伴随而来的是激烈冲突,可能是人与人的 突发事件下的典型成功报道个案,探讨在突发事件中报纸如 冲突,也可能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例如9・11事件之后我们无 何展开新闻报道。 法判断恐怖行为是否还会在城市蔓延,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无 事件: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 法判断余震会带来什么新的情况,受灾的人群和城市在行为 案本:《东方早报》3・12日1~8版内容: 和心理上会有什么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很快 收稿日期:2012—04—21 1.消息的披露(头版) 作者简介:谌利,女,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编辑与策划研究。 112 今传媒2012年第6期 传媒实务 用醒目的标题及图片引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引起读者和 最应该选择什么,最有价值的又是什么?报纸编辑在经过一 段时间的冷静和比较之下,可以更清晰的整理出事件的核心 潜在读者的关注。 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主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认知。 首先带入新闻现场图片和最新灾情详细报道,同时搭配几则 这种系统性,对于那些信息把握能力弱的受众来说是一种帮 事件侧面消息的组合,例如“核反应堆气压超标,日本急遣化 助,而对灾难事件的社会引导更有重要意义。通常灾难都会 学特种兵”、“美国‘里根’号航母驰援日本,梁光烈称中国军方 伴随着救援,有人受伤就会伴随着温暖,报纸编辑可以巧妙 愿协助救灾” 3.读者的联系(第6版) 2.事件详情(第2~5版) 以大量图片文字,详细描述新闻事件。顺应读者心理, 与主次,把它们分重点、多角度、成梯次的整合在读者面前, 的把将它们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避免了信息失衡,这对安 定社会情绪、安抚社会恐慌起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灾难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往往最牵动人心,在介绍完事 (三)广视角、深层次的事件解读 件现场状况之后,从报纸的人性化角度出发,第三部分介绍 人员伤亡情况,同时,更关注该报的目标读者,即上海市民 的伤亡情况,找到新闻的接近性,“中国在日3000游客暂无 伤亡”、“宫城县一带有3万中国人上海在日游客共有55个 团1550人”。 4.资料的配合(第7版) “日本地震能量超过汶川几十倍”,与5・12地震的对比, 可加深我们对日本此次地震的了解,“专家解读日本地震关键 应急体系”,同时放入相关的应急体系解读,既可借鉴国外优 秀经验,又起到传播知识的社会功能。 5.专业角度的影响分析(第8版) “强震或拉低日本GDP一个百分点”,快速反应,从经济 的角度分析日本震灾带来的影响,做深度报道,同时发布市 场预警“股市下挫”、“半岛芯片价格可能暴涨”,一方面,做 到立体解读事件,另一方面,彰显报纸在经济报道领域的专 业实力。 通过以上对《东方早报》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在目前的报纸类突发事件报道中,独立的新闻报道特点有: (一)以大标题、大图片强调冲击力,以版面实 现表现力 对于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初期,对受众来说最有震 撼力和冲击力的莫过于新闻现场。报纸做不到现场直播,但 是近年来的版式已经在标题和图片的醒目性上变得更加大 胆。《东方早报》的这份设计,头版主题图片是海啸中心的巨 大漩涡,头条标题字字硕大,通栏,仅在右下方给出4个标 题导读,整版让位于图片和大标题:2—3版更是实现少见的 通版,随着报纸的展开,一张震区现场残垣瓦砾四处失火的 巨幅照片扑入眼前,熊熊的大火燃烧了半个版面,右边配有 一张小图,首相菅直人在国会会议中神情惊慌,成功的塑造 了灾情告急的紧迫形势。 可以说,有声画面媒体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画面、声音、 解说的组合实现更大的信息量和现场感,这些都是最能造就 真实感和冲击力的因素,但是现场直播也可能产生的一种结 果是,现场环境的混乱使得直播新闻质量不稳定,并且要求 突发事件的拍摄角度、节奏和逻辑推进上有一个快速准确的 把握,而报纸的优势就在于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去筛选一至几 张极具表现力的新闻摄影图片,以其为核心,强调、放大这 种简单明确的震撼,同样也可以打动人心。 (二)层次清晰的事件详情整理 突发事件初期是信息量爆发的时期,但是受众接收什么, “报纸单纯的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只是单纯的叙述传 统报道中的5 W已不合时宜。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意义与 背景同样需要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这种体现类似一个专门的 称谓:解释。传媒要解释引发该事件的主、客观原因,来自 政府方面的事件姿态,同时思考在社会发展的方面该事件所 带来的意义及警示,换句话说,追寻事实真相、寻找延伸性 新闻,思考新闻背后的意义,这是现代传媒要做的事情。” 这是美国学者沃尔特・福克斯最近在其《新闻写作》一书中指 出的。 这种解释的工作,即报纸传媒的最优势:深度报道。突 发事件一旦发生,当地、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可能产生关联, 例如汶川地震,虽然震中在四川,但是全国仅三个省没有震 感,事件在地域和人口上牵连极广,心理和地域上也呈现双 接近性,这样的事件,单纯介绍地震本身,远远不能满足新 闻需求。身处突发事件当中,真正可以将新闻实力展现出来 的是传媒挖掘事件延伸性新闻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能力的 展现,又依赖于记者必须有深刻的远见和宽广的视野。如强 震在经济社会交通方面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反应出社会应急 体系有什么缺陷,事件中的齐心救援在民族凝心力上给我们 什么样的启发等等,都是传媒可探索和要报道的选题。 (四)新闻策划、社会活动的策划 近年来报纸在传播的双向性上也在做出不断的尝试和突 破。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发起社会活动的新闻策划,或者 利用自身的传播平台,展开社会公益活动策划,是越来越多 的报纸的探索方向。例如汶川地震中的《钱江晚报》也以一 句“我拿什么帮助你,灾区?”作为策划主题,体现了它独特 的人文关怀视角。值得一提的是,在突发事件初期,更多的 是信息的爆炸,而突发事件因其影响的巨大性,一般不会很 快结束,随着事件的后续进展,将给报纸的新闻策划、公益 活动带来更多的时间和新闻角度。 综合来说,擅长深度报道,注重新闻策划,以更加慎密 的事件详情弥补时效,版面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版面设计 更加追求冲击力及表现力是目前报纸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现状 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狳学江.突发事件与国家形象,载刘洪潮主编:怎么样做对外宣 传报道[M】 b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德杰.论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的完善一以突发事件的处置为 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0.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