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2015年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1.33 No.1 Feb.2015 【河洛文化】 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董晓日 (三明学院海峡动漫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 永定峰市才子童祖宠设计的副榜炉,注重客家传统生活理念、生态意识、人文因素的融合与协调, 是客家民系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客家民众对传统生活的深刻记忆。选材因地制宜精于考究、功 能便利实用类型规范、结构科学合理严谨细致、造型朴素大方敦实厚重、色彩简洁淡雅不事雕琢,这些是 其鲜明特色。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注重文化理念、工艺技能、人文精神、功能设计四个 方面。 关键词: 客家;生活器具;峰市副榜炉;风炉;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5)0l一0012—06 时的情景,并将此诗句刻在了炉体上 J。此风炉 一、副榜炉的设计渊源 的发明与童祖宠所得副榜一事有密切关联,为称 颂这一发明,民众将此风炉称为峰市副榜炉。 新中国成立以后,童祖宠后裔童鸿钧对风炉 的造型再加改进,设计出新式风炉,如“金鼎炉” “四方炉”“腰鼓炉”“西瓜炉”“桶子炉”等。早在 (一)设计的起源 童祖宠(公元1703--1789年),福建永定峰市 人,于1732年开始研制副榜炉;早年经历是促成 其发明副榜炉的重要因素。童祖宠自幼聪慧过 人,时常受众人夸赞。这使他认为功名唾手可得, 但赴福州参加乡试仅被录为副榜¨J。他自感无颜 见家乡父老,遂辗转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 童祖宠在寺内参禅期间喜好饮茶。他在烧开 水时发现,从市面买回的风炉,即便炉内燃料十分 干燥,但火焰亦不旺盛,于是细心研究。为增强通 风效果,他取寺内黄土并掺加适量马粪作为原 料 ,经高温烧制后炉体中的马粪化为灰烬,炉身 形成数千JJ, ̄L,风炉通风性大大增强,火力充足。 家人劝其还俗无果,遂佯称其父亡故才使其返乡 还俗事亲。返乡后他继续潜心研究风炉。在原料 20世纪2O年代,副榜炉就曾在福建省工艺展览中 获得“八闽手工业品特等奖”,被客属地区群众及 海外客属侨胞视为家中必备珍品;20世纪3O—40 年代,进入美国唐人街销售市场;20世纪5O年代, 副榜炉因其独具客家饮食风情特色,被张鼎丞带 入京城赠予朋友。后因永定棉花滩水电站的修建 及原峰市乡的迁建,童祖宠故居及副榜炉烧制所 用窑炉等设施已不复存在。 (二)传播与演化 副榜炉发明后,当时在峰市家喻户晓,几乎成 为各家各户席间暖酒、热菜的必备工具。因其具 备便捷、实用、美观等特色,广受外界重视并逐步 传播开来,梅州、怀远、汕头等地成为除峰市以外 副榜炉的主要生产地。 中添加马粪虽能增强通风效果,但马粪异味难以 消除。多次研究试验后,他以谷皮代替马粪作为 添加原料,既可消除炉体异味又保持了通风功能。 之后,他从形态、色彩、功能等方面对风炉加以改 进,终于研制出色彩美观、形体轻巧新颖的风炉, 融美观、实用于一体,逐步被推广使用。童祖宠曾 用“林下清泉供逸兴,炉中活火引鸣琴”描述烧炉 梅县(现广东梅州)清末至民国年问都有关于 副榜炉的相关记载。梁伯聪先生在《梅县风土二 百咏》中写道:“盖塞双成巧制模,烹茶愿以配精 壶。迩来拓大供烹饪,特产梅州副榜炉。”并附有 收稿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A类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298S) 作者简介: 董晓日(1986一),男,山东潍坊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2015年第1期 董晓日: 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3・ 自注:“梅县有一种茶炉,日副榜炉,圆式,高约四 寸,大三寸,中空,上下稍抽狭,火贮不泄,烹水易 滚,炉内有塞,炉面有盖,不用时将塞与盖封之,火 畜拉磨方式代替人力粉碎。经粉碎处理后的泥料 通常夹杂细小泥料颗粒,需用竹筛过滤,以保证泥 料细腻均匀 J。筛选过后的泥料,需置入料池中 即销灭,用炭极省。近将形式拓大,高逾二尺,大 逾一尺零,以烧石炭煮饭,流行甚广,有出口,名日 副榜炉。”_4 梁伯聪先生对当时副榜炉的大致式 样、尺寸、功能特色、形式演变及应用场合等情形 描述颇为详尽细致,解开了副榜炉为百姓喜爱 注水浸泡,再经过踩泥以保证原料混合均匀、增强 细腻程度及具备良好的韧性、黏性。