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中考生物专题分类练习卷:走进生命世界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中考生物专题分类练习卷:走进生命世界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中考生物专题分类练习卷:走进生命世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面有关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运动的物体就是生物 C.出汗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只有动物才能进行呼吸

2 . 下列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 A.珊瑚

B.钟乳石

C.机器人

D.珊瑚虫

3 . 下列哪个部位测量体温所得到的结果最接近人体温度( ) A.直肠

B.口腔

C.腋窝

D.体表

4 . 测定三种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三支大小相同、条件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A.③①② C.①②③

5 .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B.③②① D.①③②

6 .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 A.华罗庚

B.李大钊

C.袁隆平

D.钱学森

7 . 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第 1 页 共 12 页

A.实验组饵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以绿豆种子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装置 甲 种子 20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实验结果 种子不萌发 乙 丙 20粒 20粒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丁

20粒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A.甲与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 B.乙与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甲与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

D.该实验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9 . 下列哪一项是生态学研究范畴( ) A.研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C.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0 . 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1 . 称为“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B.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

D.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 2 页 共 12 页

A. B. C. D.

12 . 英国物理学家 研制出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A.罗伯特·虎克

B.牛顿

C.马克思

D.伽俐略

13 .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以下现象中与新陈代谢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鲸浮出水面呼吸 C.松鼠取食松果

B.猫养育后代 D.人排出尿液

14 . 下列各项中,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的是( ) A.观察

B.呼吸

C.运动

D.空气

15 . 手摸含羞草它会动,这属于( ) A.新陈代谢

B.繁殖

C.生长

D.应激性

二、综合题

16 . 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青霉菌形态结构简图,请你根据所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________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________,这就是酵母菌。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的橘皮上的青霉菌呈________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中[ ]________的颜色。

(3)图甲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________繁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________进行的。

17 . 王刚和李磊两位同学星期天到山上捉蝗虫,他俩发现,在绿草中捉到的蝗虫绿色多于灰色,而在枯草中

第 3 页 共 12 页

捉到的蝗虫灰色却多于绿色.回家后,他俩找来两个大纸箱,一个纸箱内壁贴上绿色纸,另一个纸箱内壁贴上灰色纸(模拟与蝗虫体色相同的环境),用公鸡和青蛙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绿纸箱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灰纸箱 10只绿蝗虫 8只绿蝗虫 10只绿蝗虫 3只绿蝗虫 公鸡 10只灰蝗虫 2只灰蝗虫 10只灰蝗虫 8只灰蝗虫 10只绿蝗虫 5只绿蝗虫 10只绿蝗虫 6只绿蝗虫 青蛙 10只灰蝗虫 6只灰蝗虫 10只灰蝗虫 6只灰蝗虫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用公鸡做实验时,所用纸箱不同,实验后剩下的两种蝗虫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

(2)通过公鸡实验,试解释自然界中为什么绿草中绿色蝗虫多于灰色蝗虫,而枯草中的灰色蝗虫多于绿色蝗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青蛙做实验和用公鸡做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 巴斯德实验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下面是关于巴斯德实验的问题,请根据实验回答:

(1)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空气能够自由进入烧瓶,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却不能。这种巧妙的设计是______。

(2)鹅颈瓶中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打断瓶颈的目的是______,经过这样处理的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结果是______。 (4)有瓶颈与无瓶颈是______。

第 4 页 共 12 页

19 . 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关因素是否真的影响了光合作用,如图为他的实验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他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_____。

(2)通过将植物放置在_____处一段时间,可以去掉叶片中原有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3)步骤_____的作用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

(4)步骤e是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生成了_____,该产物用_____来检验会呈现蓝色。 (5)若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_____。 20 . 下图是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验证实验,据图和操作回答下列各题。

①把盆栽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取植株同一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装置处理见图甲。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8小时。

③分别将A、B、C的导管伸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三个盛石灰水的容器未画出,瓶内石灰水的浓度及量都相同),打开阀门,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个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第 5 页 共 12 页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将植株暗处理的目的是 。 (2)观察甲装置,你认为 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3)步骤③中,B、C瓶中挤出的气体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同学分析其原因不同,B中的原因是瓶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 。

(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 瓶内的叶片。 (

5

了 。

三、资料分析题

21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 项目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2节 不加 1节 不加 2节 15克 2节 30克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目(条) 5 5 5 5 5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3 5 8 10 请结合上述有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 6 页 共 12 页

(1)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进行对照试验.

(2)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3)通过对本实验的分析,你对学校处理废旧电池的建议是:_____. 22 .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 甲 灭菌 乙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丙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这是受_____控制的行为,蚯蚓和小白鼠学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3)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4)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

(5)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_____和_____引起的,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或者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四、实验探究题

23 . 蚊子的幼虫孑孓(jié ju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1)提出问题: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___量清水;②如下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两个烧杯中,___烧杯是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_______,乙烧杯中的孑孓__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__。

24 .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__。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如何改进?_______。 (4)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第 8 页 共 12 页

(5)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

25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5)取10只鼠妇的目的是避免_____,减少实验误差。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对上述五次实验的结果如何处理?_____。

第 9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二、综合题

第 10 页 共 12 页

1、2

3

4、

5、

三、资料分析题

1

2、

四、实验探究题

1、2

3、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