踩泥工序耗 时较长,人力消耗大。早期多以人工踩泥或牲畜 踩泥方式进行,后粉碎机、搅拌机等机械加工设备 逐步取代原始踩泥方式。机械化的操作方式亦存 之谜。 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怀远镇是副 榜炉的又一重要生产地,在副榜炉辉煌时期曾有 几十家企业专门从事此炉的生产,曾打人北京市 场,远销东南亚各地。1962年,怀远副榜炉在梧州 外贸局扶持下逐步销往澳门、香港等地以及马来 西亚、新加坡等国;作为副榜炉副产品的金刚木炭 亦为当地带来了丰厚利润。1965年在广西壮族自 治区名优产品评比中,怀远副榜炉在着火、抗压及 炉温控制等多项指标检测中以满分优势取得自治 区名优产品称号。 二、副榜炉的制作工艺 副榜炉加工有着严格、精细的操作流程,炉体 的制作需经过选料、配料、粉碎、踩泥、成型、焙烧 等将近数十道工序,每一工序均不能出现任何差 错,操作中的每一步均需细心、谨慎。 (一)选料与配料 材料选用是副榜炉制作初期非常关键的工 序。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炉体最终的成色、细腻 度、强度与使用寿命。副榜炉制作多选用当地优 质矿物土料,早期以黄土为主,之后多选用白泥。 白泥虽有天然成型优势,但其耐火性不高,高温烧 制时易出现炉体开裂,故按土料与谷壳、谷壳灰 2:1的比例配制原料,可有效解决炉体开裂及通风 问题 5』。副榜炉制作所需谷壳灰数量较多,但 因 谷壳灰有限,后逐步以草木灰取代。然草木灰制 作的副榜炉质量有所下降,20世纪90年代,甘蔗 灰又取代了草木灰,成为副榜炉的又一革新性制 作材料。 (二)粉碎与踩泥 经选料、配料过后的土料需经过粉碎、研磨, 才能保证原料的精细度和混合度。20世纪5O年 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制作者通常以锤子或 客家传统用具石舂将泥块进行粉碎处理,或用牲 有一定弊端,故直至21世纪,不少制炉者为保证 副榜炉质量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仍沿用人工踩 泥方式。 (三)炉坯制作 副榜炉制作有其专用制作模具,模具内壁通 常以甘蔗灰涂覆,以辅助后期打磨过程。制作者 将处理好的泥料放人模具中使其紧贴模具内表 面,并在其中心部位制作孔洞,再以刀形模柄深入 孔洞转动一圈以切除多余泥料,即制成粗制炉 坯 3 J。粗坯需置于户外晾晒一到两天再蘸水打磨 抛光,去掉裹有甘蔗灰的外层黑色泥料。随后以 刀具在炉底修制出3个角形部件为炉体底座,再 在炉壁各修出大小两扇炉门以控制火候,炉坯基 本成型后,在炉壁加 盖产地印章 j。 (四)烧制 副榜炉制作最后的关键工序即烧制,一般需 用明火进行近10小时的高温烧制,风炉颜色逐步 呈现出银白色;若以暗火进行烧制,风炉颜色则呈 暗黄色。为追求良好成色,通常以明火烧制方式 居多。最后,以细铁丝网对炉体外围进行绑扎,以 保证其经久耐用。 三、副榜炉设计的文化特色 (一)选材因地制宜、精于考究 在童祖宠对风炉改善之前,材料选择已顾及 来源广泛性,多取用当地丰富的黄土为原料,以充 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降低成本,进行地域性资源 生态化开发。 为保证风炉使用中火力旺盛,需具备良好的 通风透气性。马在当时是民众田间地头运送物品 及生活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马粪资源相对丰富 且纤维含量较高,易与泥土混合。其烧制过程中 的可灰化特性使风炉炉身形成较多孔洞,可确保 风炉使用中通风良好,但风炉中的臭味多年 难消 。 ・1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童祖宠在实践中发现,谷皮资源同样丰富,取 早期风炉火力不够旺盛,且耗费燃料较多、火 材便利且具有良好韧性,质轻均匀而易干燥,又无 候不易掌控。为改进上述问题,童祖宠从多个角 马粪刺激性味道,还有清淡的谷香味道,同时可以 度对其进行完善。对火力不足的缺陷,童祖宠除 保证风炉烧制后留有数千小孔,因此用以取代了 在原料中掺加谷皮以外,也加宽了风门尺寸;另 马粪。后人对副榜炉设计传承中同样秉承以上设 外,他将风门及炉顶作加盖处理,通过风门与炉顶 计特色。如怀远副榜炉,生产原材料为当地白泥, 盖的开闭配合,实现对火候的控制。 烹煮完成 鉴于白泥烧制过程中易开裂的现象,同样以谷壳、 后,关闭炉盖及风门,使炉内尚存燃料不至灰化, 谷壳灰作为配料,在谷壳供量不足时改用草木灰 可节约燃料。为使大型号炉兼具小型号炉的功 代替谷壳。因草木灰难以保证副榜炉质量,故制 能,童祖宠在炉内衬以不同尺寸内圈。不附加内 作者结合当地资源量精心考量,最终以甘蔗灰取 圈时作为大型号炉使用,附加内圈后可作小型号 代谷壳作为配料使用。 炉使用,以此适应加温器具和不同的使用场合。 (二)功能便利实用、类型规范 (四)造型朴素大方、敦实厚重 副榜炉以烧茶、暖菜、温酒、煮食为主要功能, 副榜炉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炉体形态的形式美 由于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优良特色,其保温、调温、 感、炉体形态与自然万物的融合、形态与功能的良 抗高温等特性尤为突出。发展过程中,根据日常 好呼应,以及功能、形态与加工工艺间的有效配合。 生活不同使用需求,副榜炉形成相对规范的特大 副榜炉早期造型呈不规则圆柱体,炉体中间部分横 号和一至五号6种型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不同 截面外圆直径最大,由中间部位向上下逐渐收缩; 型号风炉的用途略有差异。如最小的五号风炉, 炉体顶面外圆直径相对炉体底面外圆直径偏大,以 通常为席间热酒烧茶必备器具,二、三号风炉多为 增强整体形态的稳定、敦厚之感。同时,作为生活 打瓶炉,可用来烹煮。 日用品,该类造型又不失活泼、轻巧。随着民众需 客家人饮茶颇有讲究,冲泡茶的剂量、时间以 求的扩大,副榜炉逐步发展为6种型号。型号变化 及茶水温度均影响茶的口感,不同类型的茶对冲 使炉体壁厚亦随型号变化而变化。如尺寸最小的 泡茶的水温要求也不同。副榜炉散热慢,保温性 六号炉,炉体壁厚通常在1.5厘米左右。 能好,且具备温度调节功能,可保持清幽、淡远的 副榜炉的造型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 茶香。 增强炉体的保温效果,辅助实现对炉温的控制;其 副榜炉的上述特性及规范的型号划分,为民 二,增强炉体形态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其三, 众席间暖菜、温酒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副榜炉 有效调节炉体实空间与虚空间大小,增强空问体 具有优良的通风透气性、保温性,能时刻保证火力 量对比,以体现副榜炉形态的厚重之感。 充足,火焰旺盛。在煮食时需旺火且时间持续长, 随着民众审美性需求的提升,副榜炉形态也 通常选用型号较大的二、三型号炉;用作打瓶炉 呈现多样化趋势,融民众生活方式、审美需求、结 时,火力持久且可随时控制火候,以此保证所煮食 构科学化特色于其中,却不失朴素、敦厚之势。造 材清鲜、味美,营养价值良好。 型设计更趋于合理,造型元素师承自然,融中华传 (三)结构科学合理、严谨细致 统文化元素及人文理念于其中,逐步发展出如“桶 副榜炉的突出特色之一即耐高温,在持续高 子炉”“西瓜炉”“四方炉”“金鼎炉”“腰鼓炉”等 温环境下使用不易破裂,甚至在炉身处于高温状 多种样式。 态时,水洒落炉身之上也不会使炉身开裂 J。这 (五)色彩简洁淡雅、不事雕琢 种耐高温优势与副榜炉特殊的制作工艺及炉身细 在色彩设计方面,副榜炉炉身并未采用任何 微的内部结构有关。副榜炉制作时以谷皮填充, 颜料进行刻意美化修饰,而直接采用炉体原材料 高温烧制时谷皮灰化,使炉身内部形成较多孔洞 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明净色彩。设计之 结构。炉身受热时,炉身内部的孔洞对炉体受热 初,童祖宠选用周边山问白泥土(亦称胶子泥)作 不均所产生的破坏力具有缓冲作用,故可防止炉 为原料 。炉坯采用明火烧制后,炉身呈瓦青色, 身开裂。孔洞结构既保证了炉体的良好通风性, 给人以宁静、安详、稳定、清幽的心理感受。 亦避免了破裂发生。 童祖宠并不拘泥于以上色彩,不断进行新的 2015年第1期 董晓日: 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5・ 尝试。如在烧制过程中改明火为暗火,使副榜炉 化形式存在的副榜炉设计制作工艺技能,在实际 保护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我们可结合具体实体 或可视化产品产出方式促进其传承与保护。具体 实施过程中,我们可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 发与文化动漫影视作品的设计制作,实现副榜炉 设计制作工艺技能的传承与保护。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传统以碳为主要燃 料的副榜炉若直接进入家庭作为现代炊具使用, 从安全、环保方面考虑,其可行性较低,并非副榜 炉融人现代生活的贴切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兴 起,对副榜炉工艺技能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一条途 径。我们可以副榜炉设计文化为主题,依托其设 计制作工艺,进行文化类工艺品设计制作。如依 托其早期形态以及“金鼎炉”“四方炉”“腰鼓炉” 呈现橘黄色,给人以光明、热情、温暖之感,却不失 沉着、淡定、安然之势。 在传承过程中,除瓦青色、橘黄色之外,副榜 炉亦发展出其他色彩。如怀远副榜炉据民众喜好 及市场销售情形,在烧制过程中,以明火连续烧制 8-_9个小时,炉体呈现银白色,银白色削弱了瓦青 色的凝重之感,又增添了丝丝清淡之意。因此,银 白色副榜炉也被称为炉之上品。 四、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保护 (一)文化理念的传承与保护 峰市副榜炉在发展过程中,其取材、加工制 作、设计完善和具体使用等方面,体现出设计文化 的生态性与设计体验性。 童祖宠在早期副榜炉设计过程中,多用涌泉 寺庙内黄土作材料,返乡后材料多取所处环境附 近的白黏土。原料调配所添加的马粪或谷壳,后 来用到的甘蔗灰、草木灰等材料均源自周边地区。 “西瓜炉”“桶子炉”等造型,设计制作筷筒、调味 罐、盛米容器等现代生活用品。副榜炉早期生产 地企业,可将副榜炉炉体造型形态特色应用于如 香醋、料酒、酱油等调味料盛装容器设计中,在突 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企业可以依托传统文化 这一方面可对本地材料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开 统一并形成共性品牌符号特征,树立地域品牌形 发,另一方面亦降低了生产成本。甘蔗灰、草木灰 象。此外,在原始形态基础上,可运用现代产品设 等多为生活废弃物,在副榜炉的设计制作中变废 计中的仿生设计、本源设计手法,通过汲取自然界 为宝,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开发。该种设计理念与 现代设计中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在选料、配料、原料粉碎、踩泥、炉坯制作、打 磨、烧制等环节中,设计者深刻见证着粉末状软质 无型土料逐步转变为固态硬质且具备精致造型的 动植物形态及客家民俗器具形态元素,进行副榜 炉形态再创造,进而将新创造的副榜炉形态应用 于如笔筒、花盆、装饰挂件等其他工艺品设计中。 副榜炉的发明过程作为客家民间传统历史故 事,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童祖宠作为一代年轻 才子,精于钻研、奋发立志,最终修得正果、造福百 姓,其本身即为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题 炉体变型过程。此过程包含着设计制作者的主动 参与、用心付出和情感注入,是其精神的结晶。设 计制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与所制物品间的情感互动 实则为其设计体验。这种情形下所制得的器物, 保留着设计制造者有形及无形的情感痕迹。作为 非批量化生产模式下成型的副榜炉,用户在使用 材。因此,在对副榜炉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过程 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客家民间故事情节,聘请专业 人员进行专业文学剧本创作。同时,聘请动画设 计专业人才,对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造型、场 景、分镜等内容进行设计,将副榜炉设计者童祖宠 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设计发明过程、设计演化 传播等内容以动漫影视作品形式对外呈现,使副 榜炉的工艺起源、设计改进、技能操作等内容以更 为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融人现代动漫作品中。 同时,副榜炉文化主题动漫影视作品制作推出后, 其作品中相关动画角色得到广泛宣传,将进一步 促进其衍生产品及游戏作品的设计开发,这就用 现代化的设计制作方式、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副榜 过程中也可深刻感知设计制作者的人力及精神付 出,且存有与设计制作者的情感互动。此外,副榜 炉所营造的是一种温馨、祥和的体验环境及使用 心态,其乐融融。现代设计理应广泛传承副榜炉 这种生态性、体验性的设计文化理念。 (二)工艺技能的传承与保护 峰市副榜炉作为客家民众传统的生活器具, 凝聚着设计发明者童祖宠的毕生心血,它支撑起 后人不懈改进、传承、发扬的理想信念,更代表着 客家民众对其传统生活的精神寄托。以非物质文 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三)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保护 蔗灰等替代,而不是为取得谷皮对资源过度开发。 副榜炉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这种节制化精神特 质,值得现代相关设计人员、产品生产及管理部门 发扬光大。 (四)功能特色的传承与保护 副榜炉在最初设计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均 饱含浓厚的人文设计情怀,体现出严谨化、人性 化、节制化的精神特点。 自负的童祖宠参加乡试仅被录为副榜,自感 羞愧,在涌泉寺修行期间,发现市面的风炉不易生 副榜炉的广为流传,给客属及其他地区民众 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成为记录客家传统民间 火,火势不旺,他没有得过且过而是精心研究,发 现炉体通风是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于是他 细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最终找到让炉体 留有细小孑L洞的办法。炉体众多小孔的形成,外 部施加外力即可实现,内部4 ̄L.N有难度。如何 借助其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自然形成孔 洞,是童祖宠在细心思考后得出的较为理想的问 题解决办法。因此,他充分借用风炉成型过程中 的高温烧制工艺环节,在制作原材料中添加马粪, 利用其高温下可灰化的特点使炉体形成数千孔 洞,实现通风功能。童祖宠在副榜炉设计制作过 程中,问题解决方式出发点环环相扣,体现出较强 的逻辑性:将设计问题、问题症结、设计原理、设计 选材与配制、加工工艺各环节内容紧密衔接。这 种严谨化的精神特性,可引入现代设计理念。 原料中添加马粪虽能保证风炉火焰旺盛,但 燃烧后其所残留的异味多年难消。童祖宠针对此 问题,对马粪替代材料耐心研究、尝试、挑选,最终 以谷皮作为添加原料解决了炉体异味问题。副榜 炉早期炉身颜色为瓦青色,炉体不同色彩所带给 人的心理感受有所差异。童祖宠在烧制过程中通 过改用阴火烧制,使炉体呈现橘黄色。瓦青色相 对沉稳、冷静,而橘黄色则带有丝丝暖意,通过色 彩调整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这种对人性的 追求与关怀的同样需现代设计工作者不断传承, 发扬光大。 传统副榜炉使用过后,炉体剩余燃料通常暴 露在空气中直至燃烧殆尽,造成燃料的浪费。童 祖宠在后续风炉设计中,在炉体上方加盖,可使炉 内尚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不至灰化,下次可继续使 用,实现了对燃料的节约利用。之后发展过程中, 副榜炉出现了多种型号以满足不同场合及不同烹 饪器具的使用要求。童祖宠后人及其他设计制作 者又在后续设计中,辅以不同尺寸的内圈,使大型 号风炉可当小型号使用,实现了一物多用的功能, 避免了购置多型号风炉的浪费。另外,副榜炉在 制作过程中,因谷皮数量有限,进而以草木灰、甘 生活情境的宝贵记忆。早年间,客家民众常以自 居易脍炙人口的《问刘十九》来描述副榜炉使用过 程中所营造的生活情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副榜炉所营造的 是一种诚恳、朴素、亲切且充满浓浓暖意的生活情 境,此种情境下,亲人、友人把酒共饮,共叙衷肠。 这得益于副榜炉独具特色的物质功能及在此基础 上所催生出的提示、引导、情境构建的精神功能 特色。 副榜炉的物质功能即席间打边炉或暖菜、温 酒等,客家民众对其使用情形的描述,即“坐在火 很旺的风炉旁打边炉,牛杂碎、鸡肉、狗肉、豆腐 圆、大白菜等菜肴通常一应俱全,一家人谈笑风生 ……”久而久之,副榜炉本身即成为一种符号,象 征亲人、友人相聚中的团圆、和睦、融洽氛围,具备 一定的情感提示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其煮菜、温 酒、火候控制等诸环节更为亲人、友人间提供了行 为互动的机会,通过行为引导的方式促进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提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祥和、 欢快、温馨的生活情境。因此,可通过构建副榜炉 文化创意游乐产业园区及进行副榜炉文化主题餐 饮项目开发,促其功能设计特色的传承与保护。 而今,童祖宠故居及副榜炉早期设计制作环 境、烧制副榜炉所用窑炉,因棉花滩水电站的修建 早已沉人龙宫 J。在吸收副榜炉设计文化的其他 地区如怀远,尚存部分副榜炉厂址,但昔13繁盛的 生产场景也已消逝。在怀远文昌街,窑炉生产厂 残剩的烟筒散布各处,部分厂址已经改为他用,有 的厂址及窑炉杂草丛生,呈废弃状态 J。副榜炉 及原生产厂址,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一笔宝贵的 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趋势 下,可将该部分残留窑址进行整合,统一规划设 计,统一包装改造,建成副榜炉旅游文化产业园 区。该产业园区可汇集副榜炉的电子信息化生产 加工、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工艺品设计制作工艺 体验园区、动漫影视作品设计开发及体验园区、动 2015年第1期 董晓日: 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7・ 漫衍生产品研发园区、主题游乐园区、产品销售贸 过副榜炉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进行专业设计开 易园区等相关主题功能子产业园区于一体,促进 副榜炉设计文化的现代开发。 本属餐饮用具的副榜炉,早期所营造的其乐 融融、亲切自然的生活场景,更成为不少民众内心 发。主题餐厅各类用具的设计开发,对副榜炉文 化创意产品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也可实现该综 合产业园区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的深刻记忆,这归功于其提示、引导、情境构建的 独特精神功能设计特色。在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 [1]郭义山,张龙泉.闽西掌故[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社,2002:65—66. 承过程中,可构建合适的情境,最大化地发挥其设 计特色。因此,可考虑在副榜炉旅游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中,构建多元化副榜炉文化主题餐饮服务 园区,如建设金鼎炉文化主题餐厅、四方炉文化主 题餐厅、八角炉文化主题餐厅、腰鼓炉文化主题餐 [2]王树滋.副榜炉今昔[N].闽西日报,2OO6—11—02(6). [3]张斌开.峰市副榜炉[N].闽西日报,2001—01—22(3). [4]张自中.梅城旧时烧水烹饪都用副榜炉[EB/OL]. (2012—09—21)f 2014—06—06 f.http://www. gdmztv.COB. 厅等多类副榜炉文化主题餐厅。以副榜炉核心设 计文化为主线,各文化主题餐厅的外部建筑设计、 [5]王光家.怀远风炉:在记忆与淡出中吟唱[N].南国早 报,2009—07—08(37). [6]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定县志[M].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8—589. 室内装饰设计应突出自身特色。各主题餐厅内部 的陈设、挂饰、餐桌、餐椅、就餐用具等物品均可通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Design Culture about the Fubang Stove DONG Xiao.ri (School of Strait Animation,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Abstract:The Fubang Stove was designed by the talent named Tong Zuchong living in Fengshi town,Yongding city,and the stove recorded the memory of traditional life about Hakka.The stove integrates and coordinates Hakka traditional life idea,ecology consciousness and humanism factors,and it also becomes the precious cultural treasure of Hakka Population.Its design features are reflected by the materials,functions,structure, models,and colors.It is suggested that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design culture about the Fubang Stove should emphasize cultural philosophy,technological skills,humanistic spirit,and function design. Key words:Hakka;household items;Fengshi Fubang Stove;blast furnace;design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